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踏黄土地 心中有群众——地市报“走、转、改”专题

2012-09-17户向阳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0期
关键词:驻马店系列报道晚报

走基层让晚报时政新闻“活”起来

□户向阳

(天中晚报,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时政新闻是很多晚报、都市报的“短腿”和弱项。随着读者对时政新闻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做活、做新、做好时政新闻,提高读者的认可度,很多晚报、都市报一直在努力。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天中晚报》结合活动的开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继策划了“晚报记者走进产业集聚区系列报道”、“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一城两区四基地’”、“走基层·民间文化探访”、“忧思忧患、做大做强、集中集聚、提速提升——乘势而上谋发展”、“走基层·重点项目看进度”等一系列重大采访报道活动。

在这些采访报道活动中,记者真正深入到了基层、深入到了一线、深入到了火热的生活中去,采写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稿件,让时政新闻“活”了起来。系列报道活动,不仅因策划到位,舆论引导有力,受到了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提升了《天中晚报》时政新闻的层次。

围绕中心 重点策划

2011年下半年以来,围绕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天中晚报》先后策划了系列“走基层”活动。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产业集聚区是驻马店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收入所在、民生所在。为给产业集聚区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迎接2011年全国“农洽会”的召开,2011年下半年,《天中晚报》策划了“晚报记者走进产业集聚区系列报道”活动,并作为“走、转、改”活动的一次具体实践。

2011年10—11月,围绕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驻马店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天中晚报》策划了“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一城两区四基地’”特别报道活动,并作为一次走基层活动,要求记者在采访时,必须走进产业集聚区,走进项目建设现场、生产车间等,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捕捉火热的建设场面,解读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天中晚报》围绕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结合“走、转、改”活动,又及时策划了“走基层·民间文化探访”集中采访活动。

今年3、4月份,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安建设及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等2012年的工作重点,《天中晚报》策划的“忧思忧患、做大做强、集中集聚、提速提升——乘势而上谋发展”大型报道活动,也定位为报社的走基层活动,推出“县区看行动”、“‘一把手’访谈”、“窗口单位看变化”三个栏目。

围绕项目进设,《天中晚报》策划的“走基层·重点项目看进度”栏目一直在持续。

真正走下去 用事实说话

“真正走下去,用见闻说话,坚决杜绝走形式的走基层活动,抄文件的写作方法。”这是《天中晚报》对参与几次大型采访报道活动的记者提出的要求。

在“晚报记者走进产业集聚区系列报道”中,记者走进产业集聚区,深入到企业、深入到项目建设的一线采访 ,掌握第一手资料,采写鲜活的报道。

在“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一城两区四基地’”报道活动中,记者全部是从基层写起,运用鲜活的事例,诠释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在驻马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驻马店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如,在《打造牛“名片”轻松发“牛财”》一文中这样写道:

在泌阳县羊册镇,记者发现,泌阳县农民已经把养殖夏南牛作为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几乎达到家家户户养夏南牛的程度。养牛户徐建军指着牛栏中的几头夏南牛说:“这几头牛到春节就能换一辆桑塔纳轿车。”

在《新型农村社区不比城市差》有这样一段:

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的管传发在自家两层小楼前一边晒着玉米,一边哼着小曲。老伴抱着孙女在家门口和邻居唠嗑,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今年秋收期间天气不好,但粮食一点儿也没霉变,如果在老村子,不知道要霉多少呢!”

……

“忧思忧患、做大做强、集中集聚、提速提升——乘势而上谋发展”大型报道活动中的“县区看行动”、“窗口单位看变化”栏目,落脚点都在“看”上。“走基层·民间文化探访”、“走基层·重点项目看进度”采访活动,也全部是用所见所闻写稿。

写实不写虚 形式多样化

几个系列报道活动的成功还体现在文风的改变上。内容上,写实不写虚,文章突出现场的描写和实际的措施等。形式上,一改时政新闻“板着脸”说话的写法,采取短段、短句的写法,首先在感观上让人耳目一新,增加读者的阅读欲望,而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形散文不散。

如“晚报记者走进产业集聚区系列报道”遂平篇——《“食品”当家 做“大厨房”》中,写了这样一个画面:

2011年6月的一天,刚刚上任几天的燕京啤酒驻马店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博麟正在办公室看生产报表。

“县委书记赵文峰来了。”工作人员敲门报告。

“谁?”穆博麟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

“县委书记赵文峰,就在楼下!”工作人员说。

“当时,我吓了一跳。我刚来,准备熟悉熟悉公司里的情况后,再去拜访赵书记,没想到他先来了。”说起当时的情况,穆博麟仍非常激动。

……

还原式的现场描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受到了多方的好评。遂平县的领导和燕京啤酒驻马店有限公司后来专门打电话向记者表示感谢,称赞文章写得好。

“忧思忧患、做大做强、集中集聚、提速提升——乘势而上谋发展”系列报道“县区行动看正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看着先进县区的代表欢天喜地上台领奖,台下,与奖项无缘的正阳县代表,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压力。

会议一结束,正阳县两位主要领导就匆匆忙忙赶回县里。

一夜难眠。

第二天上午,正阳县委、县政府召集县四大班子,传达会议精神时说:“前所未有的压力!再不加快发展,我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

