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故事传得快

2012-09-22苗炜

读者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头等舱少妇传言

苗炜

前些日子,加州森林发生大火,消防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大火扑灭,他们在灰烬中发现一具尸体。此人身穿湿式潜水衣,死得蹊跷,并非被火烧死或在烟雾中窒息,而是从高处坠落而死。经过一番推理,警方得出结论:此人本来在海湾潜水,扑火的直升机从大海中吸水奔赴火场,取水的时候把这位潜水的老兄给吸上来了,到了火場,连人带水往下倾倒,一下给摔死了。我在微博上看到这则新闻,顺手转给了几位喜爱潜水的朋友,立刻有人在下面评论说,这是一则谣言,还顺便给出一个网络链接——www.snopes.com,里面有对这则传言的详细分析。

转发这条微博之前,我就知道这是假的,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过类似的情节。这是个好故事,但好故事未必是真的。这个网站上首先给出科学的分析:直升机吸水装置的直径有限,根本不能把一个成年人吸入水箱中。接着给出传言的心理基础,人们总担心自己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也担心在日常环境中被外来事物挟持,所以这则传言不断扩散。

我在这个网站转了一圈,看到下面一个故事。1996年,一个在加州工作的老兄,在报纸的广告里看到一则卖车的广告:一辆几乎全新的保时捷,只卖50美元。这位老兄琢磨,报纸上肯定少印了两个“0”,二手保时捷5000美元还差不多,即便5000美元,也非常非常便宜。于是他按照广告上的地址找上门去,一位面容姣好的少妇接待了他。的确是一辆车况良好的保时捷,的确只卖50美元。他就问那少妇,为啥这样的好车只卖50美元。少妇说,她丈夫前几天跟他的女秘书私奔了,他打来电话要她把这辆车卖掉,把钱寄给他,所以她就打算50块钱卖了这车,给他寄50块钱。这个故事有许多版本——都是男的负心,女的处理他的资产;都是卖车,50块钱卖凯迪拉克,卖路虎等等。网站编辑分析,这个故事传播良久,1948年在英国最先传播,1979年背景变成了芝加哥,到现在有许多版本。人们喜欢这个故事,大多基于女子的报复心理,但没有哪个男人会让女人这样处理自己的资产,也没有哪个女子会这么便宜地卖掉一辆车。不过,这也是个好故事,电影《大婆俱乐部》里就用了类似的情节。我觉得,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人喜欢,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迎合了人们贪便宜的心理。现在,我们的电视导购节目还天天在讲类似的故事:198块钱能买到纯金项链;老板为了庆祝公司成立10周年,268块钱卖瑞士名表……

还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在某一班从伦敦飞往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飞机上,一个白人妇女和一个黑人男子并排而坐,她向乘务员提出要求:“我不能挨着这么一个有体臭的人,我要换座位。”乘务员说:“您少安毋躁,我去看看。”过了会儿,服务员回来说:“抱歉,经济舱今天满员,不过我们的头等舱还有空位子。我和机长商量过了,我们可以提供升舱服务,但是头等舱的座位不能给您。”乘务员转向那个黑人:“您不应该和这位势利眼的妇女坐在一起,我们把您安排到了头等舱。”类似的正义服务员的故事都在吁求公正和平等。比如说,某天天气恶劣,伦敦机场航班取消了若干次,大批乘客改签。有一位乘客插队,拿着自己的票对服务员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要立刻上飞机。”服务员于是广播:“在17号登机口,有一位‘你知道我是谁吗先生,他辨识不出自己的身份了,如果谁能认出这位‘你知道我是谁吗先生,请速到17号登机口来。”这一下,排队的乘客都大笑起来。显然,这样的故事也并不真实。人们乐于传播这样的故事,就是希望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儿。

我们每天都听到好多真真假假的消息,有些传言反复出现,历时多年就成了传奇。什么样的事情能成为传奇,其间的传播心理真是值得好好琢磨。

(格格摘自《新民周刊》2012年第10期,刘 宏图)

猜你喜欢

头等舱少妇传言
寻短见的少妇
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基于大数据的公众网络行为研究
寻短见的少妇
寻短见的少妇
素养
喂,110吗?地铁上有人在作妖
着火谜案
法航全新头等舱 高级定制豪华间
一起来面对
谁该坐在头等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