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5断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2012-09-20卢家亭李成红乔石石杨竞旭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3期
关键词:井距油组断块

卢家亭,李成红,张 杰,乔石石,杨竞旭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3.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

高5断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卢家亭1,李成红2,张 杰3,乔石石1,杨竞旭1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3.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

高5断块是高尚堡油田高深北区的主力断块,为了改善其开发效果,以二次开发理论为指导,对断块二次开发潜力进行分析,明确挖潜方向,提出了井网不等距加密、细分层段、层系重组、适时提液等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对策,这些技术对策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尚堡油田;二次开发;潜力分析;合理井距;剩余油分布

高5断块位于高尚堡油田Es2+33油藏北部,储层埋深3 100~3 700 m,为陡坡带浅水型混源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以中孔、中低渗储层为主;主力含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2+3亚段Ⅱ、Ⅲ、Ⅳ、Ⅴ油组,原油为常规轻质稀油;油藏驱动类型为弹性驱动,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藏类型为未饱和层状断块油藏,具有埋藏深、含油井段长、油层层数多、厚度大、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强的特点。

高5断块经过二十多年的注水开发,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油层分布不均,储层横向变化快,油砂体范围小;二是井网不完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55.4%);三是油水井生产井段长,多层合注合采,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33.1%);四是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加深对油藏的认识,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根据二次开发理论[1-2],编制了高5断块二次开发方案。

1 二次开发潜力分析

1.1 细分层段潜力

高5断块Es2+33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纵向上油层多、跨度大,开发层段长达200~500 m,长期长井段笼统合采合注导致层间矛盾突出,油层动用程度低(33.1%),层间吸水差异大,Ⅱ、Ⅲ油组上部层间吸水相对均匀;Ⅱ、Ⅲ油组下部、Ⅳ、Ⅴ油组层间吸水效果差,层间矛盾突出。

从分注情况看,高5断块有注水井11口,其中8口实施了分注,但都为一级两段,从油井历史见效分析看,82.6%的油层没有见到注水效果,因此在目前油井多层长井段生产情况下,注水井一级两段分注效果不明显,有必要对开发层系进一步细分,并对开发层段进行优化组合,在缩小层段内进行分层注水,尽量减小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无论从注水井各层注水量还是分注情况看,高5断块都有一定的细分层段的潜力。经过合理论证,结合高5断块油藏实际特点,为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一套开发层段生产井段控制在150 m以内,渗透率级差控制在5以内,主力油层厚度在15~20 m,主力油层层数控制在7层左右,油层动用程度大于60%。

1.2 井网加密潜力

1.2.1 矿场统计法

高5断块目前井距220~290 m,多数油砂体宽度200~300 m,根据砂体宽度和井距的关系,为达到对储量的有效控制,要求开发井距130~200 m。根据高5断块井距与水驱控制程度之间关系曲线(图1),若水驱控制程度提高到70%,对应井距为150 m。

1.2.2 数值模拟法

在高5断块实际油藏模型中选5个主力小层,分别以100 m、125 m、150 m、175 m和200 m井距进行布井,一次性射开所选小层所有油层合采,对生产20年后采出程度进行对比(图2),结果表明,井距在100~150 m时,采出程度较高,因此合理井距为100~150 m。

图1 G5断块井距与水驱控制程度关系

图2 G5断块数模论证不同井距采收率

1.2.3 最优与极限井网密度法

应用谢尔卡乔夫总结出的考虑经济效益时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3],对高5断块计算了不同油价下的合理井网密度,在油价50美元/桶情况下,最优井网密度为18.4口/km2,最优井距为233 m;极限井网密度为42.0口/km2,极限井距为154 m。结合油藏实际,高5断块的合理井距应在154~233 m。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考虑,高5断块合理井距为150~200 m。目前高5断块平均井距为250 m,因此有井网加密潜力。

1.3 注采完善潜力

高5断块有套变井8口,其中油井3口,水井5口,分别占油水井比例的15.0%和45.5%,造成重点产油、注水层段无法完善或调控,使得平面注采关系完善更加困难。水井由于套变不能达到注水或分注要求,从而使地层能量亏空、水驱控制程度降低,层间矛盾突出的水井无法开展分注作业,导致纵向上水线推进不均匀,而油井套变则导致一些尚未动用的潜力层不能动用。

高5断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仅为55.4%,其中,水驱方向上以单向水驱居多,单向水驱率达到58.4%,占到水驱控制程度的一半以上;双向水驱率为27.4%,多向水驱率仅为2.2%。同时统计见效油井15口,占总数的75%,单向受效井9口,占总受效井的60%。

综上所述,高5断块具有注采完善的潜力。

1.4 剩余可采储量潜力分析

对高5断块各油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累计采油量、剩余地质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进行统计。其中Ⅱ、Ⅲ油组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77.5%;剩余地质储量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87.4%;剩余可采储量48.22×104t,占剩余可采储量的81.9%,因此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Ⅱ、Ⅲ油组,具有很大的挖潜潜力。由于Ⅰ、Ⅱ类小层主要分布在Ⅱ、Ⅲ油组,因此也可以说,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Ⅱ、Ⅲ油组的Ⅰ、Ⅱ类小层中。

