APP下载

太行山,英雄的山:《太行奶娘》编撰故事

2012-11-08

支部建设 2012年28期
关键词:太行山

高 厚

太行山,英雄的山:《太行奶娘》编撰故事

高 厚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八年抗战,留下了无数的太行军民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可有谁知道,当年那些年轻的太行山农家娃妈妈是怎样冒着危险,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一大批革命老前辈的后代呢?在这种“比亲生还亲”的母与子之间,又有多少动人的情感之花呢?

《太行奶娘》,则生动鲜明地展示了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说,《太行奶娘》是一首忧伤的诗,是一幅苍凉的画,是一出涨满人情人性的人类悲喜剧。

《太行奶娘》在去年一经出版,即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与关注。从《人民日报》到地方报纸,从网络媒体到民众口口相传,都高度赞扬了《太行奶娘》及编作者。受本刊委托,我们于5月17日、6月1日,特地走访了这部著作的编撰者段存章先生。

“这事咱非办成不行”

段存章先生,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著述很多,退休前曾为党报撰稿1700多篇。他祖籍左权柏峪村,一出生看到的便是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还有八路军与老百姓一起英勇抗敌的壮烈情景。太行奶娘的事迹,他很早就知道很多。他说,“太行山的乡亲们,男人献出的是鲜血,女人献出的是乳汁。”“太行山母亲用自己的奶水喂大了一批革命后代,如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罗瑞卿的女儿罗峪田等等。”“前方杀敌的将士是英雄,数以千计的太行山奶娘同样也是英雄。太行精神,应包括她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我看到抗战的书出得很多,但奶娘却是个空缺。”他说,太行山把我养大成人,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我应该“为革命母亲立传”!

那一段他心里真是火燎似的。他觉得再不能等待了,他说,如果早五年、十年的话,那么还有成百上千的太行奶娘活着,看着她们一个又一个地相继去世,这事情可不能再等了。

说干就干,2008年,段存章首先获得了左权驻京办事处主任程靖宇同志的支持,并以编写组的名义,向数十位同志发出了征稿信。但是,迟迟不见来稿。在几乎是无望的静待中,段存章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他的睡梦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太行山奶娘们那淳朴的笑容,醒来,他总是直流眼泪,好一阵子难过。那一天,他抹过了眼泪,找到了程靖宇,说:“这事,咱还非办成不行!”两人既不想麻烦政府,又想提高信誉度,终于还是段存章想出个好主意。他们先后分别在《晋中日报》、《邯郸日报》、《长治日报》、《邢台日报》刊登征稿启示。

果然不久,段存章家中的电话骤然间变得昼夜不断,他兴奋地回着电话、写着回信,此书终于有了戏!

“以奶娘精神写奶娘”

2009年7月,来自山西、河北、河南的50多位作家(大部分作者为各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入太行山村庄寻找60多年前的“奶娘”。他们不辞劳苦,不计报酬,车费都是自费,完全是一次志愿者活动。

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皇甫建伟,收到征稿信以后,立即寻找线索,组织人员采访,并亲自撰写文章。左权县史志办副研究员邢晓寿,老伴在太原病重,他闻讯后稍作安排,就立马奔赴左权与阳泉,获得了两封非常宝贵的信,其中有一封是60多年前一位将军写给孩子奶娘的信。河北的一位农民叫牛松堂,酷热暑天奔波数百里,为的是寻奶娘、搜集抗战实物。张小宝写稿子的时候,正赶上家里的房子拆了重修,他就在村外的核桃树下先后写了4篇稿子。本书打头篇的作者宋保民在太原寻找实物与照片,又引出了一篇《蓝天与明月》。

最感人的作者还是北京的3位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在大伏天拖着病身,亲自执笔追述当年自己的孩子是怎样被太行奶娘奶大的。一位是教育部原副部长杨蕴玉,一位是人民日报的老编辑赵培兰。还有一位是高教出版社原书记皇甫束玉,他是全书第一个交稿的,写的是一位“太行奶爹”。另外,90多岁的鲁兮,这位老革命也亲自为活动收集资料、提供线索。还有邯郸市委组织部的杜振兴……

乡土作家刘有根是本书的一位重要作者,多少年来一直关注太行奶娘,他说:“不少人是留着眼泪向我述说的,我的心一次次地被震颤,我为太行山妈妈所感动、所敬佩、所自豪。我努力寻找她们的照片,力图从她们身上体会到更加深厚的精神内涵。”

作者皇甫建伟写道:“在走访调查中,我们深深为这段太行奶娘的情结所打动。……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军民鱼水一家人。……抛下刚刚出生的亲骨肉,寄养给当地老百姓,挥泪杀敌上战场。这些革命后代何止邓朴方、刘太行、罗峪田几个人呢,而是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而在他们身后有一群可亲可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革命妈妈,是她们的汗水、乳汁甚至鲜血和生命哺育了这群孩子,太行人民用自己博大的襟怀温暖呵护了这群小生命。”

《太行奶娘》,几乎每一篇都让人动容,都让人揪心。我们看到:“(奶娘王改云)她冒着全家被砍头的危险,勇敢地承担起抚养刘伯承女儿刘解先的重任。在饥饿面前,为给解先挤一点救命的口粮,她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双女儿活活饿死在眼前。”

“(奶娘)杨玉莲落在后面,眼看着敌人追了上来,她将孩子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自己从崖边跳下去,被沟里的灌木丛架住,捡了一条命。敌人扫荡占了村子,在村里住着好几天不走,人们多在山上不能回村。杨玉莲带的米面少,为了孩子,她自己三天舍不得吃一粒米,饿昏了过去。当她被人救过来后,看见孩子满脸淌泪,哭着爬在自己身上一声接一声地喊娘,她也哭了。”

《太行奶娘》,一篇篇纪实,一行行文字,都浸透了主人公的生命热血与温情,也透出了作者抒写时的感动与激情。

罗瑞卿将军的女儿罗峪田,既是太行山的奶孩,又是《太行奶娘》的一位作者。她的奶娘王巧鱼,用奶水把她养大,直到今天,她用的还是奶娘起的名字——罗峪田。罗峪田在本书《我的太行妈妈》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妈妈来接我,我硬是拉住奶娘不肯松手。是她用奶水把我喂养,用体温把我暖活过来。她是我的太行山的妈妈呀!”

