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案例分析

2012-09-28张天舒孙树好

润滑油 2012年5期
关键词:车床液压油油箱

张天舒,孙树好

(1.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厂,辽宁大连116032;2.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北京100028)

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案例分析

张天舒1,孙树好2

(1.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厂,辽宁大连116032;2.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北京100028)

润滑油产品本身的品种和牌号比较纷繁复杂,同一种产品要满足不同的机械设备用油要求,而各种机械设备对同一种油品的各项性能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文章对三个具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小案例做了深度剖析,并结合多年市场技术服务工作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借鉴。

润滑油;案例;分析

Abstract:The varieties and grades of lubricant products are complex.The same kind of product h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s.So,varied problems will occur inevitably in actual use.Combining with market technical service experiences for many years,three cases occurred in the work are analyzed and the idea to solve problems is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related personnel.

Key words:lubricant;case;analysis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前进。特别是在电力、金属冶炼、汽车、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突飞猛进,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因而,这些行业对润滑油产品的需求,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很强劲。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作为国内润滑油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其“昆仑”牌润滑油在国内润滑油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应该看到润滑油产品本身的品种和牌号就比较纷繁复杂,同一种产品要满足不同的机械设备用油要求,而各种机械设备对同一种油品的各项性能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而使用者往往置疑产品质量,忽视自身设备的用油特性,提出各种不尽合理的要求和抱怨,例如要求退货、换货、经济赔偿等。有鉴于此,要求一线技术服务人员,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个案,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源,圆满解决用户疑问,完全消除使用顾虑。下面,将近年在市场服务一线,处理用户对于昆仑产品质量的置疑和抱怨过程中出现的几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剖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1 案例分析

1.1 对油品馏程分析,判断润滑油中是否混入其他油品

2010年年初,辽宁盘锦某石化厂反映:该厂有两套新建的炼油装置——分别是催化裂化装置和加氢裂化装置。两套装置共有12台新的氢气压缩机,统一使用大连润滑油厂生产的昆仑DAB150压缩机油,两套装置的氢气压缩机在经过短时间(15~20天左右)使用后,发现润滑系统中油品黏度下降幅度较大,目测油品非常稀,该公司自己化验分析压缩机中的油品,发现DAB150压缩机油40运动黏度由新油的142.2 mm2/s最大下降到74.85 mm2/s,最大降幅达47%。同时,油品闪点下降也较大。该公司会同压缩机生产厂(沈阳某鼓风设备厂)对工艺流程及设备进行多方检查,未发现问题。因此一致认为是润滑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希望大连润滑油厂能够给出合理解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将更换进口油品,同时进行经济索赔。

解决问题思路:针对该厂提供的使用后DAB150压缩机油的黏度及闪点等数据,同时结合加氢裂化和催化裂化两套装置的特点,认为压缩机润滑油路中混入了低闪点的轻质油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为了提供令人信服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解释轻质油品的存在,应从以下环节着手。

1.1.1 油品生产过程追溯

首先对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厂该批次的油品生产工艺进行了细致追溯,判断生产环节是否出现疏漏。

大连润滑油厂生产的“昆仑”牌DAB150空气压缩机油,是以大连石化公司生产的HVI650及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的KH150BS为基础油,添加一定比例的抗氧剂、防锈剂、金属钝化剂、极压剂等添加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调合而成。HVI650、KH150BS基础油的典型数据见表1、表2。由表1、表2中的典型数据可以看出,大连润滑油厂生产的DAB150空气压缩机油所采用的各个批次基础油是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的基础油。本批次油品生产使用的基础油不论是加入量的比例,还是基础油本身质量均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生产该批次油品的添加剂也是经过研发部门严格检验,未发现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因此,严格按照大连润滑油厂工艺卡片组织生产的该批次DAB150空气压缩机油,生产环节完全符合工艺要求,产品质量合格。具体产品质量指标见表3。

表1 HVI650典型数据

续表

表2 KH150BS典型数据

表3 DAB150产品质量指标

续表

1.1.2 DAB150空气压缩机油短时间使用后黏度大幅度下降原因初步分析

油品短时间使用后,造成黏度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主要环节:

(1)油品自身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发生了裂解反应,油品中分子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黏度也随之下降。

(2)润滑油系统混入了低黏度的其他油品。

首先,分析环节(1)的可能性。石油产品进行裂化反应,无论是否存在催化剂,反应温度应该在200以上才能进行,并有焦炭及干气等副产品生成。而该石化厂氢气压缩机全部为往复式活塞压缩机,最高为3级压缩,部分为2级压缩,压缩后的氢气排气温度不高于160。DAB150空气压缩机油在润滑系统中正常运行的温度为50以下,系统中油温最高不高于70,高于70压缩机自保系统将启用,压缩机停车。而所有运行中的压缩机未发生过此类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判断:DAB150空气压缩机油在润滑系统中不存在超温现象,油品裂化反应的最基本条件不具备,因此不存在油品发生裂化反应,造成油品黏度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

