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Ⅱ优31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2-09-29林德雄章清杞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穗数杂交稻稻瘟病

林德雄,章清杞

(1.仙游县石苍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仙游 351259;2.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稻种资源是水稻育种改良的基础,新遗传种质资源对水稻的高产育种做出了巨大贡献[1-3]。1999年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率先提出了辐射诱变选育长穗颈不育系和e型杂交稻的技术方法,并对eui基因、长穗颈不育系和e型杂交稻进行了选育和研究,并鉴定了一批长穗颈不育系[4-8]。目前已有3个长穗颈不育系组配的新型杂交稻e-杂交稻组合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杂交稻新组合eⅡ优315也是采用这一技术路线和方法育成的e-杂交稻组合,其恢复系FR315系该所用多系1号和明恢86杂交配组,经福建、海南多年多代系谱选择和上杭茶地稻瘟病区抗性筛选,于2002年育成并定型的大穗型优质、抗病恢复系。2002年组配杂交稻组合Ⅱ-32eA1/FR315,2003年在福州、沙县基地的重复产量试验中,该组合平均实际产量8.22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产量高、优质、抗稻瘟病、适应性强等特点,并于2008年2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闽审稻2008012)。

本文对eⅡ优315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稻瘟病抗性进行研究,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组合的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e-杂交稻组合eⅡ优315及对照品种汕优63(CK1)、Ⅱ优86(CK2)。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 试验于2011年在福建省仙游县石苍乡五湖村进行,5月1日播种,6月1日移栽。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株行距21 cm×24 cm,单本植。田间水肥管理参照一般生产田。

1.2.2 调查记载 从插秧开始,观察水稻生长及分蘖情况,记载水稻始穗、抽穗和齐穗日期。在水稻成熟期,每小区取有代表性植株20株,考察其有效穗数,计算平均有效穗数,并按平均有效穗数取代表性植株5丛,考察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宽、剑叶长、倒一节间长、倒二节间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成熟期每小区分别收割测产。

1.2.3 田间稻瘟病鉴定 田间稻瘟病鉴定与田间试验同期播种,每个品种种植3个小区,小区面积2 m2,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21 cm×24 cm,单本植。田间水肥管理参照一般大田。诱发品种为汕优63。

1.2.4 统计方法 显著性测验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eⅡ优315的主要农艺性状

eⅡ优315 平均生育期为148.8 d,比汕优63(CK1)迟3.2 d,比Ⅱ优86(CK2)迟2.7 d。主要农艺性状上,eⅡ优315表现为群体整齐、株型较适中、后期转色好。eⅡ优315株高124.1 cm,比汕优63高8.8 cm,但略矮于Ⅱ优86;eⅡ优315 穗长25.8 cm,穗颈长5.4 cm,剑叶长33.9 cm,剑叶宽1.6 cm,倒一节间长37.5 cm,倒二节间长 18.9 cm(表1)。

表1 eⅡ优315的主要农艺性状Table1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eⅡYou 315

2.2 eⅡ优315的主要产量性状

3个小区的eⅡ优315实割产量平均为11.3 kg,折合产量为11256.0 kg·hm-2,比汕优63(CK1)增产6.62%,达显著水平,比Ⅱ优86(CK2)增产2.42%,也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上看,eⅡ优315是个丰产性较好的品种(表2)。

表2 eⅡ优315的产量性状1)Table2 The yield components characteristics of eⅡYou 315

从表2可见,eⅡ优315有效穗数为256.5万穗·hm-2,高于汕优63(253.5万穗·hm-2)和Ⅱ优86(223.5 万穗·hm-2);eⅡ优315 每穗总粒数183.5 粒,高于汕优63(166.7 粒)和Ⅱ优86(184.5 粒)相当;eⅡ优315每穗实粒数152.4粒,比汕优63高,但比Ⅱ优86略低。eⅡ优315结实率83.1%,高于汕优63(79.5%),与Ⅱ优 86 相当;eⅡ优 315 千粒重 27.1 g,均低于比汕优 63(28.4 g)和Ⅱ优 86(28.5 g)。eⅡ优315 理论产量为10593.6 kg·hm-2,比汕优 63(9546.4 kg·hm-2)增产 10.9%,比Ⅱ优 86(9771.2 kg·hm-2)增产 8.4%。

2.3 eⅡ优315的稻瘟病抗性

抗稻瘟病田间鉴定结果表明(表3),eⅡ优315叶瘟发病率为8.3,病情指数为3.2,表现抗(R)叶稻瘟;穗颈瘟发病率为12.5%,病情指数为5.1,表现中抗(MR)穗颈瘟。汕优63表现中感(MS)叶稻瘟,感(S)穗颈瘟;Ⅱ优86表现中感(MS)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

表3 eⅡ优315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Table3 The result of blas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eⅡYou 315

3 小结

3.1 eⅡ优315的推广前景

eⅡ优315丰产性较好,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且中抗稻瘟病。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eⅡ优315糙米率80.4%,整精米率67.3%,蛋白质含量9.3%,胶稠度86 mm,直链淀粉含量20.8%,透明度2,垩白度6.1%。其中,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3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透明度、糙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4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价达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要求。该品种干饭、稀饭适口性均较好,比对照汕优63有较大提高。eⅡ优315适合在福建省作中稻或晚稻种植。

3.2 eⅡ优315的栽培技术要点

eⅡ优315栽培技术与Ⅱ优86较为相似,作中稻4月下旬或5月初播种,双晚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秧龄25-28 d。移栽每从插1到2株,株行距21 cm×24 cm或21 cm×28 cm,争取早插促分蘖,提高成穗率。根据测土配方合理施肥,一般施纯氮100-130 kg·hm-2,重底早追,增穗增粒。做到深水扶秧,浅水分蘖,间歇灌溉。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中期勤露轻晒,长露短晒,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促根生长,控制分蘖,利于壮秆防倒伏。后期不宜过早断水,以保证稻谷的充实度和千粒重。稻苗返青后应及时施除草剂防杂草。田间管理应注重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蓟马和飞虱等病虫防治。螟虫用锐劲特防治效果好,锐劲特具有胃毒、触杀及一定的内吸作用。

[1]陈志伟,潘润森,林荔辉,等.水稻优质不育系T80A的选育及利用初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2):146-149.

[2]谢华安.明恢63 的选育和利用[J].福建农业学报,1998,13(4):1-6.

[3]周开达,汪旭东.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1-6.

[4]黄荣华,章清杞,张书标,等.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2):133-137.

[5]章清杞,杨仁崔.eui基因对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7):735-739.

[6]章清杞,黄荣华,张书标,等.籼稻长穗颈不育系福eA6的选育与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278-281.

[7]黄荣华,杨仁崔,梁康迳,等.籼稻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的选育[J].杂交水稻,2001,16(2):10-12.

[8]黄荣华,杨仁崔,梁康迳,等.籼稻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2)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01,16(2):11-15.

猜你喜欢

穗数杂交稻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