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量”早逝乃民族悲哀

2012-10-28刘海明

检察风云 2012年8期
关键词:熊胆正义感胆量

“胆量”早逝乃民族悲哀

文/刘海明

归真堂上市风波,闹得举国沸扬。熊胆汁有无疗效,该不该抽取,类似争议,怕是个跨世纪的话题,此处不议。说到熊胆,在汉语语境里,被借代指那些胆小之辈的人。原本熊胆已经够“小”,用熊胆汁做药引,按照吃啥补啥的说法,岂不是人将变得更加胆小?

数年前,《童年的消逝》一书在中国畅销,因为尼尔曼指出电视媒介的发达,造成童年和成年的界限变得模糊,孩子早熟成为一种可怕的现实。人的胆量,何尝不遵循年龄递减定律,岁数越大胆子越小?所谓“童言无忌”,是年幼时代敢于直言不讳的写照。等到忌讳多了,人也就变得明哲保身,患得患失了。

小学三年级的滔滔被选为班里的值日班干,帮助老师管理纪律,有时要记下违反纪律同学的名字。滔滔认为这样“太容易得罪人”,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评价和期末评优,因此向老师表达拒绝当班干部想法,老师未有回应。而有校长则提倡学生当干部,能够主持正义。(《重庆晨报》2月26日报道)

患有小官迷病症的孩子不在少数,其中以那个“五道杠少年”最为典型。权本位的社会环境,其危害不亚于PM2.5,这种环境连孩童都不放过,最终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毒害了他们的心灵。报道中的滔滔,意识到当班干部难免得罪人,自己不愿意得罪人,于是萌生卸甲归田的念头。如此“归园田居”,和陶渊明毅然与官场决绝不同,纯然为了自利。有人说现在的班干部是在培养汉奸(告密的代名词);有人说目前滔滔还不知道“当官”的好处,言外之意懂得当官的好处,会胆大妄为;也有人说现在的老师把班干部当作奴才来培养。在我看来,滔滔现象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小学生胆量萎缩,由此造成正义感的丧失。

个体的人作为社会成员,既是社会的受益者,也是社会的建设者。这种相互关系,把个体的人和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从来不存在过所谓的理想状态,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某些人只想损人利己,某些人希望公平公正,也不排除极个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曾经存在过。如何对待利益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事原则。正义感和责任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公民素养,二者就要求我们敢于对不正当现象说不,也就是具备批评的勇气。这是健全人格的必要内容,不可或缺。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在家庭被娇惯得过于暴戾,在幼儿园开始变得势利,学校时代学会了投机。最终,正义感消逝了,责任感没有了,欺软怕硬,为达到一己之目的不择手段,孩子距离文明世界越来越远,需要弘扬正气的时候,没有了胆量;不该祸害社会的时代,胆大无比。这不是个别现象,实在具有普遍性。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功利化的社会,割除了孩子正义之胆,责任之胆,有的多是妄为之胆,这样的局面不扭转,祖国的未来将是何种景象,不敢想象。鲁迅喊过“救救孩子”,今天这种呼声应该更强音,因为早逝的孩童胆量,给民族带来的将是莫大悲哀。

有人呼吁:“取消小孩班干部制,让每个小孩学会自我管理。六年时间啊,每个小孩会自己强大成长的!”这个建议,不妨一试。

图:陆华 编辑:靳伟华 jinweihua1014@sohu.com

猜你喜欢

熊胆正义感胆量
论正义感在法官裁判中的合理定位
《铁血战士》 R级恐怖片,有胆量就去看!
原价479元熊胆粉厂家直供价98元
珍贵国药熊胆粉1元/克(活动限7天)
胆量
雅量与胆量良性互动促进民主监督
长大的理想
所谓正义感
熊胆产品的研究进展
正义感与罗尔斯的秩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