其次,分析环节(2)的可能性,即润滑系统混入轻质烃类的可能性。

该厂氢气压缩机系统的润滑流程如下:

氢气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分为压气系统润滑和传动系统润滑两部分,两部分对油品性能的要求,苛刻程度不同。其中,压气系统的运动部件与被压缩的氢气接触,温度高(排气温度在160左右),润滑油在气缸中容易氧化变质,所以对压缩机油的闪点、康氏残炭增值等指标要求较高,以避免发生爆炸、炸裂气缸等事故;传动系统润滑油运行的温度较低,对压缩机油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

压气系统:润滑的部位有气缸、填料函。由于缸内的压力较高,必须使用高压注油器才能把润滑油压入气缸,润滑活塞、活塞环。注油器是由压缩机的机械传动部分带动的,注油器的活塞每一个行程给油量很小,油品注入润滑点后即消耗掉了,是属于一次润滑方式。

传动系统:润滑的部位有曲轴轴承、连杆轴瓦、十字头、滑板等。润滑油由齿轮泵向这些部位送油,DAB150压缩机油的油箱多数安装在低于主机的地方,循环润滑的油品回到油箱前,已经过了水冷换热器,降低了油温,该润滑方式是循环润滑方式。

在对两部分润滑流程分析后,可以明确以下两点:

(1)由于压气系统的润滑方式是一次强制润滑,在活塞、活塞环密封不好的情况下,压缩的氢气及氢气中混入的轻质烃类,容易通过活塞环进入到曲轴箱中,并有部分轻质烃类冷却下来,混入到DAB150压缩机油中,造成油品黏度大幅度下降,闪点降低等现象。

(2)传动系统中的油品不与压缩的介质——氢气直接接触,故不存在混入轻质烃类的可能。

通过对两个环节及润滑流程的分析,基本可以初步判定,润滑系统中的DAB150空气压缩机油短时间内黏度大幅度下降,绝非正常现象。而造成非正常现象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油品混入了其他小黏度的轻质油品。

1.1.3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馏程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初步推论,分别在两套装置,共三台压缩机的下部油箱采得运行中的油品样品(编号为:1#、2#、3#)。委托大连润滑油研发中心,对比同批号的大连润滑油厂留样样品,进行减压馏程和其他理化指标对比分析。

留样样品与现场采样样品的减压馏程比较见图1。

图1 留样样品与现场采样样品的减压馏程比较

留样样品与现场采样样品的闪点变化比较见图2。

图2 留样样品与现场采样样品的闪点变化比较

从图1馏程比较图可以看出,现场采集的1#、2#、3#样品的前50%馏程均在留样样品曲线下,并且初馏点接近,后50%馏程与留样样品曲线基本吻合。从图2中可以直观表明,3个样品中都已经混入了轻质烃类,并且轻质烃类的馏程范围处在50%馏出温度之前,50%馏出温度之后,样品中基本不存在混入的轻质油品。

同时,从留样样品与现场采样样品的闪点变化比较图(图2)可以间接佐证了DAB150空气压缩机油中混入的是闪点较低的轻质烃类,造成所有采样样品的闪点均低于留样样品的闪点。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和初步判断吻合。可以充分说明,油品本身未发生变化,造成黏度下降的真正原因是压缩机油中混入了小黏度的轻质烃类。因此,把检测结果及结论以报告的形式通知了该石化厂,建议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纠正。事后了解到该厂接受了我方结论及建议,并最终找到了发生问题原因,避免了事态继续扩大。

小结:在润滑油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用户在使用昆仑产品一段时间后,发现油品黏度发生较大变化,而黏度大幅度变化又是比较直观的,容易通过观察直接发现。此时,使用者往往不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态度极其不友好地直接认定是润滑油产品出现问题,并提出各种要求。虽然此时对用户使用的油品做常规理化指标分析,能够发现一些指标异常,但不易说服用户,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结果,提供的分析报告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而在上述案例中,在对油品进行常规分析基础上,引入新旧油品馏程对比分析,可以更清楚搞清原因,更能说明问题,可以更好地说服用户,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根源,往往事半功倍。

1.2 设备老化,制造商推荐使用的油品不能满足要求,造成用户对油品质量抱怨

山东XX机械科技公司,是一个新兴的民营公司,以机械加工为主,主要生产轮胎模具、机械零部件加工、压力容器、风电设备等。该公司有5台大型车床的系统推荐用油为HM46抗磨液压油,2009年以前使用进口品牌油品,2009年后更换为昆仑牌HM46抗磨液压油,在运行仅仅数月后发现:全部的5台车床在加工质量大于20 t的金属件时,车床卡盘下部油膜厚度达不到规定指标,加工件不能悬浮在油膜之上,不能满足设备的工艺要求。该公司认为是油品不合格,和以前所用进口品牌油品有差距,准备更换回以前使用的进口品牌油品,其中的两台车床已经更换完毕,同时认为我方油品耽误了其生产,准备对我们提出经济赔偿等要求。

