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政协委员吴明江再谈公立医院改革和破除以药补医

2012-10-20高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医管局出资人经济体制

本刊记者◎高军

实习记者◎聂晨 赵一帆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兼党委副书记吴明江就公立医院和以药补医谈了自己的看法。

吴明江委员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上延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型管理模式。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在体制、机制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世界银行的专家在我国考察之后认为,我国真正的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说是没有。原因在于我们是政府开店,自主经营。既然政府出资,谁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是哪个部门?只有把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办”的部门说明白,那么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的规范和监管评价等问题才能解决。

吴明江委员说,卫生部原部长高强同志曾经说过:手中无米,喊鸡,鸡都不来。这句话让吴明江委员很感慨,他说,政府要履行真正的出资人的责任,明确举办公立医院的目标、任务、规划、部署。现在很多地方在探索成立医管局,香港医管局承担了香港特区政府赋予它的“出资人”的责任,立法院批准后,香港医管局的经费是在医管局,它的医院布局、规模、信息化建设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医管局承担责任。

吴明江委员还就公立医疗机构履行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以药补医并不是医疗机构自身的发明创造,而是在50年代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决定以15%的药品批零差率补偿医院。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药补医越来越暴露出损害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破除以药补医,吴明江委员认为,公立医院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立运营的经济实体,当前的医院运营,严重地低估了医生、医技人员、包括护士等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只有卖药、卖贵药,多检查,多消耗,才能多收益。错误的利益导向,扭曲的医疗行为,这样的运营模式和体制不好,对医疗卫生队伍,有着负面的激励,必然引发深层次的价值取向的改变,腐蚀医疗队伍,同时也推动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加剧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吴明江委员认为,破除以药补医的思想在卫生领域逐渐形成共识,但大家的忧虑在于三个补偿渠道去掉了一个,那么剩下的两个能不能把这个窟窿补上?如果补不上,绝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很可能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

鉴于此,吴明江委员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切实加大政府作为出资人举办公立医院的经济投入,明确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支持的六大补偿政策,各级政府都要落实到位。

此外,吴明江委员认为,还应该切切实实地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否则严重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真正提升医疗机构纯收入中的技术含金量,使医务人员得到合理的、体面的报酬,得到社会的尊重。吴明江委员呼吁发改委、财政等相关部门下大决心,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方面往前推进、全面落实各项政策。

猜你喜欢

医管局出资人经济体制
实际出资人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兼评股权变动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粮食局 履行国有粮食企业出资人职责
试析隐名出资的特征
国家出资人代表对国资委的公法责任研究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5、北京:21家医院“分时就诊”精确至小时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探索“管办分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