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域使用发展趋势与空间潜力评价研究*

2012-11-06宋德瑞王权明苗丰民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滩涂区划利用率

宋德瑞,郝 煜,王 雪,张 云,王权明,苗丰民

(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2.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我国海域使用发展趋势与空间潜力评价研究*

宋德瑞1,2,郝 煜1,2,王 雪1,2,张 云1,2,王权明1,2,苗丰民1,2

(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2.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文章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展望了行业用海发展趋势,应用趋势预测模型,得出各类型累积用海面积预测值。同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评价方法,构建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得出沿海各地区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保持稳定,功能区划未利用比例达90%以上,区划外的空间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海域使用累计面积将达到268万hm2。

海域使用;趋势;潜力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约300万km2,大陆岸线18 000 km,岛屿岸线14 000 km,南北跨越38°[1]。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具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经济国土,尤其是海岸带范围内的浅海海域资源,是海洋开发利用程度、频率最高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高速增长,进而提升了对海域使用的需求,沿海省、市、自治区先后制订各自的海洋发展规划,部分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前提下,综合我国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数据并结合海洋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其变化与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能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海洋保护规划制订提供客观的科学数据支撑,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 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1—2010年《国家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过去10年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产业总值呈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10年间海洋产业增加值翻了数番,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8.5%和10.1%之间[2]。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和促进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海需求的增加。

图1 2001—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 海域使用发展趋势

以2009年1月1日之前的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数据为样本,按照海域使用分类体系中一级用海类型对其进行分年度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法进行用海需求分析。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已知的历史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使其能够反映负荷本身的增长趋势,然后依据趋势曲线,对未来的某一时间估计出负荷预测值。常用的趋势模型有线性趋势模型、多项式趋势模型、对数趋势模型、幂函数趋势模型、指数趋势模型以及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等[3]。趋势预测法的主要优点是考虑时间序列发展趋势,使预测结果能更好地符合实际。

通过对现有按时间序列统计的海域使用数据进行趋势分析,预计到2015年,我国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旅游娱乐用海、围海造地用海、排污倾倒用海、工矿用海[4]及其他用海累积面积将达到268万hm2,其中渔业用海将占全部用海的85.1%,主要用海类型预测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渔业用海仍将在海洋产业用海需求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用海需求依旧保持旺盛态势。

表1 海域使用需求发展分析结果

笔者对海洋产业发展用海需求趋势所进行的预测分析,是基于历年海域使用累积面积值作的趋势分析。既能客观地反映我国现阶段海域使用现状,又能较科学地预测出在现有社会经济和用海现状条件下,各类型用海发展的趋势。由于宏观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因此不同海洋产业的用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相关海洋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产业的用海需求,进而影响到新增产业用海的面积。

3 海域空间利用潜力评价

海洋功能区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明确规定,“我国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因此,以功能区划为依据,分析海域使用空间潜力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与可信度。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行的海洋功能区划已经到期,新一轮的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已经开展,在新的功能区划修编工作没有完成前,笔者使用原有功能区划数据。功能区划数据定义为功能区划数据集。海域空间资源中的岸线、滩涂是近海资源中利用率最高的资源,采用计算其空间利用率的方法定量分析其使用情况,对未利用空间的分布产生一个定量的评估,在实际处理中,将岸线和滩涂两类数据分别定义为岸线数据集和滩涂数据集。海岛的存在可以扩充海域使用空间,一定区域内海岛分布的多少将影响到海域使用潜力的挖掘,分析过程中,将海岛分布数据定义为海岛数据集。

通常情况下,在同等海域空间范围内已利用资源越少,其海域可利用潜力越大。笔者所做的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在数据选取上以“908专项”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时间点2009年1月1日0:00为截止时间;以海岸线至调查边界为数据选取范围,获取截止时间之前的海域使用数据,将其定义为海域使用现状数据集。因此,该数据集的空间分布是已经确定的,且在截止时间前不可被重复利用。

以现状调查范围为边界,对功能区划数据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集、岸线调查数据集、滩涂数据集和海岛数据集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未利用空间范围,通过对岸线利用率、滩涂利用率以及海岛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空间叠加分析结果,得出评价区域的海域空间资源未利用率。笔者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集空间叠加分析

3.1 评价指标确定

笔者尝试对海域空间利用潜力采用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进行评价[5]。通过确定评价因子,将评价因子对海域空间资源未利用率的影响用数值表示,数值范围在0~1之间,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然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终得到分析结果。计算模型为:

式中:Xi为第i种评价指标值;P为海域使用潜力值。

笔者采用的方法涉及了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两部分内容,适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建立空间分析模型。空间分析采用Super Map软件实现,首先为空间分析过程建立空间数据源,在空间数据源基础上建立各个评价指标的数据集,然后通过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数据集进行空间分析操作,最后得到分析结果。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构建潜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区域内区划外空间占调查范围的比例、区划未利用率、自然岸线比例、滩涂未利用率以及海岛面积占调查面积的比例,最终得到综合空间潜力。

