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言板

2012-09-18

南都周刊 2012年29期
关键词:火箭队姚明天使

点题

不再是明星的姚明

姚明刚到火箭队不久,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到访休斯敦,和姚明有一小段对话,当时我在场采访,对于姚明不卑不亢的态度,印象深刻。过了两年,正好在探索者频道看到一部关于姚明的纪录片,从火箭队到姚明的家乡上海,这个时候的姚明,英文已经相当流利,关键是那种自信和随意,让人觉得非常舒服。那个时候,有不少关于在美国打球的中国球员的新闻,以负面居多,甚至有点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但是姚明,让人看到了希望。技术可以依靠天赋和刻苦,但是为人、视野,决定一个人可以走多远。

接下来,姚明也确实满足了大家的期待,其实对于他退役后回到上海,读书、经营球队、参与公共外交事务,所有的这些,并不让人觉得奇怪。当然,这也要得益于他背后的团队,包括他的父母。我一直觉得,姚明在美国,没有像其他中国运动员那样浮夸或者骄躁,应该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但是,如果姚明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努力,依靠别人,无法支撑他走得太远,尤其是从一个明星球员,变成一个退役运动员之后。

到目前为止,我几乎看不到姚明的缺点,我甚至觉得,他是一个从政的最佳人选。他很聪明,他的言论很得体,看得出来,他很审慎地选择商业广告。他热心公益活动,当然,这是近来名人的热门指定动作,唯一的担心,是他不要走入体制之后,被改变了。

不是没有前车之鉴。邓亚萍在北京奥运的时候表现出色,那个时候我会觉得,那个位置,舍她其谁。但是现在,实在是站得越高,离地面越远。

来论

慈善要有在质疑中坚守的胸怀

媒体和民间公益人士在帮助13岁的杜传旺摆脱死神的同时,却因为各种真真假假的质疑而陷入了更深的迷局(见本刊7月23日报道《“天使妈妈”救援迷局》)。

在一个社会伦理、价值体系溃散的丛林社会,不但大众与精英之间相互猜疑,大众与大众之间亦是如此。即便善举懿行,仍难逃物议荼毒。“郭美美”之后,慈善更成为“危墙之下”,王羲与“天使妈妈”被质疑正是大众习焉不察的惯性使然。哪怕杜传旺得到有效救治的事实摆在公众面前,人们仍不免吹毛求疵,苦苦寻找所谓的“真相”。

某些人对王羲、“天使妈妈”有没有怀疑的权利?有。但是,逢善必疑乏善可陈。慈善所需要的不是怀疑与破坏,而是信任与建设,毕竟在怀疑的基础上建设才是公民应该秉持的德行。当下社会,怀疑甚于信任,破坏多于建设,这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行善者见疑,伤的不仅仅是行善者的心。

无端的怀疑固然令人不快,王羲删微博也属正常的应激反应。事情的另一面,公众对慈善个人、组织的挑剔、捶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从另一面敦促慈善者,有心行善就要有善心、耐心,以公开、透明的程序自证清白,纡解公众的焦虑,一指就怒、一戳就跳只会授人以柄,落入某些人布好的口袋。

慈善还要有在质疑中坚守的胸怀。善有一种无敌的力量,引导向善的人们坚守信念、不畏谗言,为流言所伤、轻易放弃不是真善。(练洪洋)

猜你喜欢

火箭队姚明天使
NBA西部半决赛勇士队与火箭队小前锋进攻技术运用对比
天使很平凡
DesignER CHINA
天使等
周琦NBA首得分
天使
像姚明那样诚实
断“箭”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
姚明也要练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