解决问题思路:油品在该公司设备换油后的初期使用中,全部满足工艺要求,未发生任何问题,而近期集中爆发的异常表现,一定存在内在某些共同因素,必须到现场实地调查,针对其设备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整改建议。

经现场调查沟通得知:该厂5台车床均是由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生产的双立柱式车床,该类型车床系统用油要求使用HM46液压油,每台车床的油箱中可以添加接近1 t的油品。该系列车床中液压油的润滑流程如下:油箱中的HM46液压油→叶片泵→12个出油口→顶起车床卡盘(保证并维持一定油膜厚度)→回到油箱。液压油在该设备主要起的作用是作为液压介质,传递压力,负责顶起卡盘,保障、维持一定的油膜厚度,使卡盘在流体润滑状态下旋转,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机械加工过程。因此,该车床在工艺上要求卡盘和底座之间的油膜厚度必须保持在0.08~0.12 mm之间,要求液压系统中叶片泵的出口压力不小于4.0 MPa,油品换油期不大于1200 h。而我厂HM46液压油在该类设备具体实际使用情况是:在卡盘上加工机件质量较小(小于20 t)情况下,可以满足其工艺要求。但是,当加工机件质量较大(大于20 t),油膜厚度最大仅为0.07 mm以下,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此,该厂将其中2台车床已经更换为以前使用的进口品牌HM46液压油。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昆仑液压油不能满足其工艺要求,主要是在最近一段时间体现出来,而设备以前使用正常。本批次油品已经在该厂5台车床上使用至少3个月(24 h连续生产),累计3000余小时以上,远远超过1200 h换油周期,从最近一次补加的批号是:20090112112501z689(该批号产品的40黏度为43.6 mm2/s,在中下限),可以看出,所用时间至少已有3个多月。同时该厂的车床是在2005年投用的,车床运行的时间较长,期间没有进行大规模维护保养。通过对这5台车床的维护保养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因素,造成以上问题的出现:(1)油品超过或者接近换油期,造成黏度下降;(2)车床的卡盘和基座之间密封面,密封效果下降,不易保持工艺要求的压力,造成油品的油膜厚度偏小。为此,向该公司提出我方观点:不能满足其工艺要求的根本原因是油品超限使用,设备老化,密封部位可能部分失效,并且车床长时间高强度运行,加之本批次HM46液压油黏度处于中下限,种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造成系统压力下降,油膜厚度不够,设备推荐油品的黏度在目前工况下已经不适用。因此,为了保障该公司正常生产,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在准备换油的其余三台车床油箱中,抽取部分油样,带回我方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到达换油期,同时,建议系统中油品按照HM46液压油∶HM68液压油=2∶1的比例加入新的油品,以提高油品黏度,增加系统压力,提高接触面的油膜强度,以便达到设备工艺要求。为了便于验证我方观点,可以和两台刚刚已经更换为进口油品的另外两台车床进行平行对比。该公司认可了我方技术方案,并按照此方案更换了油品。

经过事后的跟踪调查,该公司按照我方方案更换油品的3台车床,不论是加工质量大的工件,还是加工质量小的工件。均运行良好,未再发生油压下降问题;反之,重新更换为进口品牌HM46液压油的另外两台车床,在加工大质量工件时依然存在系统压力低,油膜强度不够问题。通过对比,从侧面验证我方方案的正确和可行性,得到了该公司对我们服务的认可,表示已更换为进口品牌HM46液压油的两台车床也按照我方建议,重新更换为昆仑油品。

小结:面对油品质量正常,加入油品符合设备用油要求却产生异常现象时,作为服务人员在初步排除油品质量出现问题情况下,应用专业技能,找到是什么因素可能引起此类异常现象,帮助用户结合其设备自身特点,找到异常现象的本质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调整,满足用户要求,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1.3 深入现场对比排除,具体分析

山东某汽车厂,其总装车间的车辆齿轮油加注机,在使用我厂生产的GL-5 85W-90车辆齿轮油时,发现油品泡沫异常,溢出加注机油箱,无法继续使用。该汽车厂单方定,这完全是由于油品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主要是油品抗泡性不好,要求速速派人解决。

