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8届奥运会中国竞技实力的演变

2012-10-26张天宏

体育教育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项群奖牌榜奖牌

张天宏

(苏州科技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11)

自1979年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的竞技体育迅速崛起,本文试图以奥运会为时间轴线分析中国近8届奥运会的竞技实力演变,以及对取得的成绩和各项目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决策提供借鉴,为中国在以后的奥运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保持领先地位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在1984-2012年8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以及相关运动员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奥运会官方网站、《中国体育年鉴》以及相关书籍、论文,并对其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国历届奥运会的基本数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对中国体育代表团近8届奥运会的成绩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以便分析、比较、推理。

1.2.3 比较分析法

本文主要对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成绩进行纵向分析,以及历届奥运成绩具体项目的剖面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近8届奥运会奖牌总体情况分析

奥运会是世界顶级体育盛会,分析中国在近30年的奥运动向,应从整体出发,分析全局才具有一定意义。根据目前对各国奥运会竞技实力强弱划分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是根据金牌榜和奖牌榜进行的,奖牌榜反映各参赛国的总体实力和基础,而金牌榜则集中反映该国顶级竞技人才的数量。通常将奖(金)牌榜前3名称为“第一集团”,奖(金)牌榜4~8名为第二集团,其余的为第三集团。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代表团近8届奥运会金牌榜、奖牌榜的变化,特将近8届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榜绘制成走势图(见图1)。

图1 近8届奥运会中国奖牌走势图

如图1所示,自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竞技实力在不断增强。在第23届奥运会上,因苏联及华约国家罢会没参加,使中国得以“开门红”的方式在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地位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得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也为以后的奥运会中国名次降低打下了伏笔。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由于思想保守,创新意识淡化,后备人才补充不及时,尖子选手匮乏,使得竞技实力有所下降,华约国家参加竞争,中国被打回原形只拿到第11名的成绩,从第二集团之首滑到第三集团,甚至排到了几个东欧小国如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之后。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重新回到第四名。当时是苏联解体和东西德合并后的第一次奥运会,奖牌排名还比较客观,虽然被外界解释为带有些许侥幸,因为被认为华约解体后各政治体不是很稳定,对体育有些影响。96年奥运会,基本上体现了当时的国家兴衰状况,尤其是俄罗斯单独计算成绩后,其奖牌已经大不如上届奥运会了。中国保持第四不变,连金牌数和奖牌总数都和上届基本一样,应该是一届承上启下的稳定阶段。

2000年悉尼奥运会基本上完全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国家的排名状况,中国跻身第一集团,俄罗斯和美国的金牌优势被中国拉下,确立新的世界体育界格局,也从侧面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实力。2004雅典奥运会中、美、俄仍是第一集团,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排在第二位,但是在奖牌榜总数上还是落后于俄罗斯。北京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排名第一,这届奥运会让中国扬眉吐气。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又被打回原形,在中美金牌争霸中失利,但是在整体实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俄罗斯,无可争议的站在了奖牌榜第二的位置。

2.2 近30年中国竞技实力演变特征分析

2.2.1 迅速发展阶段(1979-1984 年)

自1979年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得以恢复以来,我国的体育重新登上了国际竞技舞台。随着许海峰射下中国奥运第一金,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取得的金牌、奖牌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5金、8银、9铜的好成绩,位居金牌榜第4,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开始崛起,震惊世界。

2.2.2 缓慢发展阶段(1985-2000 年)

中国是奥运大家庭的后起之秀,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开始对竞技体育进行全方位的投入和改造。1984年中国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并一展风采。虽然在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只得到5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的11位,但是之后的几届奥运会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在奖牌榜上一直处在第四位,奖牌增幅较小,而且获得金牌、奖牌的项目比较集中,发展较为稳定。

2.2.3 均衡发展阶段(2001 至今)

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中国进入奖牌榜前3名,踏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坚实步伐。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在金牌榜上始终处于前两位,进一步巩固了在第一集团的地位,很多潜优势项目开始突破。

北京奥运会与悉尼奥运会相比,金牌数增加了4枚、奖牌数增加了3枚,进入前8名的人次增加了20人,入前8名的得分项由上届的18大项、105小项增加为23大项、132小项。金牌项由上届的9大项、28小项,增加为13大项、31小项,有15金、9银、6铜是过去从未获得过的新金牌项和新奖牌项,9大项24小项计24枚奖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伦敦奥运会虽然比北京奥运会有所减少,但38金和87牌都已经打破了在雅典奥运会上创造的32金、63牌创造的境外奥运会夺金和夺牌纪录,而且在击剑、拳击、跆拳道、自行车、花样游泳、射箭、摔跤等潜优势项目共获得5金7银6铜。雷声夺得男子击剑境外参赛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女子重剑拿到了奥运会团体金牌,90后的孙玉洁在女子重剑个人赛中拿到铜牌,实现了突破。

2.3 中国近8届奥运会奖牌项群分布特征分析

从中国代表团近8届奥运会奖牌一览表(表1)可以看出,我们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和技能主导类同场格斗性项群5大项群。这5大项群囊括了177枚金牌,占我国奥运金牌总数的88.1%,奖牌366枚占奖牌总数的77.2%,其他3类项群仅获得24枚金牌、108枚奖牌。而且在5个优势项群中有4个项群是技能主导类,这说明我国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主导类项目,体能主导类项目是薄弱环节。