这样的写法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再“板着脸”说话的写作方法,让系列报道更加可读。

做活时政新闻 增强可读性

“走基层”给晚报时政新闻带来了活力,推进了创新,增强了可读性,也提升了晚报时政新闻的魅力。

“晚报记者走进产业集聚区系列报道”采取专版的形式,文图并茂,全方位、多角度对全市12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报道。文章注重特色,避免千篇一律。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如,遂平县突出食品加工业、平舆县侧重中原皮都、确山县突出生物科技等。

系列报道生动活泼,文风清新,贴近性强,舆论引导效果非常好。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多位市领导在不同场合对这组报道给予高度称赞,市委宣传部把这次报道活动作为全市时政新闻策划的典范在全市新闻媒体中推广。系列报道活动荣获2011年度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新闻特别奖。

“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一城两区四基地’”特别报道活动先后刊发了18个专版。报道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报刊审读》刊发审读员文章——《〈天中晚报〉宣传中原经济区建设效果好》,对这次系列报道给予高度评价。文章特别指出,《天中晚报》赋予走基层的新思路、新主题、新内容,运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生动地报道了落实好政策,加快建设就是对群众最好的服务。

文章同时指出,这次大型报道,不仅体现了《天中晚报》主流媒体的思想性和权威性,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也是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取得的显著效果。

“忧思忧患、做大做强、集中集聚、提速提升——乘势而上谋发展”系列报道活动成为今年3—4月份驻马店市社会各界议论的一个热点。驻马店市委书记到报社调研时,对这组报道给予肯定。各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也打电话到报社,对“县区看行动”栏目表示赞许,认为记者采访扎实,稿件有深度。市直多个单位的负责同志称赞“‘一把手’访谈”栏目形式新颖,亮点突出。■

“三化”战略让“走、转、改”更持久

□秀梅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2)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简称“走、转、改”,自2011年8月9日开展以来,一大批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进厂矿企业、百姓家中,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以真走、真转、真改的实际行动,推动“走、转、改”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在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新闻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怎样才能让这项活动持久地进行下去,而不是吹一阵风,刮一段时间就了事,笔者认为,只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三化”战略,才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人民的宗旨。

走基层 制度化

要想推动“走、转、改”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首先应建立制度,只有形成制度,才能将这项活动永久地渗透进新闻工作者的意识中,才能使之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素养。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建立蹲点制度。各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媒体定位和区域特点,建立基层联系点,在各联系点安排专门的记者,并明确记者在联系点的蹲点、坐班要求,用透明的制度将记者推到基层一线,使走基层形成制度化。

建立培训制度。各新闻单位,可以将“走基层”列为本单位本部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新入行的新记者、新编辑,定期组织他们学习领会“走基层”的精神内涵,将“走”的实际意义作为培训的重点,使他们了解并掌握其精髓,再配合以新闻业务实战培训,效果则更佳。另外,当地新闻主管部门,也应对各新闻单位的领导进行全面轮训,使其表率作用得到更有力的彰显。

改革考评制度。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建立考评制度来对“走、转、改”进行制度化管理,对编辑记者绩效考评进行修订,凡是记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采写的当日现场新闻、调查新闻、市民服务新闻,除稿件进行正常的日评、月评、季评外,还要特殊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如评选“走、转、改”最佳记者奖、编辑奖、新人奖、策划奖、版面奖等专项奖,以鼓励记者自然而然地走到基层去。

在稿件处理、版面安排、奖金分配及先进个人评选上,也应向走基层踏实工作的编采人员倾斜,如允许获奖优秀记者在评定职称时可优先并可破格申报等,使“一定到现场”、“一定采细节”、“一定访当事人”成为记者自觉遵守的原则。同时也要提请政府,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综合考评体系。

转作风 规范化

对“转作风”这一理念进行有效的规范,是保证“走、转、改”落到实处的根本,那么,转变原有的工作作风,应该通过哪些规范来使之落到实处呢?

思想上规范。就是引导新闻工作者,把思想上的弯子扭过来,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要有高度的“从业自觉”,要认识到走下去的深刻意义,不要虚情假意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到基层去了解情况,真正为基层群众服务。只有思想准备做足了,那么付诸行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思路上规范。新闻工作不仅是党的喉舌、政府的机器,还代表人民群众的心声,必须明确这一思路,深知新闻的坐标在基层,国情在群众中,清楚新闻工作依靠谁来开展。转变跟着领导屁股转的旧思路,而要以群众为主角,以群众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欢不欢迎作为评判标准,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投入新的工作,才能推动“走、转、改”持续进行。比如,同样是会议新闻,报道的思路就要自觉向群众利益这边转,要努力报道会议中有哪些是群众需要知道的,而不是那些领导想表现的。

言行上规范。这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规范,即时刻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平时采访调查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以“无冕之王”自居,大摆高高在上之势,而忘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百姓的一员。另一方面,当地新闻主管部门要主动提出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引导新闻工作者从社会实践中获取养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与群众打成一片,学说家常话,感受平实的百姓情。只有与群众心贴心,才能拓宽视野胸襟,以敏锐的眼光升华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报道内涵。

改文风 常态化

猜你喜欢

驻马店系列报道晚报
我还未出生(外一首)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圣诞夜》晚报
浅谈驻马店驿站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