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2012-09-17朱沪生

都市快轨交通 2012年2期
关键词:客流轨道交通设施

朱沪生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朱沪生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详细阐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及现状,分析当前上海轨道交通面临的风险,包括设施设备故障、大客流、火灾、公共安全、工程施工等,逐类分析风险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简要介绍上海轨道交通在世博会运营安全保障中的经验。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建设 安全管理 风险控制 上海世博会

1 网络建设与运营概况

自1995年4月上海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试运营至今,历经16年的建设和运营,网络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已基本建成了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轨道交通网络。截至2011年底,网络运营线路总长达425 km,车站共282座。其中,换乘车站36座(4线换乘1座,3线换乘7座,2线换乘28座),站外换乘4座。轨道交通全网现有控制中心9座,维修基地及停车库18座,各类变电站608座,各类通信和信号机房566个,列车配属数达到440列2 732辆。日均客运量达到521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754.8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超过30%,呈现出枢纽数量多、站点分布密、设施集约化、运行体系化的网络化运营格局。计划至2015年,建成14条线路总长567 km、356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

在客流迅速增长、运营里程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良好,行车正点率达99.01%、运行图兑现率达99.54%,5 min晚点发生频次不高于1次/35万车公里,15 min以上严重晚点事件发生率控制指标下降到0.20次/百万车公里以内,30 min以上严重晚点事件的发生率控制指标下降到0.035次/百万车公里以内,六大运营技术指标在CoMET组织中名列第4。

2 安全管理现状

上海轨道交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应急管理机构与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与应急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检查,严格执行责任制度与目标管理,大力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1年8月,已累计实现运营安全6 700 d,运营安全事故杜绝指标等达到控制要求,严重故障类指标明显下降,运营生产安全、平稳、有序,系统风险总体可控。

2.1 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与安全有关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上海轨道交通围绕安全政策与目标、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四大方面已基本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见图1)。

2.2 安全政策与目标

在安全政策与目标方面,制定并发布企业《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明确贯彻“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运营为本”的要求,牢固树立运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同时明确了安全运营总体目标,将安全运营生产指标作为集团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重点。

图1 安全管理体系

在组织建设层面,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了网络运营管理中心、网络维护保障中心和由4家运营单位构成的“4+2”网络化运营体系格局。网络运营管理中心下设运安部,运营单位下设质安部,对网络运营和各线运营安全实施专门管理。在此基础上,为深化安全管理工作,于2010年4月组建集团运营安全监察室,并成立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加强对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和安全宣传等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

在制度建设层面,除积极贯彻国家、行业和上海市各类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外,上海轨道交通还制定了安全、消防、专项及预案等4大类20多项涉及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在不断优化完善19项处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各运营车站的实际情况,联合消防和公安制定了“一站一预案”制度。上海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

2.3 安全风险管理

结合网络化运营的实际和质量体系“三标合一”的贯标要求,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围绕调度指挥、设备维修、应急处置等重点内容进行风险辨识,强化风险评估和建档回访,严控危险源。根据辨识结果,及时调整安全工作的重点,对所辖专业已辨识的危险源制订和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对影响安全运行的设施设备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攻关,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

在安全信息管理方面,对外通过“6+1”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运营信息;对内认真落实行车事故和设备故障报告制度,同时通过每周例会及月度生产会议,及时总结、沟通安全保障情况,布置相关工作,落实责任主体及进度要求。

针对安全事件,由集团安监室负责依据《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进行处置,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同时,针对安全事件,要求相关方举一反三地排除类似隐患,并提交相关各方制订预防对策、督察实施。

在应急保障方面,按照快速处置要求,通过完善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响应机制,规范信息发布传递流程,合理配置运营线路维修、抢修点的布局,实现线路间或区域性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预案体系,突出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运营综合演练,加强对运营单位预案演练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2.4 安全保证