功能区划外沿线至调查边界的空间范围称区划外空间,一般距岸较远,受用海成本和开发技术限制,未列入现有功能区划范围,但从实际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此范围内仍存在用海情况,因此该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海域使用空间潜力;对岸线、滩涂的利用表征为用海强度,用海强度越大,则岸线、滩涂的未利用程度越小;海岛的存在可以扩展海域使用面积,将海域使用向远海推进,为避免对区域进行重复评价,对于现有海域使用数据范围内包含的部分海岛,在对其周边用海进行评价时,只评价区域内海岛面积分布比例;功能区划数据是海域使用的依据,区划中的用海越多,海域空间利用潜力越小。

3.2 评价结果

通过空间模型分析,得到在全国总计约38万km2调查海域范围内,全国海域空间利用潜力特点如下。

(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范围以外的面积占调查海域总面积的42.8%,已利用的用海基本上在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内。这一结论从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角度印证了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合理性。

(2)区划内海域未利用率较大,海域使用面积仅占总规划面积的11.1%,其中,保留区、矿产资源利用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功能区未利用率较高。利用率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和天津市近海沿岸。

(3)滩涂利用率较高,已接近34%,应加大保护力度,对开发利用行为加以适当控制,提高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防止滩涂资源消失。我国的滩涂资源主要集中在江苏省,未利用率较低,未利用面积占其滩涂总面积的比例为50.7%。未利用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其滩涂可用比例分别为94.9%和92.2%。

评价结果显示,海域使用空间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近海沿岸。区划外空间的可利用潜力较高,但由于受开发技术手段的制约,当前只能有限利用小部分。尽管岸线和滩涂的利用率较高,但从整体功能区划范围来看,区划利用率仍然维持低位。因此,在科学规划、论证的前提下,区划内可利用空间潜力较大。

本评价方法中对各省、市、自治区海域空间资源未利用率比较,是以各地管辖范围内的海域资源为基础进行计算的,由于各省、市、自治区拥有的空间资源数量不同,所以本评价结果不代表沿海各地未利用资源的数量多寡,只表征了沿海各地在已确定的调查范围内,空间综合未利用率的高低。在各地海域调查范围内,其海域使用空间潜力分析评价结果(图3)表明: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在本地调查海域范围内海域空间资源未利用率较高;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上海市在本地拥有的滩涂资源中滩涂未利用率较高,江苏省滩涂资源开发强度最大。

图3 各省、市、自治区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

4 分析讨论

无论从海洋经济发展数据还是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来看,总体用海需求在时间序列上均呈逐年增加态势,在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形势下,海洋生产总值也在逐年增加,连续两年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可见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域利用程度密切相关。

从发展趋势来看,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幅度小于1.6%;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额从2001年初的0.9万亿上升到2008年的3.0万亿,海域使用面积由近30万hm2上升到约121万hm2。这些数据均表明,海洋开发利用程度逐年上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在迅猛增长。在经济高速发展、海洋开发热潮不减的情况下,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注点。

从功能区划利用程度来看,在现有功能区划范围内,未利用功能区划的空间比例达90%以上,海域使用空间较大,结合前面所得之趋势分析结果,现有功能区划范围内的海域可利用空间可以满足到2015年之前的海域使用需求。从区划类型上看,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区在功能区划中所占面积最大,其未利用率仅次于保留区和矿产资源利用区。由于其规划面积是保留区和矿产资源利用区面积之和的4倍多,所以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区在下一阶段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这为渔业用海的巨大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空间范围内的海水环境质量情况是影响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注重该功能区的环境保护,提高区划功能适宜性。同时在功能区划修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区划类型的面积分配比例,避免用海冲突的情况出现。在围填海功能区划方面,由于在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中,并没有明确围填海功能区划类型,而是将其分散于各功能区划类型范围内,随着沿海各地“向海要地”的趋势逐年提高,可以预见,如何在海域使用类型、海洋功能区划类型和海洋经济产业类型中解析围填海数据、科学规划围填海区划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从各省、市、自治区的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各地的海域空间未利用率相差不大,利用程度相对均衡。其中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空间资源综合未利用率较高,这与其开发利用现状一致;江苏省的空间资源综合未利用率较低,这与其对滩涂的高度利用有关。总体来看,沿海各地均在提高对本地海域资源的利用程度,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各自区域范围内仍有空间利用潜力。随着海域开发技术的进步,区划外的空间利用将逐步走进海洋产业发展的视野,尤其是海洋捕捞和矿产资源等用海将会更多地向该空间延伸。

[1]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国情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1-22.

[2]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Z].2011:1-6.

[3] 尹晖.变形分析与预报方法综述[J].东北测绘,2000,23(1):10-16.

[4]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要素分类代码和图示图例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432-436.

[5] 金鑫,王合生,涂俊,等.用“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质量[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3):24-26.

“908”专项——我国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研究(908-ZC-I-11);海洋公益性项目——海域使用遥感动态监测业务化应用技术与示范(201005011).

猜你喜欢

滩涂区划利用率
霞浦滩涂
上岸的鱼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海边滩涂软淤地基挡潮闸基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