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科技亮点集萃

2012-11-05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岗亭熊蜂温室

“温室娃娃”:大棚草莓“巧管家”

“湿度31.4%、地温17.1℃、露点2.5℃、光照强度……”在昌平区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场馆的日光温室内,一种被称为“温室娃娃”的小机器人正在发出作业提醒。“温室娃娃”可对温室和大棚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重要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测量结果可以在液晶屏上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管理者对草莓及时采取相应管护措施,比传统的凭经验管护更省心,也更科学。

草莓无土立体栽培尽显节能高效

相对传统的草莓土壤栽培管理模式,此次展示用草莓在栽培设备、基质肥料等各方面均严格要求、大胆创新,成为高产、节能、环保的种植典范。

在草莓科普文化展、天润园等大会展区,H型、A字型、立柱式、可调节式……各种各样的立体栽培设备应接不暇,相对普通的露地栽培模式,立体栽培使草莓脱离地面,多层次种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日光照射,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高架设施栽培的草莓不仅减少与土壤地面的接触,更加干净卫生,同时也可减轻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方便游客观光采摘,有利于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本次大会综合展示大部分采用无土基质立体栽培。除草炭、蛭石、珍珠岩等传统基质外,还大量引进了杉树皮和椰壳等基质。据悉,由椰壳做基质,呈酸性,增强了基质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利于草莓的生长,而杉树皮的基质是可再生的,可以重复收取获得,从而更加节能环保。无土栽培避免了草莓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使种植的草莓产量高、品质好。

在国际草莓风情展区,草莓种植采用缓效肥和营养液灌溉施肥两种方式。营养液灌溉施肥指将按一定成分比例配好的营养液直接浇灌于草莓,以保证植株生长过程中营养的合理供给。缓效肥是能够缓慢释放或按作物需肥规律供给养分的肥料,这类肥料养分释放较常规肥料缓慢,释放出的养分可以很快被作物吸收,从而有效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避免发生由于过量施肥而引起对种子或幼苗的伤害。

先进设备“入驻”博览园

据了解,为丰富大会综合展示内容,组委会多方引进全球草莓种植的先进技术,分别与西班牙泰克诺瓦基金会、日本诚和株式会社等签订合作协议,在国际草莓风情展欧洲馆和亚洲馆进行两种风格各异的立体栽培模式展示。用于此次展示的展架、基质、热储存罐等相关设备全部由参与展示的国家专程送达,外国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以保证展示系统的纯正。

西班牙NGS系统,是新种植系统的简称。该系统是给作物提供运动的水流,使作物的根系不受限制地伸展,同时使用封闭式排水系统,优化水及肥料的使用,使作物获得所需的养分。NGS系统已在西班牙和其它国家进行了专利注册,在世界20多个国家使用和推广,是许多没有理想土壤条件的种植户的解决方案,也是新建温室或大棚的新选择。本次大会将在国际草莓风情展欧洲馆展示,主要展示支架式和可升降悬挂式两种栽培模式,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

日式储热式草莓立体栽培系统主要包括栽培架、储热水槽、水肥灌溉系统、CO2施肥系统与热泵。其中栽培槽位于栽培架顶部,储热水槽位于栽培槽底部,草莓主要采用无土栽培与水肥滴灌模式。在白天,通过热泵工作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但是温室内多余的热量都被储热水槽内的水所吸收,到晚上热泵工作将储热水槽内的低温热源转化为高温热源进行温室加温。同时在白天持续对草莓进行CO2供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储热式高架草莓栽培系统相比于常规生产温室能节能40%左右。草莓的定植密度比常规栽培密度要低,为12株/平方米,平均株产量为1.2kg,每平米产量为14.4kg,每亩产量能达到4800kg。本次大会将在国际草莓风情展亚洲馆进行1000平方米的栽培展示,共定植章姬草莓苗7000余株。

“三省”种植技术亮相草莓大会欧洲馆

温室大棚造价高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如何利用棚内空间,最大化地种植农作物,降低成本,自然就成了所有温室种植户追求的梦想。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国际草莓风情展的欧洲馆展示了两种新技术种植草莓模式,一种是悬挂式无土栽培,一种是立式双层无土栽培,它们与西班牙NGS新种植系统和Ritec灌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温室草莓大棚种植户们省地、省力、又省钱的梦想。

在草莓博览园欧洲风情馆里,上宽20厘米,两侧宽15厘米的倒三角形基质袋整齐的排列于半空中,草莓苗正茁壮的生长于此。欧洲草莓风情馆负责人臧国忠介绍说:“我们的基质袋确实比一般的基质袋要小了近3/4,但是我们的产量和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不仅如此我们的定植数是一般草莓大棚的4倍。一般的草莓大棚每平米定植草莓10株,而我们每平米的定植数量是24株。我们采用双层立式无土栽培技术,上下种植两层草莓,上下间隔70厘米,因为可以电控调整垄高,所以密度更大,两垄间隔为50厘米,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种植空间,提升了产值。”