通过定期开展专业部门、质安部门、车间线路和现场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强化运营安全的日常检查、重点检查、专题检查和动态抽查,加强对安全倾向性问题的监督检查,盯住重点问题及隐患,突出检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结合国内外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开展专项排查工作,如自动扶梯、轨行区、渗漏水等专项工作,结合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开展全面检查及整治工作。

以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为核心,进一步明晰各管理层和各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深化不同等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加大安全基础管理考评力度,把安全指标作为主要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年度工作指标,并与干部职工薪酬、干部任职考核等直接挂钩,通过安全工作奖惩考核机制和严格的安全考评,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共同维护与促进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2.5 安全促进

主要从加强员工培训、营造安全文化、加强技术支撑和加强安全宣传和沟通4个方面促进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

通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工种的学技练功活动,重点强化车站实作演练,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通过强化岗位培训考核,以提高岗位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切实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确保员工在上岗前达到岗位安全知识、技能、等级所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注重现场带教管理,强化新电客司机的系统化培训,在培训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大对车辆性能、故障处理的培训力度。

从安全文化建设角度,深入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在企业中,以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新技术的普及;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安全百日竞赛”等活动,全面发动,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为充分发挥科技保安全的作用,上海轨道交通通过整合技术力量,结合实际安全需求,先后结合国家、市科委多项重要课题,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应急体系研究”、“上海轨道交通安全风险评价分析研究”、“网络大型检测、维护装备体系研究”、“车站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标准研究”等20多项涉及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如轨检车、探伤车、紧急按钮、站台安全探测装置等配置标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有力地提升了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为了加强对公众的安全宣传与沟通,上海在轨道交通范围内,通过“6+1”信息发布系统加大轨道交通安全和文明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平面媒体等公共媒体手段宣传地铁安全知识、应急处置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轨道交通常识;积极开展轨道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开通地铁热线、网上交流平台等渠道与市民乘客进行及时沟通,不断强化乘客信息收集反馈联动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强了市民乘客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主要风险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分析,结合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现状,认为目前影响上海轨道交通安全的风险主要有8类,包括设施设备故障、大客流、火灾、公共安全、外部侵限、客伤、列车相撞或脱轨和自然灾害风险。

3.1 设施设备故障风险

如信号、车辆、结构等运营关键设施设备故障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安全。上海轨道交通现辖列车440列2 732辆,通信信号类机房566座,各类变电站608座,正线线路轨道886.66 km。在设施设备故障中,车辆与信号占总故障的50%左右,一般以造成列车延误为主,但也存在影响安全的因素。

造成设施设备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功能难以全面考虑到适应各种工况;设施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后老化、陈旧,故障频率较高;早期设施设备设计标准较低,难以匹配目前实际运营需要;上海特殊的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相互穿越,造成隧道结构不均匀沉降;线路延伸造成新老系统不匹配等。

针对设施设备故障风险,上海轨道交通拟进一步强化设计阶段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建立健全设施设备预警监控体系,全面细致评估既有线安全风险,加快升级改造陈旧设施设备,完善应急抢险保障机制等措施,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3.2 大客流风险

运营大客流导致系统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行、站台乘客滞留拥挤、换乘通道人流通行缓慢、应急疏散可能引发踩踏风险等问题。数据显示,上海网络日均客流量从2006年初的150万人次增至2010年的521万人次,全网在高峰小时共有44个区间客流满载率超过100%。此外,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等大型换乘枢纽在高峰时段出现客流拥挤。

大客流的原因主要是: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口规模超过预期;线网形成后的网络化效应凸显,个别线路客流集中,枢纽换乘量大;线路高峰时段客流增量大于运力的增量;早期部分车站的设计参数相对偏小,设计流线不合理等。

