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关系深层解读

2012-10-23刘洪波吴昕

祖国 2012年19期
关键词:欧中战略伙伴中欧

刘洪波 吴昕

中方对发展中欧关系决心是坚定的,现在不会变,今后也不会变。正确处理好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必将繁荣,欧洲必将繁荣,世界也将因此而繁荣。

中欧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在科技、能源、交通、环保、卫生、旅游、社会保障等50多个领域的合作如火如荼,文化人文交流方兴未艾。中欧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

唐家璇(前国务委员):中国政府于2003年10月发表首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份以地区为目标、公开发表的政策文件。中欧建立了以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为首的、涵盖各层次、各议题的政治磋商机制,就双边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定期进行交流和沟通。

中欧关系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欧关系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第二,中欧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不同发展模式的和谐共存。第三,中欧探索到了一条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对话而不对抗的合作道路。

中欧关系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中方对发展中欧关系决心是坚定的,现在不会变,今后也不会变。

张志军(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始终将发展中欧关系置于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我们一贯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尊重欧盟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做出的战略抉择,欢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这一立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改变。展望未来,我认为双方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中欧互为战略伙伴的基本定位;二是坚持互利合作的发展方向;三是坚持平等协商、和谐共处的有效方式;四是坚持夯实友好互信的民意基础。

普罗迪(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欧中关系,并在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领域加强合作,可以说所有的条件均已具备。首先应该加强经贸关系,进一步促进贸易和双向投资。其次是在促进欧中关系发展方面,欧洲在一些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典范,这就是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第三是必须加强环境和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我们还必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鼓励开展具有越来越深远影响的接触和文化交流,否则所有上述共同目标都无法实现。这就意味着欧中之间应开展更多的学生、教授、研究人员以及公务员的交流,还意味着应加强双向旅游。

布莱尔(英国前首相):一些人将中欧关系简单地等同于中欧经贸关系。毋庸置疑,经贸关系非常重要。然而,中欧关系的内涵远比经贸关系丰富。这是一种适于当代全球治理的战略伙伴关系,它不仅包括贸易,还包括安全、环境以及世界经济运作等领域的合作。在上述各领域,中国的角色和中欧伙伴关系都具有极大的战略重要性。

西方国家正在逐渐接受世界重心东移的事实。中国在本世纪的发展将决定世界的未来。我们愿意成为中国的伙伴,在困难面前相互协助。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处理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将其建立在尊重彼此利益、认同彼此是21世纪的伙伴这一基础之上,那么中国必将繁荣,欧洲必将繁荣,世界也将因此而繁荣。

拉法兰(法国前总理):欧中之间在某些领域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就是欧盟对于欧中之间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有些忧虑,但我认为一些偏见和假设对此问题进行了夸大。即使欧盟在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上存在一些不协调发展现象,外贸平衡问题也不应该被夸大或者曲解。另外在版权保护、人民币与欧元兑换方面双方也存在一定分歧。

但我相信欧中之间更多的是巨大的共同利益,它会为深化欧盟和中国这两个世界重要力量间的合作提供途径和机会。我希望对话双方要努力跨越这些影响双边关系的“紧张”因素,希望欧中关系建设得更富有成效、更富有朝气。

我还要说明的是,欧中双边关系的发展对法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戴高乐将军曾说过,欧中关系发展不可能替代法中的传统友好关系。北京和巴黎的传统、特殊的友好关系对中欧关系发展是一个推动。

施罗德(德国前总理):一个稳定和成功的中国符合欧洲的利益。因此,我们欧洲必须加强同中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双方应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建立互信。对此我认为,欧中双方应深化经济上的融合,并在环境问题上结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继续加强人文交流,而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融合也应进一步加强。

我们欧洲人必须平等地对待中国,在公平互信的基础上与中国打交道。我想特别强调,这意味着反对任何形式的制裁。制裁只会造成孤立和歧视。相反,我们应当致力于合作、融合和改变。旨在扩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对华政策符合欧中双方的利益。为了欧中人民的共同利益,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无论是德国还是欧盟都需要与中国发展建设性伙伴关系。

迈杰希(匈牙利前总理):各国必须学会尊重别国的发展道路和选择,不应该在对方面前显示优越感。而欧中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必须坚持这样相互尊重的原则。欧中之间虽然仍有一些分歧,但只要以开放并不带有偏见的态度去面对,展开真诚和具有建设性的谈判,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丁原洪(中国前驻欧盟大使):本世纪初,中欧决定在双方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其后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并非仅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这一世界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正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战略意义核心所在。

中欧之间加强双边关系,建立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有着比较坚实的基础。一是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欧洲的和平联合自强的理念近似,有吻合的地方,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二是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矛盾,没有发生过直接冲突。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问题也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得到妥善解决。三是中欧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在各自谋求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过程中互有需要、合作潜力大。四是中欧双方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和应对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例如反恐、气候变化、疾病流行等)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主张,有着共同的利益。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中欧关系:一、中欧伙伴关系首先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利于双方。二、中欧伙伴关系对大国关系、南北关系、跨地区合作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三、中欧伙伴关系具有塑造未来国际体系、建构国际秩序、推动多极化格局的重要作用。四、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是深化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契机。五、中欧伙伴关系在《里斯本条约》即将生效时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古斯塔夫·格拉茨(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我们正快步走向一个多极化的世界秩序。在这一秩序下,主要大国不得不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期待和不断产生的国内需求之间保持平衡。有效的国际多边组织需要反映正在形成的国际新秩序,但有效的多边主义也要求各方求同存异,努力就如何相互补充和支持外交政策达成务实的共识。欧洲和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带头作用。

当单极世界逐渐消失时,欧洲和中国都不愿世界再陷入一个大国敌对的时代。这样的竞争会严重削弱双方实现各自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无论发生过多少摩擦和误会,中欧双方都彼此需要,将共同寻找应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方法。成功的双边合作将是促进全球和平发展的关键,也会加强各自的内部统一,从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积极力量。如果中欧真的想改变大国政治的本质,一种建立在互惠互利、相互理解基础上的中欧战略轴心将不可或缺。

周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中欧经济贸易的互补性不仅没有改变,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还有加强的趋势。即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量还保持了将近20%的增长,欧盟仍然是中国第一大高新科技来源地,而且将长期受益于这一地位。中国和欧盟互不构成战略威胁的格局没有改变,双方的领导人对于坚定地推进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信念也没有动摇。

中国将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改革与创新保持发展势头,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需要雙方创新思维,开阔眼界,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态度去寻找更新、更务实的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为中欧合作打造更加广阔而光明的前景!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行为体,中欧关系在世界、地区和双边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内涵。进入新世纪,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上升。这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在塑造中欧各自国内政治和双边关系上的作用得到强化。如何加强中欧间的媒体合作,建立起和谐友好的舆论环境是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要坚持从事实出发的原则。其次,加强中欧媒体间的交流合作,调整对彼此的认知差距。中欧之间开展人文交流,是增进相互沟通、理解与互信的有效途径,对扩大中欧关系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巩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影响长远。(根据人民网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欧中战略伙伴中欧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纪念欧中建交45周年:欧中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纪念欧中建交45周年:欧中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索尔维成为Stratasys公司增材制造(AM)材料的战略伙伴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特朗普为欧中贸易回暖打开大门
建筑师行迹中欧
做风电润滑领域的首选战略伙伴
富士施乐(中国)携手曼罗兰(中国)举行战略伙伴合作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