1.5 提高采收率潜力

类比相同油藏类型的文东油田,采用150 m井距,细分层系小井段开发,水驱动用程度达到70%,采收率达到32%。而目前高5断块水驱曲线标定采收率为20%,利用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分别对Ⅰ、Ⅱ、Ⅲ类小层采收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高5断块采收率仍有较大的提高潜力。

1.6 剩余油潜力分析

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最新地质研究成果对高5断块产液剖面、吸水剖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并勾绘出各小层注入水推进方向及区域,定性描述各小层的剩余油分布现状,并结合高5断块油藏数值模拟成果,落实了各单砂体的剩余油空间分布状况。总体上看,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分布格局,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主力砂体的边部、断层附近、注采不完善区、无井网控制区、层间或层内矛盾形成的剩余油区。

2 二次开发对策

2.1 二次开发技术方法选择

(1)井网加密,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油井多向见效率。从每个小层剩余油类型统计来看,注采不完善和井网控制不住型剩余油储量占全部剩余油储量的76.5%。这两种类型的剩余油是由于高5断块套变井较多,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砂体较小而井距较大,现有井网对砂体或储量的控制能力较弱产生的,可通过大修或者钻更新井、井网加密,完善注采井网进行挖潜。

(2)细分层段,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层间或者层内干扰、砂体边部、断层附近剩余油储量这占整个剩余油储量的23.5%,这部分剩余油是因为层间矛盾引起的,高渗层被严重水淹,低渗层中的原油却未动用或者动用程度较低而成为剩余油。为采出这部分剩余油,解决的办法就是对开发层系进行细分,改变长期以来的长井段采油和笼统注水的状况,进行小井段采油,确定合理注采比和注采井数比;同时对水井进行适当分注,变点强面弱为点弱面强,提高油井多向见效率和动用程度;也可以通过压裂、酸化等工艺措施减少层间矛盾,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油层渗透性,增大油层流度,提高注采对应率,从而改善低渗透层的水驱动用效果。

(3)不等距井网、层系重组。高5断块油层分布差异较大,平面上中部主体区厚度大,主要集中在Ⅱ、Ⅲ油组;西部集中在Ⅱ油组,厚度相对较小,东部纵向上分布在Ⅲ和Ⅳ、Ⅴ油组,较分散。针对各个井区的油层分布特点,中部主体区整体加密,东西稀疏加密,同时合理划分生产层段,先主力层后非主力层,以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

(4)对油井适时提液。对于中低渗透储层来说,由于渗透率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两相共渗区狭窄,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相渗透率下降快,水相渗透率下降慢,在油井见水后一般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都下降。对采油井筒来说,因为含水的增加,井底回压增大,相对采油压差变小[4]。在这种情况下,放大压差提液是比较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根据高5断块相渗曲线和数模论证结果,油井在含水率大于86%后提液能力效果最优。

2.2 总体方案部署

以油砂体为单元,通过缩小开发井距、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根据油层分布特点和开发状况,通过细分开发层系和层系重组减缓层间矛盾,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以Ⅰ类、Ⅱ类含油小层为主,兼顾Ⅲ类小层,完善井网和注采关系。采用150~200 m井距,三角形井网,一套井网三套层系总体部署调整井19口,其中油井16口,水井3口;老井利用26口,其中油井11口,注水井9口,老井转注6口;同时对开发层系和开发层段进行合理划分,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

2.3 初步效果

根据高5断块二次开发方案,共部署新钻井19口,其中16口油井,3口水井,老井利用26口,其中油井13口,水井8口,老井转注4口。二次开发后,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分别为83.3%和42.6%,较二次开发前分别提高了27.9和10.2个百分点。注采井数比由原来的1∶1.82提高到1∶1.67,提高了双向和多向见效率,局部点状注水、点状采油的现象得到改善。产油量由二次开发前45.6 t/d升高到137.4 t/d,综合含水则由二次开发前88.59%降为59.47%,预计水驱采收率由开发前的20%提高到30%,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3 结论

(2)根据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结果,在主力砂层边部、断层附近、注采不完善区、无井网控制区、层间干扰和层内干扰等区域仍存在一定剩余油,为下步油藏调整挖潜提供了物质基础。

(3)二次开发技术政策主要是:根据油层分布情况,进行不等距井网加密,层系重组,优化注采比和注采井数比、分层注水、高含水阶段强化排液等。

(4)高5断块二次开发初步实施效果好于预期,同时也表明,这些技术对策的综合运用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断块油藏的生产问题。

[1]胡文瑞.论老油田实施二次开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1):1-5.

[2]韩大匡.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5):583-591.

[3]柳金旺,马绍仁,张金.复杂断块油田优化井网密度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1,8(1):27-29.

[4]赵 颖,衡海良,董传杰,等.枣园孔二段低渗透油藏二次开发技术对策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1):70-72.

编辑:李金华

TE342

A

1673-8217(2012)03-0066-03

2011-12-20

卢家亭,工程师,1976年生,2007年获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现从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工作。

猜你喜欢

井距油组断块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层系开发效果分析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研究
低渗透油田加密调整注采井距适配新方法*
双河油田Ⅷ-Ⅸ油组油砂体评价分类及挖潜对策研究
芳深2区块250m井距开发效果分析
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套损机理及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