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士拉港的那些人和事

2012-11-07撰文陈锡珍

海洋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小胡子鱼钩伊拉克

撰文/陈锡珍

巴士拉港的那些人和事

撰文/陈锡珍

这几年我都关注着伊拉克的局势,这个国家的百姓至今生活不得安宁。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三十几年前我去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度居然变成这个样子。我之所以关注她、为她焦虑,不是因为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的举世闻名的巴比伦王国;也不是公元7世纪她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不是对萨达姆有什么同情。准确的原因是,我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经到巴士拉港装货,在那里呆了较长时间,与伊拉克人交往了好多天,那里的人文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很牵挂生活在那儿的一些善良而有些疏懒的人们。

市区风景如画,市内水道运河纵横交错,曾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河面虽然宽阔,但两岸景象看得清楚,左面是巴士拉港口,右面便是伊朗的村镇。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两岸的歌声,一边是阿拉伯情调,一边是波斯风味,真是歌舞升平。

那时,我在中坦轮船公司(中国坦桑尼亚合资)的一艘船上当二副。船长属下有3个驾驶员,分别是大副、二副和三副。大副负责货物,如配载、装卸货安全,避免和处理出现的货损货差,当然,他还是甲板部的部门长;二副负责航线设计、海图管理及电航仪器保养管理;三副负责消防、救生。3个驾驶员都要值航行班,每天8个小时的班必不可少,全世界的商船都一样。锚泊和靠码头装货时,还有码头班,负责锚泊和装卸货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船抵达巴士拉港装载5000吨伊拉克椰枣。城北的马基勒码头是当时伊拉克的最大码头,可同时停泊多艘万吨级海轮,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出海交汇处。河面虽然宽阔,但两岸景象看得清楚,左面是巴士拉港口,右面便是伊朗的村镇。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两岸的歌声,一边是阿拉伯情调,一边是波斯风味,真是歌舞升平。谁也不会想到此后发生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和现代化的海湾战争。

我们船没有靠码头装货,而是在河中心系泊浮筒,等待驳船装好货靠泊我轮装货,这叫驳载。之所以驳载,是因为存放伊拉克蜜枣仓库的前沿码头,水深不足以停靠深吃水的万吨大船,而吃水浅的驳船适合靠泊在有椰枣仓库的码头装货。装满后将驳船拖往大船,再行驳载。

伊拉克的装卸工人行动慢吞吞的,干活也不紧不慢,显示出一种疏懒的状态。

每天太阳升起后,他们都会戴上这种花格子薄布巾认真祷告

诚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装卸工人还未到,装卸公司的一个头头,带着两个携带不少炊具的人员上船了。那个头头很客气,让船方在后甲板为他们提供做饭的地方,说是几十号工人每天要在船上用餐。他们从岸上带来泥土,用水和好,把废油桶内壁涂好涂光滑,桶的下部做成能烧火的结构,把内壁烤干,就能烙饼了。后来看了他们烙出的香喷喷的单层春饼才对这些大胡子伊拉克人刮目相看。那个烙饼师傅还友善地让我们品尝,真是清香可口。他一烙就是几十上百张薄饼,天气很热,委实很辛苦。吃饭时,每人吃自己带的蔬菜,很多人带着一小盒香辣酱之类的东西,往薄饼上抹匀,然后夹上新鲜的蔬菜,诸如香菜、芹菜之类的绿叶菜,卷成圆筒状,吃起来挺香。他们大部分时间就吃这种食品,偶尔焖一大锅米饭,熟了以后倒上咖喱还有其他叫不上名的东西,在大锅里搅拌后盛在碗里用手抓成了团状,往嘴里送。几十号装卸工人吃饭,都是用这个炉子。

伊拉克的装卸工人行动慢吞吞的,干活也不紧不慢,显示出一种疏懒的状态。他们96%以上信仰伊斯兰教,每天太阳升起后,每个人铺上人手一件的花格子薄布巾,跪在船甲板上对空膜拜,口中念念有词,对真主的虔诚之情溢于言表,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伊拉克妇女在烙饼,这是伊拉克的传统大饼

不过,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困难时期,这伊拉克椰枣可是好东西,一点也不嫌它甜腻

