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2012-09-20杨映涛张世华林小兵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3期
关键词:亚段孔喉储集

杨映涛,张世华,林小兵,付 菊,伍 玲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杨映涛1,张世华1,林小兵2,3,付 菊1,伍 玲1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新场地区;须四段;储层特征;储层评价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其中须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中亚段主要为前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砂体不发育;下亚段以辫状河三角洲相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1-3]。经过前人艰苦努力的工作,该区须四上、下亚段油气勘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被确定为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块。截止到目前该区钻至、钻穿须四气藏的井共有47口,其中14口井测试获工业气流,均以低产井为主,这主要与须四段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有关,因此储层研究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之一[4-5]。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主要储层段须四上、下亚段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为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1 储层特征

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1040块岩心薄片鉴定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四段砂岩储层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占36.69%),岩屑石英砂岩、钙屑砂岩次之(分别占30.73%、26.07%),少量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但须四各个亚段砂岩岩性又有差别,上亚段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中亚段以岩屑砂岩为主,钙屑砂岩次之;下亚段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

从碎屑组分来看,研究区须四段砂岩石英含量低(平均55.96%),长石含量极低(平均0.72%),岩屑含量高(平均43.32%),成分成熟度低。但须四各个亚段情况又不相同,下亚段砂岩石英含量最高(平均67.8%),岩屑含量最低(平均31.61%),成分成熟度相对最高;上亚段次之,中亚段岩屑含量高(平均79.58%),几乎是上、下亚段的2.5倍,成分成熟度极低。

从岩屑成分来看,须四段砂岩储层岩屑以沉积岩岩屑为主,少量变质岩岩屑,极少量岩浆岩岩屑;填隙物主要都以胶结物为主,平均含量8%左右,杂基含量相对较少,平均2%左右。其中上、下亚段杂基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含量2.67%和3.33%),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少量硅质;而中亚段杂基含量低(平均0.84%),但方解石含量高达6.8%。

1.2 岩石结构特征

研究区须四段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砂岩主要以中粒为主,细粒、中细粒次之,少量中粗粒、粗粒等;颗粒分选以好为主,中等分选次之;颗粒磨圆度中等-较差,以次棱角状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孔隙-压结式和压结式次之,少量压结-孔隙式等;但须四各个亚段相比较而言,上、下亚段砂岩结构特征相似,而中亚段与上、下亚段砂岩结构特征稍有不同。中亚段粗粒砂岩所占比例明显增多,且分选明显变差,以中等为主,但磨圆度变好,压结式胶结类型也明显变多,显示中亚段结构成熟度稍差。此外须四下亚段孔隙式胶结类型所占比例最大,压结式胶结类型所占比例最小,这也反映了下亚段砾岩对胶结作用的抑制作用。

1.3 储层物性特征

图1 新场地区须四上、下亚段储层孔-渗关系

根据研究区须四段1617块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可知,须四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孔隙度平均值6.21%,中值6.65%,主要分布在6%~9%;渗透率平均值0.2×10-3μm2,中值0.085×10-3μm2,主要分布在(0.08~0.16)×10-3μm2。其中上亚段储层物性整体比下亚段好,上亚段孔隙度平均值6.49%,中值6.85%,渗透率平均值0.19×10-3μm2,中值0.085×10-3μm2;下亚段孔隙度平均值5.2%,中值5.47%,渗透率平均值0.25×10-3μm2,中值0.092×10-3μm2。

从新场地区须四上、下亚段储层孔-渗关系图(图1)并结合钻井实践可知,须四上亚段除了少数裂缝样品的影响外,大部分样品孔渗关系较好,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而下亚段明显存在两类储层:孔隙型和微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储层孔隙性较好,渗透性差,而微裂缝-孔隙型储层渗透性明显变好,孔隙性较差。

1.4 孔隙结构特征

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整体较差,样品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值较高,最大孔喉半径和喉道中值半径普遍小于1 m,表明储层喉道属微喉;样品孔隙均值系数值较大,亦表明储层孔喉半径小;样品分选系数值较大,歪度值较小,偏细歪度,表明孔喉分选较差,且以微孔喉为主,但总的来说须四下亚段孔隙结构要稍优于上亚段(表1),这也验证了须四下亚段砾岩对胶结、压实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有一定的抑制,导致孔隙结构较好。

表1 新场地区须四上、下亚段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参数

2 储层评价

2.1 储集下限

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储层分类与评价的基础,求取储集层物性下限值的方法很多,如测试法、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钻井液侵入法等[6],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针对研究区须四段储层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和压汞资料较多,本次采用经验统计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分别求取须四上、下亚段储层物性下限值。

