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2012-09-17逯忠新

兽医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羊肠荚膜毒血症

逯忠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46)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逯忠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46)

羊肠毒血症(enterotoxemia)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病羊死后的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流行。因该病发病急,死亡突然,且死亡率高,不易治疗,常常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及其流行特点

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气性粗大杆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依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F 6 型。羊肠毒血症正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产气荚膜梭菌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芽孢,芽孢抵抗力较强,在95℃下需2.5 h方可杀死,其繁殖体在60℃时15 min即可被杀死。3%的甲醛溶液30 min可杀死芽孢,一般的消毒液均易杀死其繁殖体。

D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与污水中。羊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和污水时,芽孢便进入消化道,其中大部分被真胃里的酸杀死,一小部分存活者进入肠道。多表现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给籽后呈散发性流行。发病以绵羊较多,山羊较少。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短,多为突然发病,很少见到临诊症状,往往在出现临诊症状后便很快死亡。临床上以急性腹泻、惊厥、麻痹、高血糖和猝死为特征。最急性型患羊突然倒地痉孪、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震颤,眼球转动,磨牙,吐白沫,眼结膜苍白,呼吸心跳加快,耳尖和四肢发凉,多在2~4 h内死亡。急性型患羊一般2~3 d死亡。成年羊发病,一般病情缓慢,行走缓慢无力,精神很差,卧地不起,停止采食,呼吸加快,磨牙;病程稍长者,还表现有神经症状,头向后倾或斜向一侧,继而排黑色混有粘液的稀粪便,有时也混有血液。有的离群而卧,强行站立,易摔倒,四肢呈游泳状,呼吸急而短,常在昏迷或痉挛中死去。

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道。剖解可见真胃内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回肠的某些区段呈急性出血性炎症变化,重症病例整个肠段变为红色。心脏扩张,心包积液,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腔内有灰黄色液体。肺脏出血和水肿。胸腺常发生出血。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似脑髓状。

四、实验室诊断

初步诊断可依据本病发生的情况和病理变化,确诊需依据实验室检验。

1.细菌学检查。采集小肠内容物、肾脏及淋巴结等作为病料。主要采取病死羊的回肠及其内容物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多量短而粗、两端钝圆、单在、成对或成短链状革兰氏阳性杆菌。

2.病原分离培养。本菌虽为专性厌氧菌,但厌氧条件不苛刻,较易培养。将肠内容物接种于厌气肉肝汤内,为获得纯培养物可将厌气肉肝汤在65℃加热15 min后,培养3~4 h。细菌生长后再接种于鲜血琼脂上,厌气培养24 h形成小圆心、中心隆起、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菌落周围有双环溶血。可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观察病原菌形态。

3.血清学检查。利用小肠内容物滤液接种小鼠或豚鼠进行毒素检查,以确定毒素的存在。为了确定菌型,可用标准魏氏梭菌抗毒素与肠内容物滤液做中和试验。

4.类症鉴别。本病应与羊快疫、羊猝狙和羊黑疫等相鉴别。

(1)羊快疫病原为腐败梭菌,肝被膜触片镜检可见无关节长丝状的腐败梭菌。发病季节是秋、冬和早春时节。发病羊多体温升高,剖检可见真胃和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显著,胃底部及幽门部黏膜有大小不等出血点及坏死区。肝坏死灶大小不等成群存在。肾脏软化现象较少,即使有也较轻微。

(2)羊猝狙病原体是C型魏氏梭菌,发病羊以成年绵羊为多,冬春季节多发,常呈地方性流行。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甚至可见大小不等溃疡。腹膜炎、体腔和心包积液。无肾脏软化现象。小肠内容物检查有β毒素。

(3)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该病常与肝片吸虫的感染密切相关。通常是1岁以上,2~4岁绵羊发病最多,多在夏末和秋季,以及发生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出现。发病时患羊体温41.5℃左右,特征性病变是以肝发生实质性坏死为特征。肝切面可见大杆菌。

五、综合防治

1.预防。常发病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症、猝疽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疽、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共接种2次,间隔为16~20 d,注苗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给饲料中加入金霉素(22 mg/kg), 可以预防肠毒血症。但在大群中长期应用不太经济,只在特别必要时可以喂给加金霉素的饲料。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在夏初应减少抢青,在秋末尽量到草黄较迟的地方放牧,在农区要减少投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避免羊群抢食,羊肠毒血症又名饱食症,发病羊多为膘肥体壮、食欲旺盛者,所以,尤其喂精料时,一定要限制膘肥羊的量。

图1 重症病例肠段为红色

图2 肾脏易于软化似脑髓状

2.治疗。发病时应转移牧场并对圈舍彻底消毒,可用过氧乙酸喷雾,直到表面滴水为宜。对发病羊只服用磺胺脒8~12 g,第1天一次灌服,第2天分2次;也可先内服硫酸镁等轻泻剂,排出胃肠内有毒物质,再用青霉素治疗,每只羊肌注80万~160万U,直至痊愈。还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200 ml,小羊 50~ 80 ml,连用 1~2次。同时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疗法。当发生肠毒血症时,除立即进行菌苗紧急接种外,可给羊只灌服下列中药,能收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苍术10 g,大黄10 g,贯仲5 g,龙胆草5 g,玉片3 g,甘草10 g,雄黄10.5 g(另包)。以上是每只羊的剂量。

六、结论

羊肠毒血症是国家法定的第三类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病原魏氏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羊肠毒血症主要流行于低洼、沼泽地带地区, 多发生于4~12周龄的绵羊,山羊较少发病。该病以散发为主,发病羊只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雨季或气候多变时容易诱发本病。本病发病迅速,死亡极快,有时来不及治疗病羊已发生死亡,主要死于毒素中毒,一般药物和抗生素不能中和体内毒素,因而用药后一般没有治疗效果,因此重在预防。预防本病的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疫病流行地区定期用“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菌苗”免疫接种。

猜你喜欢

羊肠荚膜毒血症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隐球菌荚膜体内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