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RF24L01无线双向通信系统设计

2012-09-19丁媛媛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主程序布线单片机

丁媛媛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1 无线传输模块基本工作原理[1]

利用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无线通信传输,通过单片机控制无线传输模块A进行发送无线信号,然后用单片机控制无线传输模块B接收无线传输模块A所发出的无线信号,从而实现一对一的无线信号传输,如图1所示。反方向传输也是如此,无线传输模块B发出信号,无线传输模块A接收传输信号。

2 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ATS89S51控制电路、nRF24L01收发模块、稳压电路、显示电路、电平转换电路组成,以下重点介绍无线收发芯片等重点控制部分的电路原理。

2.1 无线模块与主控模块

无线传输模块采用nRF24L01芯片[2],该芯片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2.5 GHz-ISM频段,芯片内置晶体振荡器、功率放大器、频率合成器以及调制器等功能模块,输出功率与通信频道能够通过程序进行配备。芯片能耗非常低,如果按照-5 dBm的功率发射,工作电流只有10.5 mA,接收时工作电流18 mA,具有多种低功率的工作模式,节能设计更加方便。其DuoCeiv-erTM 技术[3]能够使nRF24L01使用同一天线来同时接收两个不同频道的数据。nRF24L01适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的场合,如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无线鼠标、遥控开锁、遥控玩具等,应用范围非常广。

nRF24L01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nRF24L01工作原理图

主控制电路主要由AT89S51单片机芯片[4]、复位电路及外设晶振电路组成。具体电路图如图3所示,该单片机的 P1.4,P1.5,P1.6,P1.7 口接无线收发模块的1、2、3、4引脚,通过 SPI方式进行通信,P1.5,P1.6引脚分别收发图2中的数据。图3中J3作为串口及外部扩展使用,J4与无线收发模块连通,J5,J6为外部扩展接口,接LED显示灯与按键。

图3 主控制芯片工作原理图

2.2 AMS1117电压源原理图

接口电路输出电流经过二极管整流、滤波后,三端稳压器件7805实现降压,由12 V降至5 V给单片机供电,5 V电压经过再次滤波,从AMS1117的输入端输入,经过AMS1117正向低压稳压器再次降压,获得稳定的3 V电压,作为无线发送与接收模块的供电电源,具体电路如图4所示。

2.3 模块PCB板

PCB板的设计主要是板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

画该电路的PCB板应注意以下几点[5]:

1)在整个PCB板的布线中,电源、地线尽管布置得非常好,但是仍有可能会干扰无线发送信号,降低发送信号的性能,甚至影响发送信号的成功率。因此对电源线、地线的布线一定要认真设计,把电源线、地线所产生的干扰降到最低,以保证无线发送信号的质量。

图4 AMS1117电压源原理图

2)模数电路的共地处理:现在大部分PCB电路板设计完以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字电路或者模拟电路,往往是由二者混合设计而成。故在布线时对于信号干扰问题就需要特别考虑,尤其要针对噪音干扰进行处理。一般电路板以双面板居多,地线布置非常讲究,通常采用单点接地方法,电源和地由电源两端接到PCB板上,电源共1个接点,地共1个接点。PCB板上需具备多个返回地线,最后全部聚回电源的接点上,称之为单点接地。而且模拟地、数字地、大功率器件地都要开分,这被称为布线分开,最后也都聚回到这个地。与PCB板以外的信号连接时,一般利用屏蔽电缆进行隔离。

3)对连接引脚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在大面积的PCB板制作中,连接引脚的处理在大面积的接地中应用较广泛,常用元器件的引脚与之连接。从电气性能方面来讲,元件引脚的焊盘最好与铜面满接,但在元器件焊接装配时存在不利因素,如焊接时容易形成虚焊。因此,为了综合考虑电气性能和工艺要求,通常将焊盘设计成十字花焊盘,这种焊盘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可大大减少虚焊点。多层板的接电(地)层引脚的处理也是一样。

4)设计规则检查(DRC):电路板布线设计完成以后,在protel软件中点击设计规则检查命令,对电路进行检查,查看布线的设计是否符合规则,确认所制订的规则是否与电路板生产工艺相吻合,通常需要检查线与线之间、线与元件焊盘之间、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元件焊盘与贯通孔之间、连接线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设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与生产工艺的需求相吻合,同时还需检查电源线、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一般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比信号线要宽。

3 软件设计

3.1 实现过程

图5为nRF24L01发送部分主程序流程图。

图5 nRF24L01发送部分主程序流程图

在nRF24L01无线发送部分主程序中,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通过配置模式对nRF24L01进行设置,主要包括发送的数据宽度、地址宽度、发送数据的地址以及CRC技术和常用配置等。常用配置[6]包括使能第一频道设置、通信方式设置、发送数据速率设置、晶振频率设置、发送输出功率设置、频道设置和收发模式设置等。待初始化完成后,将nRF24L01设置为发送模式,进行发送数据。然后查看状态寄存器TX_DS是否为1,如果TX_DS为1则表示nRF24L01发送成功,并且数码管可以显示发送的数据;如果TX_DS不为1则代表nRF24L01发送不成功,程序返回重新发送。

nRF24L01无线接收部分主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 nRF24L01无线接收部分主程序流程图

在nRF24L01无线接收部分主程序中,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将nRF24L01设置为接收模式,并通过配置模式对nRF24L01进行设置,主要包括接收的数据宽度、地址宽度、接收数据的地址以及CRC技术和常用配置等。常用配置包括与无线发送部分的配置基本相同。待初始化完成后,延时等待数据包的到来。查看状态寄存器RX_DR是否为1,如果RX_DR为1,则表示接收到数据,然后查看接收到的第一个数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让数码管显示接收的数据;如果RX_DR不为1,则表示没有接受到数据,然后返回继续等待接收数据。

3.2 nRF24L01的一对一程序设计

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的一对一发射程序如下:

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的一对一接收程序如下:

4 结语

该设计在充分掌握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和AT89S51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其他外围电路,如恒压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平转换电路,显示电路等,共同工作实现了一对一的无线双向通信。

该系统具有设计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可应用到各类无线传输的工程领域中,如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无线鼠标、遥控开锁等,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1]何讲明.基于nRF24L01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7(10):23 -25.

[2]张天祥.基于MCU和nRF24L01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J].电子科技,2012,4(1):34 -35.

[3]白春雨.基于nRF24L01的2.4 GHz无线通信系统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1,3(4):45 -46.

[4]蒋俊峰.无线收发芯片比较与选择[J].今日电子,2003(9):56-57.

[5]刘建平.单片2.4 GHz无线收发一体芯片nRF24L01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6(12):36 -38.

猜你喜欢

主程序布线单片机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数控铣削技术代码程序的嵌套方式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电控冰箱软件模块化设计
电子布线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时光倒流 换回PotPlayer老图标
Microchip推出两个全新PIC单片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