针对大客流的特点,上海轨道交通按照均衡网络客流、提升系统能力、改善设施设备布局、加强枢纽站间联控、完善客运组织、做足应急预案等措施,有效控制大客流的安全风险。

3.3 火灾风险

多个地铁事故的案例表明,火灾是造成地铁乘客伤亡最多的风险。尽管上海轨道交通自1995年开通运营以来未发生大的火灾事故,但在施工过程中也曾发生过几次火灾事故,所幸处理及时未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与人员伤亡。

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器设备老化、短路、绝缘不良等设备故障,系统设计施工缺陷等故障,乘客乱扔烟蒂、厕所内吸烟等不当行为,施工人员违章作业,外部人员破坏行为,等等。

针对火灾风险,上海轨道交通采取完善设计标准、严格施工管理、加强预警能力、密切消防联动、加强演练排查、深化消防安全意识等措施,有效控制火灾风险隐患。

3.4 公共安全风险

在轨道交通范围内,一旦发生恐怖袭击等恶性公共安全事件,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设施设备的破坏,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恐慌心理。

引发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境内外恐怖激进势力、不法组织蓄意破坏稳定局面,因人民内部矛盾导致极端事件,乘客违法携带危险品进站,等等。

针对公共安全风险,上海轨道交通主要由市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协调,采取配置安检设备和人员、增设各类技防设施设备、完善安保管理制度、加强区域应急联动等措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尽管至今尚未发生严重公共安全事件,但风险控制难度依然较大。

3.5 外部侵限或入侵风险

随着线网的扩大,外部侵限也是运营安全风险的重要风险源,主要包括:外部堆载造成隧道结构变形、外部施工损伤隧道结构、邻近线路工厂生产事故造成结构受损、机动车驾驶与桥梁碰撞、设施设备屡次被盗等现象。

引发上述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外部风险意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现行法规(保护区管理条例)约束力不强,保护区巡查及技防措施不足,相关部门信息协调沟通不够,等等。

针对上述风险,需要采取社会各级管理部门协调管理、加强社会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巡查装备与管理、加大安保及巡检力度等措施,降低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

3.6 客伤风险

根据统计,2008—2011年上半年间,上海共发生较严重的客伤事件22起,主要是人车冲突,一般在造成乘客伤亡的同时,往往带来较长时间的列车延误,给安全、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造成客伤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乘客、设施设备和管理3个方面。乘客方面主要为自杀行为,携带大件物品乘坐自动扶梯,强行登车等;设施设备方面主要是部分车站站台或屏蔽门与列车间隙过大,设备特别是自动扶梯存在部分安全隐患,安全防护设备配置不足;管理方面主要是车站巡视及控制力度不足,造成大客流拥挤。

针对客伤风险,采取优化安全设计标准、配置安全防护设备、加强设备检修、宣传安全知识、强化站台巡视管理等措施,降低客伤事件的发生频率。

3.7 列车相撞或脱轨风险

相比其他运营安全事件,列车相撞或脱轨的发生频率较少,但危害程度较高。一旦发生,轻则造成较长时间的列车延误,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2009年12月22日上海1号线发生列车碰擦事件,社会影响较大。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2列列车在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下行区间百米标176处发生追尾事故,200余人到医院就诊检查,无严重人员受伤,无人员死亡。

引起列车相撞或脱轨的原因主要包括:相关设备设计缺陷,行车控制系统失效,车辆走行部严重受损,司机操作违规,调度指挥不当,等等。

对于列车脱轨或相撞风险,应加强列车控制设备技术风险防范,增配设备预警系统,严格操作程序,加强车调联控等,特别是加大操作规程的执行力度,从管理制度和流程上,最大程度地消除由于机械故障或失效造成的列车脱轨或相撞事故。

3.8 自然灾害风险

上海轨道交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夏季高温、台风、汛期暴雨,冬季降雪、冰冻等。2005年8月6日夜晚,麦莎台风正面袭击上海,由于地面施工遗留的管道排水倒灌入地铁隧道,造成1号线衡山路区段隧道内积水严重,衡山路至陕西南路区段性停运1 h 40 min。事件虽未造成乘客伤亡事故,但社会影响较大。

