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合谋

2012-10-23赵承冯坚张艺

祖国 2012年19期
关键词:范龙佩温家宝中欧

赵承 冯坚 张艺

这是温家宝自2003年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连续第十次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之间又一次成功的对话。

当地时间9月20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埃格蒙宫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在会晤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報中,中欧就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在经贸、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这是温家宝自2003年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连续第十次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2003年10月温家宝在北京首次与欧方领导人共同主持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宣布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成为东西方合作、南北对话的一个创举。

十年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中欧彼此认知显著提升,合作达到前所未有水平,利益联系更为紧密。

欧盟连续8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此次会晤期间的多场活动中,中欧领导人援引一系列统计数字,说明双方合作持续深化:2003年,中欧贸易额刚过1000亿美元,2011年即达到5672亿美元,年均增长20.8%;欧盟连续8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企业对中国累计投资达8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欧投资由2003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3亿美元;欧盟是中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双方累计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500亿美元。中欧在政治、经贸、科教、人文、能源等领域建立了60多个合作机制。2011年赴欧旅游和学习的中国公民接近200万人次,是2003的5倍……

这些累累硕果的背后,是中欧双方真真切切的合作意愿和不懈的努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仍在延续,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对中欧双方提振信心、紧密携手应对挑战、规划中欧关系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关系追求战略性、稳定性、全局性

当地时间9月20日上午,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埃格蒙宫举行。范龙佩在开场白中说,十年来,欧中合作大踏步前进。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的考验,欧中彼此更加依赖,关系更加牢固。巴罗佐说,欧中之间不但有领导人定期会晤,民间社会的交流也迅速增多。欧中合作是成功的典范。温家宝表示赞同。他说,十年来,中欧关系走过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长足发展。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

十年来,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欧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不断加深。双方把彼此的发展视为机遇,务实合作突飞猛进,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问题,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协商,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中欧关系的战略性、稳定性、全局性明显增强。

温家宝在这次会晤中,建议制定中欧务实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并提出了具体内容。他说,双方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着眼新一轮激烈国际竞争,加强规划,推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高科技、金融合作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范龙佩和巴罗佐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巴罗佐说,这是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考虑。他还增加了一些可以扩大合作的领域,从能源到粮食安全,从航空到信息技术,包括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讲完长长的清单,巴罗佐笑着说:“我讲得有些长了。在我心目中,中欧双方有着共同的未来,有着很多合作的领域。”

温家宝听取了欧方关于解决欧债问题的进展情况介绍,重申中方对欧方努力的支持,表示中方将继续通过适当渠道参与解决欧债问题。

会后,中欧签署了科技、反垄断、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文件。中欧将建立全面的创新合作对话机制,举行首次空间科技合作对话。双方将通过制定一份面向未来、具有雄心的一揽子合作规划,为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战略指导。

中欧关系不会因为政府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方向

中午时分,温家宝与范龙佩、巴罗佐等共进工作午餐,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继续交换看法,这也是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传统。双方都十分珍惜宝贵的交流机会。范龙佩对温家宝说:“十年的合作,中国成为欧洲的伙伴,您也成为我们的朋友。今天,您又提出了制定中欧中长期合作的一揽子计划,从现在起双方有许多工作要做了。”

温家宝说,坚信中欧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中欧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和人民,深刻影响亚欧大陆,也影响着五洲世界,具有全球意义。中欧关系不会因为政府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方向。今后双方会继续努力,为增进中欧友谊与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在随后举行的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温家宝发表了题为《做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的演讲,范龙佩和巴罗佐也分别致辞。双方领导人总结了中欧关系1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强调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再次传递了中欧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

工商峰会结束时,欧洲雇主协会主席于尔根图曼送上了由他和欧洲商会主席、欧盟在华商会主席、欧中商业协会主席联名写给温家宝的一封信,感谢他十年来为中欧合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并赠送了一个水晶制作的奔马,祝愿中欧未来合作“马到成功”。

当晚,范龙佩、巴罗佐在欧洲理事会总部大楼为温家宝举行特别晚宴,比利时首相迪吕波、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以及欧盟委员会多名官员出席,这在中欧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宾主在致辞中盛赞中欧友谊与合作,共同祝愿中欧关系明天更加美好。

尽早解除中欧关系两道“箍”