邓朴方多年来总是不断地回太行,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已经96岁的奶娘郭金梅老人无时不刻地在牵挂着他惦念着他。他说:“我生在麻田,太行山养育了中国革命,也养育了我。我想念我的奶娘,想念太行老区人民。这个恩情永远不能忘记!”

“种子怀黄土,水珠念大海,小草恋青山,奶孩思奶娘。”

种子与黄土,水珠与大海,小草与青山,奶孩与奶娘!

这就是“情”,这就是“义”!这是多么高尚、多么淳朴、多么真挚的情谊呀!敢问,这人世间还有什么能比这份感情更珍贵呢?

“追寻奶娘,更是追寻一种精神”

2011年1月16日,《太行奶娘》由新世界出版社正式出版。段存章的宅电,变成了求书的“热线”。电话里,读者对太行奶娘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奶孩崔小邢,一家在美国定居,她从大洋彼岸,专门给段存章先生打来了电话。她说:“段老师你们干了件大好事。我是含着眼泪读完《太行奶娘》的。书中《照片留下的怀念》那篇文章,是对我的奶娘(名叫缺的)和我母亲(全国妇联老干部侯香莲)、父亲(崔耀先,抗战时期曾任中共祁县县委书记、邢台地委书记等职)最好的纪念。”

在红二代里,一书激起千层浪。2012年1月19日,太行子弟刘太行等100多人在京聚会。会上热烈的话题之一便是“太行奶娘”,聚会成为不是研讨会的研讨会。

2011年秋天,山西省委在武乡县召开“太行精神理论研讨会”。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作者吴素萍女士朗诵了发在《太行奶娘》的序言诗《太行奶娘》,并获得了一等奖。

其后,中央电视台先后多次播出这首《太行奶娘》诗朗诵。

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对“太行奶娘”重新给以了热情关注。皇甫建伟率先在《晋中日报》发表文章,他说:“我们宣传老区精神,不能忘记太行奶娘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更多的是不要忘记太行奶娘。奶娘乳、奶娘泪、奶娘血、奶娘情,这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太行母亲是英雄的母亲。她们是在中国革命历史做过贡献的奶娘,是最当尊敬的可亲可爱的革命母亲,我们永远铭记她们。”

不知你想过没有,一市三省50多位作家,不顾酷暑,不辞辛劳,他们在太行山苦苦地追踪、苦苦地寻觅,到底在寻找什么?而我们从太行奶娘身上又看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

2011年4月2日,《人民日报》刊出了经济日报记者魏永刚的评论文章《太行奶娘》。这是一篇让人非常动感情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我学习过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也无数次吟唱过那豪迈的歌声,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是一种必胜的信念,却从来没有想到‘奶妈’这个多少含有些温情,而且充满了太行妇女博爱情怀的词汇。”他还写道:“我们今天找寻这些故事,纪念那些淳朴的太行妈妈,其实是在追寻一种精神,追寻一种在和平年代我们难以体会到的情谊。这是一种什么情谊呢?那就是我们和人民在艰苦岁月里结下的、永远也不能忘记的那样一种爹娘般的情谊!”

《太行奶娘》给人的启迪是深刻的,也是多方面的。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于2011年7月20日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的《七月的英雄花》,有一段话讲得特别深刻。她说:“直至今天我仍然听到来自太行山区的那些太行奶娘的事迹:战争年代是成百上千的乡村奶娘收留了共产党干部的孩子,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他们。有的奶娘因此被杀害,有的被敌人逼供时,宁可交出自己的骨肉,保全下八路军、解放军的后代。”“人民英雄里应包括红嫂,以及千百万太行山奶娘这样的普通百姓。”

她还说:“奶娘们的那些后代呢?他们当中或许就有万万千千的打工者。共产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词里最后一句是‘永不叛党’。若远离或漠视人民的疾苦,不也可以看作是对党的宗旨的背叛吗?”

铁凝的话,令人深思,又令人警醒。我们应当懂得:什么叫背叛?是不是只有自首、投敌、出卖才叫背叛?我们说:不!在今天,漠视人民,脱离人民,忘掉宗旨,渎职秽行,就是变节,就是背叛!

老一辈革命家为左权县题词

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

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示范村

一是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力打造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他们制定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工作考勤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党员帮带、星级党员争创、谈心谈话等规章制度,推行了农村党员“双联”工作责任制,即每名党员联系一项村级事务,每名党员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协调处理社会事务,引领带动村民致富。二是完善阵地,提升功能,着力打造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的精品工程。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12场次。三是抓实教育,活学活用,在创先争优中提升党员服务能力。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报告会、专题讲座、“节日送温暖”、与五保户孤寡老人结对子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实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今年以来,全村44名党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问题18件,接受群众咨询62人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28件,收集各种意见建议46条,为群众解决难题13件。 (李 强)

猜你喜欢

太行山
登山和行进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太行山写生》
空中之“吻”
太行山(外二首)
在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的耕耘者:秦同和
太行山上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