造成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不当或遗留问题,设施设备陈旧失修,以及管理预防措施不到位等因素。

对于自然灾害,主要从严格执行设计施工规范、细化工程验收接管、提升预警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及演练、强化社会联动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

4 上海世博会运营安全保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作为承载世博客流的骨干交通系统,承担了约40%(共计10.5亿人次)参观客流的运输任务。上海轨道交通通过加大列车投放力度、形成三项线路增能措施、制订三级响应保驾方案、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三级预案系统、强化车站安全设备配套水平、健全轨道交通志愿者与安全巡检机制、引入智能诱导信息系统等手段,确保观博客流能够通过轨道交通得到安全、有序、高效的运送与疏解,顺利地完成了世博运营任务。

4.1 线网运能保障

世博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重点依托 4、6、7、8、9号线和世博专用线共6条涉博线路和15座涉博车站,全网承担了约40%世博参观客流的运输任务,共运送乘客超过10.5亿人次,日均578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达754.8万人次。全网络配属列车419列2 589辆,最大运力达到35.8万人次/h;加开临时载客列车6 000余列次,其中涉博线路加开4 946列次,并实施过零点运营,为世博会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4.2 安全防范保障

世博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所有车站出入口由武警或平安志愿者值守;所有车站进口闸机处配备了共计519台通道式X光检测仪和6 560名安检员,共安检5.6亿人次,收缴各类危险品5.6万余件;站台和站厅配备保安、武警和消防战士,并建立严格的巡检制度;全网车站和车厢共安装26 000个摄像头,通过有效的技防手段,实行安全监控。

4.3 运营服务保障

加强指挥协调,建立指挥机构,集团分6个专项工作组,完善应对方案,制订并实施1套总体保障方案和包括线网运营组织、设备维护、应急抢修等专项工作在内的六大类工作方案。制订并完善了涵盖网络、线路和车站的三级预案体系,做到所有车站“一站一预案”;强化执行考核,通过建立各专业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安全质量、窗口服务、环境整治等5类考核评比,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4.4 大客流应对措施

成立大客流预判研究小组,以指导运营组织方案编制,发布设施设备保驾等级,明确运营信息发布重点,并提出枢纽车站的客流引导策略;多种运行图应对,先后更换4整套全网络运营组织方案,更新76张列车运行图;增加备车及时调度;强化现场保驾配置,建立“五级预警、三级保驾”制度;实行重点车站分时限流;引入“6+1”信息告知系统;形成志愿者增援队伍。

5 结语

由于网络运营规模相对较大、网络客流量持续攀升,上海轨道交通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紧紧围绕“乘客及作业人员安全、设施设备运转安全”的总体目标,积极摸索更加有效抵御风险的各种措施,并为兄弟城市积累有益的经验,为持续提高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努力。

[1]应名洪.上海世博会与地铁运营保障[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1):1-4.

[2]朱沪生.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思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10-13.

[3]应名洪.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发展战略[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2-9.

[4]白廷辉.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工程建设与风险控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17-19.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for Shanghai Rail Transit Network

Zhu Husheng
(Shanghai Shentong Metro Co.,Ltd.,Shanghai 201103)

Abstract:Author of the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secut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network and its present situation,analyses the risks now faced by Shanghai rail transit including faults of instsllations and equipment,large passenger flow,fire,public security and construction works,analysing the reasons of risks in turn with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The experience foroperation security from Shanghai rail transit during World Expo 2010 is briefed in the end.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network construction;security management;risk control;Shanghai World Expo 2010

U298

A

1672-6073(2012)02-0001-05

10.3969/j.issn.1672 6073.2012.02.001

收稿日期:2012-01-11

作者简介:朱沪生,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现为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指挥策划和管理协调等工作,zhuhusheng@shmetro.com

(编辑:曹雪明)

猜你喜欢

客流轨道交通设施
客流增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民生设施非“摆设”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