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2-09-22王舰查园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石位酸痛全麻

王舰 查园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陕西 汉 中723000)

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逐渐取代一些传统剖腹术,愈来愈多的患者更愿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腹腔镜最常用的体位有:平卧位,平卧头低位,头高臀低截石位、头低臀高截石位等,其中,发生并发症最多的是头低臀高截石位。传统头低臀高截石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易造成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腓总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肩背酸痛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观察传统头低臀高截石体位摆放与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体位摆放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手术医生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期间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麻醉方式为全麻。其中,异位妊娠65例,卵巢囊肿剥除术7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子宫全切术37例,手术时间均为60~120min。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疾病类型构成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全麻前实施改良截石位。麻醉前向患者解释安置体位的目的及意义,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及保暖。由巡回护士根据患者身高调节托腿支架高度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1.2.1.1 术中无特殊要求者,将患者的双手用中单固定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中单保持平整无皱褶且上端超过肘关节5~10cm,下端以指端为准[1],用双侧肩托托住肩部并加隔棉垫,腰骶部垫软垫。

1.2.1.2 调整支腿架的俯仰角度,使患者大腿与身躯的角度扩大到150°以上,双腿分开的角度大约80°~90°,老年患者角度应小于80°,大腿和小腿之间保持约120°的夹角,腘窝处垫一棉垫,厚度为大小腿屈曲夹角不能有空隙,并将患者双腿用弹力绷带加压,每隔30min被动活动患者下肢。

1.2.1.3 床头倾斜角度应控制在10°~30°为宜,不可超过30°。术毕改平卧位时,先将两腿依次放平,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再将头低脚高位改为平卧位,特别注意术中及手术结束改变体位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截石位。全麻后,患者采取仰卧,双髋屈曲,膝放于腿架,两腿高度以患者腘窝的自然弯曲下垂为准,两腿宽度为生理跨度45°[2]。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医生满意度 两组患者术毕,询问医生对手术暴露情况满意度。请手术医生对体位配合质量进行评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比较满意,69分以下表示不满意,并统计人数。

1.3.2 患者舒适度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舒适度,将评定指标分为四级:Ⅰ级为无不适感。Ⅱ级为轻度不适,有轻度酸痛或偶有麻木感,但能忍受。Ⅲ级为中度不适,酸痛感较重,双下肢有麻木感。Ⅳ为有严重的不适感,酸痛感麻木感明显[3]。

1.3.3 随访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上下肢疼痛、麻木及血压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例)

3 讨论

3.1 传统截石位摆放与改良截石位摆放手术暴露满意度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良截石位较传统截石位摆放好,由于改良截石位使大腿与身躯的角度扩大到150°以上,双腿分开角度为80°~90°,大小腿夹角为120°,上肢内收,手术开始后,将体位调制至头低脚高10°~30°,更加有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有利于医生操作,满意度提高。

3.2 舒适度比较 改良截石位术后24h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术后72h并发症显著减少,本研究可以看出改良截石位较传统截石位摆放好,因为传统截石位上肢外展90°,托手架使用不当,易导致上肢外展>90°,术后患者肩部,肘关节不适,原因为肌肉肌腱处于紧张状态,未得到充分放松,严重者导致臂丛神经和尺神经损伤。而改良截石位肘关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呈放松状态,这样肘部酸痛现象减轻。截石位中腘窝为下肢的主要受力点,此处受压,易损伤腓总神经,也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而改良截石位使大小腿保持120°,使小腿近似水平位,并在腘窝下加软垫,同时每隔半小时被动活动患者下肢,改变了传统截石位小腿的自然下垂,减轻了对腘窝的压迫。改良截石位在术前下肢用弹力绷带缠绕至腘窝部,可有效预防因体位改变导致的血压变化。在安置手术体位时,为防止患者身体下滑,改良截石位使用肩托,并加隔垫保护,可有效预防头低臀高位使用人工气腹二氧化碳聚集上腹部,刺激膈神经造成的肩部疼痛。

3.3 改良截石位全麻前安置截石位的优点 患者能主动配合,不舒适可及时调整,术后腰部和下肢肌肉酸痛、麻木不适的发生率降低,并节省了安置体位所需的人数和时间;传统截石位全麻后安置截石位患者无肌张力,无自主运动能力,摆放手术体位时,需2~4人,操作难度大,护士仅按功能位凭经验进行体位摆放。若体位摆放不当,动作粗暴,易造成下肢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体位通过对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按人体生物力学的特点,遵循“正确、安全、舒适”三要素的原则 ,有效减少了神经损伤、低血压、静脉血栓形成、肩背酸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加手术医生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

[1]周晓艳,杨晓晴.循证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并发症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1,8(2):238.

[2]魏革.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

[3]康容,张凤萍.屈膝仰卧头低足高位在妇科腹腔镜中得应用效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5(4):371.

猜你喜欢

石位酸痛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空调病”腰腿酸痛有克星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右美托咪定对截石位患者镇静应用的临床观察
优化阴道入路手术截石位安置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改良截石位再改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