温总理还要求欧盟在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两个问题上迈出切实步伐。

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迟滞,也再次反映出欧洲的体制性顽疾——内部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就如同在应对此次债务危机中出现的病灶一样,政治决策的无力,直接导致欧洲很难制定和执行对华的统一政策。

实际上,在欧盟内部,并非缺少支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声音,但由于欧盟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的决策,所以近年来无论中方怎样呼吁,相关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由是观之,未来减少中欧关系的遗憾,更需要欧盟部分国家及政治领袖内部消化歧见,对外体现统一。

那些不支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欧盟国家,给出的理由仍旧是中国在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力度不够,或者诸如此类的原因,却罔顾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给出的合理解释。其实,背后的政治因素已经十分明显,对华军售禁令和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早已成为欧洲部分政客对内赚取民意、对外进行牵制的工具。

有欧洲经济学家曾估算,包括武器在内的高科技对华出口涉及金额约在数十亿欧元,而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影响也只占中国出口约3%。那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中国又为什么坚持要求欧盟方面切实尽快解决问题?

欧盟对华武器禁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至今未能解除,所谓理据是中国的“人权”等问题;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中国已经努力了十年多,仍未能解决,欧盟方面所谓理据,是指中国未能在违反知识产权、向欧洲开放市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问题的症结,是欧盟部分国家及政治领袖始终不能在对待中欧关系上卸掉歧见和包袱,还有部分人意图以此对华设卡。简言之,是把这两个问题当作对内笼取民意、对华制衡牵制的工具了。因此,既是不合理、歧视性的政策,而且不仅在经贸层面并在政治层面影响中欧关系发展,欧盟就应该果断坚决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其实,上述问题一拖再拖,反衬出欧盟部分政策制定者的不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在中国加入该组织15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将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凡是灵活务实的政策制定者,就不会让这笔快要失效的旧账烂在自己手里。

称其不智还在于,中国广阔的市场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的拓展是显而易见的,就后者而言,对于市场、价格、金融、服务等经贸领域的改革,中方的努力也是全方位不断深入的,而且还在推进;就前者而言,当前世界经济缺乏活力和动力,持续保持平稳发展的中国经济带来的市场机遇无人能够忽视,特别是当前欧债危机持续、欧洲经济低迷,如果希望进一步激活中欧经贸,欧盟方面就应该拿出胆识和决心,死抱陈策就难有突破。

在这一问题上的迟疑和滞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洲在应对债务危机中出现的类似症结,就是政治决策的迷失和无力。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阿什顿就多次表示,对华武器禁运是发展中欧关系的“主要障碍”,她呼吁欧盟认真评估这项政策,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也持这一立场。但是,由于欧盟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的政策,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曾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次中欧高级别会谈上,欧盟方面代表说,对中国方面提出的要求,会有足足一本书那么厚。而中国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只有一张纸,归结而言,就是三个要求:保持开放,放宽对中国高科技出口,以及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薄一厚,可见欧盟的负担与繁琐。

当前,中欧关系走势良好,而且当前的经济形势能够倒逼出一些政策突破,反是中欧拓展经贸空间的机会,这就需要双方的努力。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话虽然糙,但却有道理。欧盟方面,就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中欧关系中的这些遗憾不能尽早解除,不仅延缓了欧盟的决策速度,还直接导致中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经常陷入两难、成本过大。这些年,中欧关系虽总体向好,但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中欧之间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但贸易争端也不断加剧,就在此次温家宝来访欧洲之前,中欧之间还在为光伏贸易摩擦剑拔弩张;二是由于欧洲内部的不统一,中国在处理对欧关系时需要不断周旋于欧盟和某一成员国之间,方能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合作伙伴。

應该说,中国在中欧关系处理中的表现一贯积极,并展示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此次峰会即使令中方“遗憾”,但中国依然承诺以“适当方式”救欧债危机。

良性的双边关系需要双方尽量减少争端与遗憾。对于中国而言,拓展市场经济的脚步还在继续,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保持平稳发展,既是中国自身需要,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对于欧洲而言,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债务危机持续的情况下,需要拿出“经济劣势倒逼机制突破”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激活中欧经贸合作,为中欧关系未来注入一些新鲜的空气。

登高望远,潮平海阔。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将证明,中欧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和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力量,只要双方坚持以战略眼光看待彼此,坚持以宽阔的胸怀包容对方,相互尊重,共谋发展,就一定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范龙佩温家宝中欧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欧盟“总统”第一天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