虽然我国优势项目占据5大项群,但是金牌却集中在个别项目。比如,难美类主要指体操、跳水,隔网对抗类主要指乒乓球、羽毛球,快速力量类主要指举重,准确类主要指射击,格斗类项群从第27届奥运会上才开始有所突破,而且较为分散,在柔道、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跆拳道、击剑项目上均有奖牌,还没有形成绝对优势,所以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只有6项。

中国获奖牌多的项目,在奥运会项目设置中金牌所占的比例却不大,体操、跳水、举重、乒乓球、羽毛球这几项加起来,才达到46金(占15.24%)。田径和游泳是奥运会比赛的基础大项,金牌项目最多的是田径47金(占15.56%)、游泳34金(占11.26%),“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是对这两个大项的真实写照。而中国在这两项目上夺金点少之又少,比如田径项目近8届奥运会中国共获得6枚金牌、19枚奖牌,游泳项目12枚金牌、37枚奖牌,而美国伦敦奥运会田径得9枚金牌、29枚奖牌,游泳项目16枚金牌,31枚奖牌,仅一届奥运会就超过中国近8届奥运会的金牌、奖牌数。因此,美国在历届奥运会奖牌榜上之所以能独占鳌头,与其在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上的优异成绩是密不可分的。

表1 中国近8届奥运会奖牌项群分布一览表

经过119工程,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田径、游泳项目上逐步突破。田径项目上陈定成为刘翔之后第二位摘得奥运金牌的中国男子田径选手,5枚田径奖牌也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单届夺牌纪录;游泳项目上中国游泳队也以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超越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4金5银创造的金牌和奖牌纪录,创造了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28年最佳战绩。

2.4 获奖牌运动员的分析

表2显示,中国男女运动员获得金牌的数量有较大差距。综观中国体育代表团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中国女子运动员所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数远超过男子运动员,中国竞技体育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除在第23届奥运会男运动员夺金数量是女运动员两倍之外,其他7届都落后于女运动员,这种差距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体现得最为明显,男女比例为1:3,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之后“阴盛阳衰”现象有所改善,近两届奥运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北京奥运会上差距最小,比例达到了88.9%。

表2 历届奥运会我国男女运动员金牌一览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运动员夺得了24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45.06%,总共获得43.5枚奖牌,占奖牌的总数43.5%;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运动员获得金牌17.5枚,占金牌总数46.1%,共获得奖牌37枚,占奖牌总数42%。从项目特征上可以说,中国竞技体育正在努力扭转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但从获得金牌和奖牌的运动员的性别特征上看,获得奖牌的女子运动员数量远多于男子运动员,从某种意义上说,“阴盛阳衰”现象依然严重。

2.5 中国竞技体育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虽然中国在历届奥运金牌榜上基本都名列三甲,在北京奥运会上更是夺得金牌榜第一,但是中国只能算是金牌大国,还不是竞技体育强国,因为我们的夺金项目相对集中,项目结构不合理,在很多项目上我们的差距非常大。刘鹏指出:“我们有些项目虽然取得了奖牌,但整体上缺乏厚势,项目结构上还不均衡。”

这些差距着重表现在三大方面。第一,获得奖牌的数量、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数量。从表3看出,我国参赛运动员获金牌、奖牌的比例不高,分别为8.05%和23.57%。金牌比例在第24届之后,呈现上升趋势,最大的金牌比例是伦敦奥运会,达到12.37%,而奖牌比例则呈现出波浪式发展趋势。奖牌比例最大则是在第29届奥运会,获得100枚奖牌。第二,社会影响大、受群众喜爱程度高的集体球类项目。本次奥运会三大球集体萎靡,与世界强队相比缺乏竞争力”。第三,在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奥运会大项上,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巨大,虽然本届奥运会中国游泳、田径有一定突破,但总体水平不高。

表3 我国参赛与获金牌、奖牌人数

3 结论

(1)近8届奥运会中国的竞技实力在不断增强,2000年之前中国的奖牌榜虽有一定起伏但是总体竞技实力有了大幅提高;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中国奖牌榜进入第一集团,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代俄罗斯成为竞技体育金牌大国。

(2)中国竞技实力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和技能主导类同场格斗性项群5大项群。

(3)中国男女运动员获得金牌的数量有较大差距,但正在努力扭转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

(4)中国虽然在奖牌榜上名列前茅,但是与体育强国的差距较大,项目结构不均衡。

[1]叶加宝,李宗浩,裴立新.第28届奥运会我国竞争实力的目标定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1-5.

[2]孙雷鸣,邓成虎.对世界体育强国在奥运会“金牌大户”项目中“弱项”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1-6.

[3]李红卫,丁英俊.美中俄三国在第27届奥运会获奖牌项目分布的分析与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86-89.

[4]李卫平,米靖,王智慧.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体参赛目标制定策略与成绩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8(4):69-82.

[5]张林.我国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实力分析与建议——基于2010年世界性体育大赛成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9):47-50.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7]陈小平,刘爱杰.我国竞技体育奥运基础大项训练实践的若干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2009(2):8-14.

猜你喜欢

项群奖牌榜奖牌
首枚奖牌!
88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奖牌榜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