处理思路:该汽车厂的车辆齿轮油加注机,使用我厂生产的GL-5 85W-90车辆齿轮油已经有三年以上的时间了,该期间内我厂的生产工艺没有进行过调整,同时,通过对该批次油品生产、质量情况追溯,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针对油品发生泡沫异常增多的原因,通过多年实践的认知,认为:设备中大量异常的泡沫出现,主要是油品在空气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外部激烈搅拌产生的。该厂油品泡沫异常增多,由油品自身质量问题引发的可能性较小,即使油品抗泡性能不好,油箱中的泡沫也不会如此之大。因此,解决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该厂的设备自身上,应该到现场进行仔细调查,拿出有说服力证据,说服该厂。

经过现场调查和沟通,得知:该汽车厂发生问题的齿轮油加注机,是由沈阳一家企业生产,该加注机油箱一次性可以加入一桶200 L GL-5 85W-90车辆齿轮油。油品加入汽车后桥齿轮箱过程如下:通过外部齿轮泵抽取昆仑200 L车辆齿轮油,打入加注机的油箱中,然后经过设备自带的油泵,通过管线和油枪打入到生产线上的汽车后桥中。目前,设备发生异常,主要是油箱中的齿轮泡沫特别多,泡沫马上由油箱的上部入口溢出,注油机本身自带的机泵无法抽取油箱中的油品,无法为生产线上的车辆加油,因此,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通过和该厂技术人员进一步沟通和在该厂总装车间现场走访,又有新的发现:该厂总装车间共有两个,分别处于新旧厂区。老厂区的齿轮油加注机由沈阳厂家生产,新厂区齿轮油加注机由济南厂家生产。发生问题的注油机是沈阳生产的,而济南产注油机没有任何异常,而巧合的是二者使用的是同一批号油品。据此,向厂方提出:注油机泡沫异常与昆仑牌油品没有任何关系,为泡沫异常的油品出具理化分析报告也可以证实。至于产生的大量泡沫需要结合其设备进行具体分析。对于我方提出观点,对方表示不完全信同,要我们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为了说服对方,不影响其生产,在对有问题注油机仔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认定是油品在由200 L桶进入油箱这部分存在问题,即抽油的齿轮泵或输油管路有问题,建议马上检修齿轮泵。

该厂最终按照我们建议检修抽油泵,结果发现确实如我方的判断:油泵部分配件损坏,泵体存在缝隙。抽入泵体的油品和由缝隙处进入的空气一起进入泵体中,在齿轮的剧烈搅拌下产生了大量泡沫,并通过油管带入到加注机的油箱中,造成油箱中泡沫异常增多。在更换新的齿轮泵后,齿轮油加注机工作又恢复了正常,生产线又继续开动起来。该厂对于我方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感到十分满意,帮助他们及早发现了问题,没有耽误大生产的正常运行。

2 总结

以上三个简单的案例,只是日常接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抱怨及投诉中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三个案例之间,表面看没有太多的关联,其实这三个案例最相同的部分即是:昆仑牌油品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设备使用中,通过油品的指标变化,表现了不尽相同的各种问题。而通过油品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是表象,必须通过到现场实地考察、了解,结合设备自身用油特点,运用专业技能,方能发现问题本质,确实解决用户抱怨。通过对近一年用户抱怨和投诉的汇总,可以发现:全年用户抱怨及产品质量投诉27起。其中,经确认属于油品自身质量原因,引发投诉的情况,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占全部投诉的0%;用户自己分析检验方法和分析数据有误,通过我们的服务纠正并得到对方认可12起,占全部44%,用户用油设备自身问题引起,和昆仑润滑油完全没有关系15起,占全部56%。投诉情况的具体构成见图3。

图3 各类投诉比例

通过具体的服务工作发现:由用户设备自身问题引起的用油投诉,是所有问题中最复杂、最难发现处理的,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昆仑产品形象,用户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情况下,往往背离我们的产品,改投其他品牌,并在同行业中散布不利信息,严重影响产品信誉。因此,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能够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借鉴,希望能够增加另外一种视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我们对用户的服务,介绍、推广昆仑产品,让所有昆仑产品的使用者感到,他们所购买使用的润滑油不但是高质量的油品,更包含了高质量和可靠的服务。

On-Site Lubricant Analysis on Technological Service Cases

ZHANG Tian-shu1,SUN Shu-hao2
(1.PetroChina Dalian Lubricant Blending Plant,Dalian 116032,China; 2.PetroChina Lubricant Company,Beijing 100028,China)

TE626.3

A

2012-06-25。

张天舒(1969-),男,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石油加工专业,目前在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厂质量安全环保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已公开发表论文数篇。

1002-3119(2012)05-0024-06

猜你喜欢

车床液压油油箱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车床管理模式探索
车床三爪卡盘找正组合工具
空客A320系列飞机典型故障引起的通风油箱NACA口溢油
夏季抗燃油水分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储存在机翼的燃油
不同品牌超低温液压油相容性研究
一种防倾斜式油箱设计
朗盛:高性能添加剂全新测试平台
数控卧式重型车床主传动设计
数控卧式重型车床主传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