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8例帕珠沙星不良反应分析

2012-09-17张智华

中国药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沙星喹诺酮我院

张智华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药房,浙江 嘉兴 314500)

帕珠沙星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使细菌DNA无法复制、转录与修复,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1]。由于该药具有抗菌谱广、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欢迎,应用日益增多,而药品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现对我院48例帕珠沙星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有关帕珠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单4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判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分为有关、有可能有关、或许有关、无关和不能评价5种。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

48例不良反应中,患者男23例,女25例;18~40岁28例(58.33%),41~60 岁 12 例(25.00%),60 岁以上 8 例(16.67%)。经统计学检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帕珠沙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但其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

2.2 原患疾病与给药方法

患者原患疾病为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给药方法为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伏立特,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7~14 d。

2.3 给药途径

帕珠沙星治疗的常规日剂量为300 mg,2次/d。收集到的病例静脉给药大多为每次300 mg,2次/d,疗程1~14 d。静脉用药以及合并用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口服用药及单独用药。

2.4 给药剂量

3种不同给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见表1。

表1 给药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例(%)]

2.5 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

帕珠沙星可能引起的机体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等。在486例用药患者中,共发生药品不良反应48例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8%,高于国外临床试验发生率3.62%[2]。发生最多的是消化系统(包括肝功能异常5例)25例(52.08%),其次为神经系统12例(25.00%)与心血管系统11例(22.92%)。

3 讨论

48例帕珠沙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60岁的患者占16.67%,此年龄段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是因为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体重减轻、免疫功能降低,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均有影响,对药物敏感性增强,耐受力降低。因此老年人群使用帕珠沙星时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且预后较差,提示临床对老年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帕珠沙星。

由表1可知,不同的给药剂量对药品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影响。高剂量组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消化系统药品不良反应与静脉给药时药物浓度与滴速密切相关。在减慢滴速后一般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可缓解。基于临床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考虑,以每次0.3 g、每日2次给药方式可能更安全。

帕珠沙星消化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菌群失调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皮疹、瘙痒、转氨酶升高等,一般较轻微,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失[3]。氟喹诺酮类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震颤、幻视、幻听等,且在妇女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氟喹诺酮类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4],也可能与氟喹诺酮类的脂溶性和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有关[5]。帕珠沙星的过敏反应一般为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皮疹、红斑、瘙痒、发热、疼痛等症状。光毒性机制可能与氟喹诺酮类的光降解和诱导单线态氧自由基产生有关[6]。有报道[7]称,帕珠沙星可致后背严重疼痛,但我院临床未发现。

由于不合理使用帕珠沙星可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在给患者应用帕珠沙星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应对高敏体质患者和特殊患者重点监护,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密切关注其药品不良反应所致的危害;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针对不同个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达到安全用药目的。

[1]杨信怡,游雪甫.注射用帕珠沙星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2):80-87.

[2]张象麟.MCDEX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5-206.

[3]沈 奇.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帕珠沙星[J].华西医学,2005,20(4):805.

[4]Takayama S,Hirohashi M,Kato M,et al.Toxicity of quinolone antimirobial agents[J].J Tox Environ Health,1995,45(1):1.

[5]DomagalaJM.Structure-activityand structure-sideeffectrelationships for the quinolone antibacterials[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4,33(4):685.

[6]Gould JW.Mercurio MG,Elmets CA.Cutaneous photosensitivity disease induced by exogenous agents[J].J Am Acad Dermatol,1995,33(4):551.

[7]万 晶,王 颖,赵 辉,等,帕珠沙星致后背严重疼痛1例[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5):27.

猜你喜欢

沙星喹诺酮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盐酸安妥沙星片中右旋安妥沙星的测定*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生物质炭及草炭吸附模拟废水中恩诺沙星特性的研究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