那时,所有糖果类食品,都要票证,而且供应数量少得可怜,而市场上能买到的伊拉克枣倒应了急。

那时,我们囊中羞涩,挣到的可怜的外币,是不会花在吃喝上,都会在返航挂靠自由港新加坡时,给家里买些有用的东西,诸如电器、布料、瑞士手表等。

我当时与一个水手值守码头班,监督装货质量。椰枣用尼龙袋子装着,有的丢落在甲板上,黏黏糊糊的。这东西太甜了,甜得有些发腻。不过,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困难时期,这伊拉克椰枣可是好东西,一点也不嫌它甜腻。它们在我国经济困难的50年代末到60年初,可起了重大作用。那时,所有糖果类食品,都要票证,而且供应数量少得可怜,而市场上能买到的伊拉克枣倒应了急。当时中国的海运业还很不发达,真正的远洋船队尚未形成,西方国家对我国全面禁运,只有中波公司(中国波兰联合海运公司)的为数不多的几艘船为我们运输这种急需的货物。当然,这种需要也大大促进了伊拉克椰枣的出口,那时别的国家绝对不需要数量如此巨大的椰枣。因此,伊拉克人对我们中国人也心存好感。现在,我们不需要这种椰枣做应急食品了,也还要进口一定数量的。这次装载的5000吨椰枣,就是运往大连糖烟酒公司的。据说是酿酒用的。困难时期,可舍不得用它酿酒。

工人们表情呆滞,少了无忧无虑的幽默热情,却更加慵懒了

装货期间,我还和船长一行三人坐交通艇去巴士拉市中心游览过一次。巴士欢迎,因为抹在额头上凉丝丝的很舒服,被他们称为“神油”。于是,好多清凉油都被他们“搜刮”了去。有个开船吊的车手,留着小胡子,看上去有30 多岁了,看到我穿着一双松紧口的布鞋,也非要让我给他。那时,港台功夫片子在当地风行,有很多功夫高强人物鬼使神差地穿着这种布鞋。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只能回到房间换了皮鞋,把那双还带着油漆点子的布鞋给了他。他当时就穿上它,屁颠屁颠地爬上车台干活去了。第二天,他从家里给我带来了腰果和花生。虽百般谢辞,小胡子还是强塞给了我。拉位于阿拉伯河西岸,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也是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的现代化港口。其悠久的历史素负盛名,是阿拉伯文化、科学和金融中心,也是旅游胜地。市区风景如画,市内水道运河纵横交错,曾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市中心有个市场,商品琳琅满目,购物人群熙熙攘攘。风味小吃市场散发出的诱人香味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尤其机器转动的烤鸡和烤羊腿,那时在国内还少见。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对这些诱人的食物大快朵颐。那时我们囊中羞涩,挣到的可怜的外币,是不会花在吃喝上的,都会在返航挂靠自由港新加坡时,给家里买些有用的东西,诸如电器、布料、瑞士手表等。

在市场外较宽阔的马路上,为数众多的进口轿车行驶着。从各方面看,那时的巴士拉比我们的城市发达多了。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去过伊拉克的港口,但谁都知道,伊拉克尤其是巴士拉经历了两伊战争,港口受到极严重的破坏。1990年的海湾战争令它再次遭受了严重摧残。2000年之后,我的一个年轻同事告诉我,他又去过一次巴士拉,那里的生活远未平静,港口作业水平还未恢复到和平时期。工人们表情呆滞,少了无忧无虑的幽默热情,却更加慵懒了。船上也不敢组织船员去市内游览,因为人体炸弹在巴士拉屡见不鲜。

巴士拉是世界有名的“热极”,最高气温曾达到摄氏58.8度,所以伊拉克工人最喜欢中国的清凉油。

因为装货时间较长,我们这些值班的人员天天和那里的工人打头碰脸,厮混熟了之后,发现我们的清凉油很受工人

闲暇时,有的船员喜欢在船尾垂钓。当地人大多喜食蔬菜和牛羊肉,很少看到他们吃鱼,但也有钓鱼的。钓到的鱼都是个头很大的白鳞鱼,晚上夜宵时按照广东人的方法做成鱼稀饭非常鲜美。我因为没有准备鱼钩鱼线,只能做看客。显然那个小胡子发现了这一情况,次日,就送来了鱼钩和鱼线,并且认真地帮我栓好了鱼钩。他说他的鱼钩最适合在阿拉伯河里钓大鱼了,果然大获丰收,不一会儿的功夫,捕到的鱼的数量就超过了所有的人。大的有4、5斤,小的也有1.2斤。别的船员一看,马上向我那个小胡子朋友讨要鱼钩。小胡子很得意,但是除了我,他不会轻易送给他们,其他船员只好用清凉油与他交换。小胡子本来是报答我给他的功夫鞋,没想到这次在船员身上大捞了一把。

短短的接触是不能全面了解这个阿拉伯世界的人文环境的。但是他们安逸和平的生活,善良疏懒的性格,让我怎么也想不到目前伊拉克局势的形成。曾经的逗留让我多了份牵挂、怅惘和怀念。

猜你喜欢

小胡子鱼钩伊拉克
金色的鱼钩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代驾
看不到鱼钩的鱼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
鱼钩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好你个拍客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