在每垄草莓的端头都有两根黑色的管子,由于草莓生长周期的原因,黑色的管子全部露在外面格外显眼。臧国忠介绍说:“这两根管子可是草莓健康生长的秘密武器。它的全称叫做全自动水肥闭合系统的供水、排水管。在欧洲馆的西南角有这样一间小屋子,里边装了8个大罐,它们都连接在电脑上,每天,经过合理配置的肥水,通过一条细细的管子传给每株草莓,多余的肥水通过另一个管子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准备下次利用。这套西班牙NGS系统给作物提供的是运动的水流,使作物的根系不受限制地伸展,同时使用封闭式排水系统,优化水及肥料的使用,使作物获得所需的养分。这就是科学种植,需要多少给多少,多余的全部回收,经过沉淀、过滤等技术加工后再利用,一点儿都不浪费。”

无土栽培充分发挥了草莓的生产潜力,根据草莓的生理需要调控营养液浓度和成分,使产量增加、营养品质提高。而且果实不与地面接触,更卫生、更健康。由于采用了先进的3C草莓专业种植袋,通透性比一般的基质袋要好很多,极大地避免了烂根、灰霉病等因湿度过高而产生的病虫害。臧国忠介绍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不用担心连作障碍带来的危害,因为无土栽培不需要土壤,基质更新容易,不易潜伏病害,这就保证了我们的年年高产值。”

说起成本来,臧国忠就更加自豪起来,无土栽培不需中耕、翻地、除草等作业,浇水施肥一步到位,管理十分方便。“一般的草莓大棚定植2万株草莓需要6人,而我们定植7万株草莓才用了6个人,节省了3~4倍,而在日常管理上我们只需要2~3人。”一位正在修剪草莓秧的工作人员说:“我最喜欢的是这套自动升降系统,它让我们能挺起腰杆干活儿了,不合适的时候,只要一按电钮,就能调到自己适合的高度,真方便,比弯着腰干活轻松多了。

NGS系统已在西班牙和其它国家进行了专利注册,在世界20多个国家使用和推广,是许多没有理想土壤条件的种植户的解决方案,也是新建温室或大棚的新选择。

万只荷兰熊蜂世界草莓大会授粉

在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草莓博览园国际、国内区里,万只“洋工人”——“荷兰熊蜂”正在为草莓授粉,只见小熊蜂在一条条长长的草莓大道中忙忙碌碌,时而飞舞,时而在草莓花上停留……它们“解放”了往常忙着点花授粉的工人,还带来了果实数量、品质的提升。

这些“洋工人”比普通密峰个头大2倍,身着“黄黑色”外衣。“这些“荷兰籍”的小家伙儿可是好帮手!”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展览展示部部长、高级农艺师刘正雄说,这些荷兰科伯特熊蜂,授粉率高,具有独特的震动肌体用于传粉,能在8℃以上完成传粉工作,尤其适应低温和低光线的温室作物授粉,达到最佳授粉效果。目前,先后有80余箱、万只熊蜂为草莓大会场馆内的草莓授粉,每箱熊蜂负责1000平方米的花粉传播。据悉,通过荷兰熊蜂授粉可以提高草莓产量达10%以上。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现场:

移动式科技岗亭正式交付使用

移动式科技岗亭造型是由昌平区科委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研发,多次实验建造而成,集宣传、展示、展卖为一体,造型美观,用途广泛。科技岗亭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建造,具有防火、耐腐蚀、保温、移动方便、机动灵活等特点且造价较低,四个轮子采用不充气的实心轮子、更加耐用,同时,太阳能利用技术也应用在科技岗亭上,可利用太阳能取暖、发电、保温。岗亭内售卖架、展架、保温装置、节能装置、应急灯等设备一应俱全,极大方便了广大用户的使用。移动式科技岗亭可用作草莓的展卖、发布草莓种植技术知识、草莓科普知识以及作为平台展示草莓与健康、城市、生活之间的联系。

昌平区科委负责人表示,移动式科技岗亭将在草莓大会期间投入使用,将大大增强草莓大会的亮点,下一步,昌平区科委将按照“两高一实”的方针,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民生改善的作用,进一步改进移动式科技岗亭的设计,为昌平区“一花三果”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大红草莓高高挂

上万颗成熟的草莓从2米多高的空中垂下,犹如一个个小红灯笼悬挂在天幕中。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培育,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草莓科普文化展的“草莓天瀑”、“百变天瀑”景观第一茬果已陆续成熟,草莓天瀑景观显现。

据场馆人员介绍,“草莓天瀑”是由无数无土栽培草莓吊在空中,下面道路供游人行走参观。到草莓大会召开期间,草莓正好进入高产果期,红色的草莓和绿色的叶子犹如红色和绿色相间的瀑布从天而降,场面十分壮观。游客们走在其中,犹如置身草莓海洋,放眼望去,又好似在草莓隧道中穿行,有着十分强烈的视觉震撼。

草莓大观园遍尝五大洲草莓

昌平草莓博览园内,75万株草莓苗定植完毕。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口感、造型各异的135个草莓品种,堪称草莓大观园。2月18日至2月22日,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将在昌平召开,届时,市民便可畅游博览园,一园尝遍五大洲草莓。

猜你喜欢

岗亭熊蜂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青春在高速上闪光
小螃蟹上学校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安徽省首次从国外进口熊蜂
“猫头鹰”岗亭(大家拍世界)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云的世界你不懂
魔手花,神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