2.1.1 须四上亚段

(1)经验统计法。本次利用新场地区须四上、下亚段常规物性分析资料,分别编制须四上、下亚段孔隙度、渗透率频率分布、累积频率以及累积能力丢失曲线,来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从须四上亚段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累计能力丢失曲线来看(图2、图3):当渗透率为0.045×10-3μm2,储层累积产气能力丢失5.6%,样品丢失率为28.6%。根据孔渗关系可知孔隙度下限值为6.34%(图1),相应储气能力丢失19.3%,孔隙度样品丢失率29.9%,可见在产气能力丢失不高的情况下,储气能力丢失也不多,因此可取孔隙度6.34%、渗透率0.045×10-3μm2作为新场地区须四上亚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

图2 新场地区须四上亚段储层孔隙度累计能力丢失曲线

图3 新场地区须四上亚段储层渗透率累计能力丢失曲线

(2)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既能储集油气又是油气渗流的最小孔隙通道,确定了储层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后,就可根据孔喉半径与常规物性参数的关系确定储层的物性下限[6]。通过新场地区须四上亚段毛管压力资料求出平均毛管压力曲线,再计算不同吼道半径区间的储层渗透能力及累计渗透能力,当累积渗透率贡献值达到99.99%以上,所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最小流动孔喉半径,通过计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约为0.035μm。由渗透率与中值半径关系可知渗透率下限值为0.072×10-3μm2(图4),综合经验统计法所求渗透率下限,取渗透率下限值为0.05×10-3μm2。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新场地区须四上亚段储层储集下限为:孔隙度≥6%,渗透率≥0.05×10-3μm2。

2.1.2 须四下亚段

图4 新场地区须四上段储层渗透率与中值半径关系

须四下亚段分孔隙型和微裂缝-孔隙型两类储层,分别对这两类储层确定储集下限。根据经验统计法可知(图5、图6),孔隙度2.97%和6.79%、渗透率0.05×10-3μm2可作为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两类储层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

图5 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砂岩储层孔隙度累计能力丢失曲线

图6 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砂岩储层渗透率累计能力丢失曲线

根据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计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约为0.038μm,由渗透率与中值半径关系可知渗透率下限值为0.045×10-3μm2(图7),综合经验统计法所求渗透率下限,取渗透率下限值为0.05× 10-3μm2。

综合经验统计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计算结果,最终确定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储层储集下限为:

孔隙型:孔隙度≥6.5%,渗透率≥0.05×10-3μm2;

微裂缝-孔隙型:孔隙度≥3%,渗透率≥0.05 ×10-3μm2。

图7 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储层渗透率与中值半径关系

2.2 储层分类

通过分析研究区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可知,储层物性与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的关系较好,根据孔隙度与渗透率、渗透率与中值半径、孔隙度与排驱压力、孔隙度与分选系数的关系[7-10],最终结合储层物性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下亚段储层各分为四类,具体分类标准见表2和表3。

表2 新场地区须四上亚段储层分类评价

表3 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储层分类评价

3 结论

(1)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典型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孔隙结构差,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和微裂缝-孔隙型。

(2)利用岩心、压汞等资料,选用经验统计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分别求取须四上、亚段孔隙型和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下限,其中上亚段储层储集下限为:孔隙度6%,渗透率0.05×10-3μm2;下亚段孔隙型储层储集下限为:孔隙型6.5%,渗透率0.05×10-3μm2;下亚段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下限为:孔隙度3%,渗透率0.05×10-3μm2。

(3)根据砂岩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须四上、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1]叶军,陈昭国.川西新场大型气田地质特征与预测关键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3):384-391.

[2]徐樟有,吴胜和,张小青,等.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J].古地理学报,2008,10(5),447-458.

[3]刘建锋,彭军,张连进,等.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二段沉积相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16(4):8-10.

[4]苏永进,唐跃刚,张世华,等.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1):107-113.

[5]郑荣才,叶泰然,翟文亮,等.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405-441.

[6]郑锐,刘林玉,李南星.白狼城地区长2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2):33-35.

[7]杨磊,张健飞,江喻.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5):9-12.

[8]胡明毅,李士祥,魏国齐,等.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456-458.

[9]张华英,黎华继,陈兰.孝泉-新场-丰谷地区须四储层储集条件分析[J].钻采工艺,2007,30(2):105-108.

[10]宋秋花,宋全友,陈刚强,等.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J].断块油气田,2009,16(4):20-22.

编辑:吴官生

TE112.23

A

1673-8217(2012)03-0011-04

2011-08-18;改回日期:2011-11-04

杨映涛,硕士,工程师,1983年生,2005年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203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科技专项“新场构造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描述”(10KJ-22)。

猜你喜欢

亚段孔喉储集
基于高压压汞技术的致密储层有效孔喉半径下限及影响因素
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以西加拿大盆地A区块Upper Montney段为例
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梅山组碎屑岩储集性及成岩作用研究
川中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研究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延145井区储层孔喉结构及影响因素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锦州20-2N构造东营组二下亚段浊积体系特征研究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砾岩油藏孔喉匹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