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劳动力流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2-09-2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山西省劳动力山西

李 翔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 山西省农村的劳动力流动基本情况介绍

(一) 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外出情况比较

(表1.2010年山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与全国、及中东西部平均水平的比较)

由上表不难看出:山西省的经济结构水平和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及中东部地区。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但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4.1个百分点。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87.6%、80.0%,与东部地区差距更大。这说明山西省农业明显产出比不高,带有落后农区的特点,加之地形多为山地丘陵,耕地面积有限,人均耕地资源缺乏,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更加低下。因此一般的推断是外出打工应该成为了山西当地很多农民的选择,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表2.第二次农业普查 山西省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比例仅为13.7%, 远远低于中部地区的平均值,也低于东西部地区级全国平均水平。这个结果与预想的结果差别很大。因为理论上讲,山西耕地面积有限,地形多山地,农业产出低下。而国家户籍政策已经放宽,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应该有相当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事实却是山西农民外出打工比例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山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情况。

(二)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状况

(表3.山西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全国及中东西部地区比较)

由表3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很丰富的。其中,山西农村劳动力男性较多,是比例最高的,可以更多的从事繁重体力劳动;从年龄构成上看,51岁以上的劳动力比例最低,青壮年劳动力比例高;而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率最低,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比例都很高,知识水平也很高。综上所述,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很充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山西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口特征和从业分布

(1)年龄结构

(表4.山西省外出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及其对比)

如表4所示,从年龄结构上讲,山西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与全国其他地方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21岁到40岁的青壮年,比重占到了60%。需要注意的是,在41-50岁及51岁以上的偏大年龄段,山西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3.1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这表明了不同年龄组别的人的再就业能力的差别,也间接说明山西针对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2)性别结构

图1.山西省外出劳动力性别结构构成及其对比

外出劳动力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这是普遍情况。而图1中反映山西外出劳动力男女比例差距更大,这说明山西受到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更大一些。

(3)文化程度

(表5.山西省农村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及其对比)

文化程度上,如表5所示,山西省农村外出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其中,文盲率最低,初中学历比例最高,而高中学历比例仅次于发达的东部地区。结合下表中从业结构的区别,说明文化水平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是其外出就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大。

(4)外出去向

(图2.山西省外出劳动力外出去向构成及其对比)

外出去向方面,山西与全国的差别很大。如图 2所示,具体表现在山西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省内,占到了将近90%,而全国平均值在省内的仅有接近50%。这说明,山西农村劳动力流向省外的很少,大量的劳动力为山西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传统“守家”思想比较重。

(5)从业结构

(表6.山西省农村外出劳动力从业机构及其对比)

如表6所示,山西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结构一个特点是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低于第三产业,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第二产业高于第三产业。

二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

从上文数据整体来看,山西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结构有着自己的特征,表现在性别上男性外出比例更高,且外出的去向很大部分集中在省内,与全国其他地区差异较大。以下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与收入的关系

通常认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区即为低收入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外出从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收入。但是把上述结论简单的推广得出“收入越低,外出从业比例越高”是不是准确呢?由于数据的缺乏,假定乡村人口=乡村从业人员+外出打工人员,即假定农村居民有两种就业渠道:一是在乡村从业,二是外出从业,事实上从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来看,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总量1422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203.7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194.6万人,二者相加占到总量的98.3%。也就是说,只有1.7%的农村劳动力既没有从事农业,也没有外出从业。因此,上述假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受传统思想文化很深

主要反映在外出性别比例和外出去向方面。山西省农村外出劳动力男性为 75.3%,比女性 50.6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仅相差20个百分点。外出去向方面,山西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省内,占到了将近90%,而全国平均值在省内的仅有接近50%。这两个方面体现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外出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思想,重土归根,人们还是倾向于守旧本土化,习惯于一种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化步伐需要加快,政府一要加大本地的乡镇企业发展,使其能让农村劳动力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得到安置,增加收入,二是要解放人们的守旧传统思想,加大宣传力度。

(三)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果农村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或更多的劳动力迁移出去,留在家里的劳动力就会减少,那么会不会对农业生产水平有负面的影响呢?据调查的结果,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劳动力外出并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下降,虽然直接影响是负的,但这种负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外出者外出打工而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增加所抵消。第二,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以及很多土地被征用等因素,山西省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外出工作的一般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刘易斯理论关于农业中边际劳动生产力为零或负数的假说来讲,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没有预期的大。事实上山西统计年鉴中主要年份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一直在增长也证实了这一点。

(2)迁移者回流的影响。迁移者回流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从微观角度看,个人回流行为受到一系列个人因素例如劳动力自身年龄、性别、体能、家庭等影响,而从宏观上观察,回流主要受到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和近年来国家的很多惠农政策的影响。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员又回到了农村。一方面,他们在城市生活,经历了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熏陶洗礼,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气息。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农村外出劳动力都回来创业了,有相当一部分又重新从事农业。这会使原本就稀缺的土地再次告急,加剧了人地矛盾,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扩大。

(四)劳动者外出从业部门的特征

统计数据上显示,山西省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有98.3%进入了第二、三产业,完成了职业上的转换,不再从事第一产业。但受客观条件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他们的就业层次较低,就业的行业以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为主,这些行业都以手工操作为主且技术含量较低。从外出从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从业结构还需改善。他们很多都从事着城市里粗、重、脏、累的工作,即使有少量技术工,其技术也主要指传统意义上的木工、瓦工、缝纫等技术,真正算得上现代技术的并不多。其中,山西外出从业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原因可能是政策因素和市场变化综合作用,尤其是08-09年山西煤矿资源整合,诸多小煤窑、小冶炼企业的关、停、并、转,使很多外出打工劳动力转为第三产业。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 作为典型的中部省份,山西省经济总量与人均指标在中部乃至全国的低位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依靠能源、电力、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经济也亟待快速发展。

从上述分析来看,怎样加快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省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政府做很多事情。

(一)加快本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要出台各种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广阔的转移空间,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既可以为农产品的销路打开市场,延伸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更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可谓一举两得。而第三产业对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弹性大,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出路。

此外,还要通过加强宣传、创造条件使人们解放思想,让更多的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因为本省经济发展水平是有限的,能吸纳的劳动力也很有限,而且更需要一个过程。从思想上入手,再用制度保障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为其解除后顾之忧,才能让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安置。

(二)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

关键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遭受的损失。

(三)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完善农村劳动力从进城务工经商到稳定定居的移民政策;还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农村转出人口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不平等的问题等。

[1]田新翠,曾世有等.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2]马海英,马海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3]蔡昉.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8,(6).

[4]盛来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J].统计研究,2007,(10).

猜你喜欢

山西省劳动力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