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09-25韩智慧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6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能源经济

韩智慧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1.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规取得一定进展

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立法先行,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新的战略安排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确立的前提下进行。为规范和引导我国各企业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为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1997年《刑法》增加破坏环境和资源保护罪、环境监管渎职罪。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等规划与政策。

2.节能减排措施成效显著

我国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各地区、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在关闭重污染企业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也都在下降。“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高度重视和发展低碳技术,在5年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到2015年使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并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3.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投入,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不断优化了能源资源的结构。总的来看,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核能等低碳能源的开发,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近年来,大型水电站的建成,多个流域水力资源的开发,意味着我国水力资源的利用取得一定进展。

4.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已取得进展

我国已经有多个地区开始实施低碳经济项目,并取得一定进展。2008年1月28日,上海、保定入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世界自然基金将从这两个试点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然后陆续向全国推广,促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能源方面:需求增长迅速、结构高碳化、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产品需求量巨大,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据预测,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未来煤炭仍将在整个能源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导致污染物排放居高难下。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因此,我国能量生产转换过程效率低,经济增长代价很大,经济总体效益差。

2.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我国三大产业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工业结构内部存在重工业发展速度很快,重工业比重也很高,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化工行业含碳量非常高,并且其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能源。其次,能源低消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服务业比重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服务业比重都是偏低的。

3.低碳技术水平低

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而中国70%的低碳核心技术需要进口。高能效技术整体来看比较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交通领域和电力行业的能效技术,短期内无法达到产业化的水平;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政府政策和金融系统对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不够。低碳技术的转化主要依靠政府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的限制过多,支持力度不够。

4.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但是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

统计显示,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地热资源远景储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因此,我国应加大投资力度,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另外,还要注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的利用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的第三产业的产值仅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40%。我国重第一、二产业而轻视第三产业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从而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口来抓。第三产业是低耗能、低排放的行业,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实现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要求的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解决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等问题,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低碳经济引领绿色复苏,核心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立刻推行"绿色新政",把低碳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列入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日本政府把能源技术列为本国的研究重点。我国企业技术基础薄弱,要注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与科技成果转化。另外,我国要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和交流,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工作,引进先进的成熟的低碳技术,实现低碳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4.加强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需要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实现公民的自觉广泛参与。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综合利用税收、价格、经济补偿等政策工具,形成低碳生活的配套机制,引导公众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实现低碳消费,成为落实低碳减排行动的实干家,从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社会。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能源经济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