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再续报道

2012-10-15笑,段

科技传播 2012年23期
关键词:灰绿色建昌厚层

刘 笑,段 冶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近几年来,通过1:5万地形图对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相关的资料大量积累。该区域中生界髫髻山组出露的一套火山岩及沉积地层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研究成果已有《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文章问世。在参阅1:5万地形图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为了配合建昌玲珑塔地区火山岩及沉积地层的研究,本次对该区域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完善了该区域地质资料,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地质概况

建昌盆地作为辽西地区燕山板块造山带的东延部分较典型盆地之一,中生代发育了一系列火山岩夹沉积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气孔状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砾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等。建昌玲珑塔地区存在一处以往研究程度较少被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关于这一地区的分组前人意见不一致,存在两种说法,其一,为沈阳地矿所经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属于中侏罗髫髻山组。其二,因为该地区地层沉积较多较厚,含化石较少,也被认为是九佛堂组。直到2009年笔者随野外调查组多次赴玲珑塔地区进行野外工作,根据化石的时代和对地层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该区含化石沉积地层应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系的沉积夹层。

图1 建昌玲珑塔大西山髫髻山组剖面位置图

本次工作选择火山岩系的沉积夹层总体产状250~316°,与上、下火山岩产状协调一致,这里的沉积层为河流相和湖泊相的多次更替,是较大火山喷发间歇期所形成的。该沉积层湖泊相沉积中产有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昆虫的化石,而鱼类、爬行类、鸟类、植物的化石较少,化石种类十分丰富。

笔者2009年初对建昌县玲珑塔地区野外区域调查工作后,几年里对已有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2012年初通过1:5万地形图,以及对玲珑塔地区该套火山岩及所夹沉积层的综合研究,最终选定了距离先前实测剖面北500m的野鸡沟村附近,为本次的实测剖面。

剖面位置:位于大西山村北西约1.5km的山脚下,起点在野鸡沟村北约400m的沟坡处,剖面线延北西310°方向延伸,终点止于冯杖子村南东山脚下。剖面全长约2000m。

实测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层 髫髻山组灰黑夹黄褐色安山斑岩整合

髫髻山组 实测部分总厚度1466.55m(厚度m)

<27> 深灰色中-厚层安山岩,夹黄绿色中薄层安山岩。28.85

<26> 砖红色中-厚层含角砾安山岩,夹灰绿色安山岩。159.74

<25> 灰绿色中-厚层安山岩,夹紫红色安山岩。安山岩长石斑晶较多。 44.59

<24> 灰绿色中-厚层含角砾安山岩及安山岩,不含长石斑晶。夹紫红色薄层凝灰角砾岩。 75.77

<23> 灰绿色中-厚层安山岩,具长石斑晶。 96.92

<22> 灰绿色夹灰紫色中-厚层安山岩。 88.19

<21> 灰绿色、灰紫色中-厚层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夹薄层灰色安山岩。 82.07

<20> 褐灰色、蓝绿色含粗砾、中细砾安山质凝灰砾岩。砾石成为分灰绿色、灰紫色安山岩,一般粒径0.5-3cm,大者达15cm。砾石次棱角到次圆状,分选不佳,砂质和凝灰质胶。79.81

<19> 灰绿色中-厚层状安山岩。 99.87

<18> 灰紫色中-厚层状含角砾安山岩。 29.48

<17> 灰绿色中-厚层安山岩,斑密坚硬,长石斑晶较少。66.94

<16> 紫灰色中-厚层安山岩,长石斑晶较多。 14.76

<15> 褐灰色厚-巨厚层安山岩,含集块火山角砾岩,集大块者达50cm,主要为安山岩。 85.37

<14> 浅绿灰色中-厚层安山质火山角砾岩,角砾成分以灰绿、黄褐、灰紫色安山岩为主,粒径1-4cm,偶见15cm。13.93

<13> 灰绿色与褐灰色中-厚层安山岩,上部夹紫红色安山岩条带。 43.82

<12> 绿灰色中-厚层安山岩。 54.52

<11> 褐灰色厚-巨厚层中细粒凝灰砾岩,夹中粗粒砾岩。砾石以灰绿色安山岩和黄褐色凝灰岩为主,砾石棱角到次棱角状,以凝灰质为主。 125.45

<10> 浅紫灰色中-厚层角砾英安岩。 27.92

<9> 紫灰色中-厚层英安质火山角砾岩。 31.29

<8> 浅灰色中-厚层状,含角砾安山岩。角砾为浅紫灰色安山岩,粒径1-5cm,棱角状至次棱角状,含黑云母。25.25

<7> 灰绿色厚层状含角砾安山岩。角砾灰紫色,分布不规则,粒径一般为1cm左右,形状不规则,大者为3cm。6.80

<6> 灰紫色厚层多斑安山岩。 107.84

<5> 蓝绿色中-厚层安山质凝灰岩。 13.02

<4> 灰色厚层状含角砾英安岩。 20.83

<3> 黄褐色、灰绿色厚层斑状、球状风化安山岩。20.83

<2> 自上而下为灰绿色薄层凝灰岩,褐色中薄层中粒凝灰质长石岩屑砂岩,夹黄褐色中-厚层中细砾凝灰质砾岩,砾岩成为为安山岩,凝灰岩,颗粒一般1-2cm,大者3cm,四棱角状,分选不佳。 6.08

<1> 灰灰绿色中-厚层,气孔状安山岩,夹灰绿色凝灰岩。 6.19

<0> 灰绿色中薄层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其下含双壳、腹足、叶肢介、介形等化石。 双壳:Shaanxiconcha cliovata,叶肢介 :Euestheria sp.,

介形:Darwinula sp.等。 10.42

不整合

下伏地层:第四系覆盖

2 研究意义

辽西建昌属于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我国之前对该地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研究较少,对该区的化石研究也就不够深入。辽西地区是“燕辽生物群”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研究“燕辽生物群”对之后发生的“热河生物群”起源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辽西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群及地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项目工作对辽西建昌县玲珑塔髫髻山组该套火山岩及沉积夹层共实测两条剖面。剖面顶底齐全,露头连续,基本上代表了建昌玲珑塔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沉积夹层特征。通过野外与室内的综合深入研究,对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有了明确的认知,解决了该地区分组不一致的矛盾,确定了建昌玲珑塔地区沉积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该区发现的生物化石丰富了辽西地区“燕辽生物群”组成和建昌玲珑塔地区地层的研究内容,填补了区内地层层序研究的空白,提高了该区地质研究程度。对于今后深入研究辽西及邻区等地的侏罗纪地层、生物、古环境、古气候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时间所限,本文只对岩石地层的划分作了详细描述,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其他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做工作。

[1]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凌源幅( K-50-XXX)1B2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65:1-154.

[2]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2)中生代分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1-403.

[3]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856.

[4]孙革,郑少林.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之新见[J].地层学杂志,2000,24(1):60-64.

[5]段冶,郑少林,胡东宇,等.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J].世界地质,2009,28(2):143-147.

猜你喜欢

灰绿色建昌厚层
“V”字形‘早金酥’梨在辽宁建昌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氢氧化亚铁制备中灰绿色物质成分探究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改进和机理探究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温州地区厚层软土UU三轴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
Winter Walking in Wales威尔士的冬季徒步旅行
氢氧化亚铁变为灰绿色的理论探究
厚层块状特低渗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
铜厂街蛇绿混杂岩带上的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