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渔业装备亟待升级

2012-09-12王传荣

中国船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船渔业

王传荣

海洋渔业装备作为渔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是渔业和船舶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也是第一渔船大国,但渔业装备整体水平落后。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也使我国的海洋权益受到威胁。对此,业内专家强烈呼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是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装备水平停留在上世纪

近海渔业资源由于过度开发,日渐枯竭,小型渔船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地。南海远海海域、大洋性海域以及极地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因环境恶劣,路途遥远,对渔船装备、配套设施以及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装备大多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落后的装备水平导致中、远海渔业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从远海捕获回的高价值渔获物由于保鲜能力弱、渔获物品质下降,价格竟低于近海捕捞的渔获物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从事海洋捕捞的高素质人员数量非常有限,形成恶性循环,整体装备水平提升缓慢。

海洋捕捞业是一个高风险、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1997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粮农组织(FAO)及国际劳工组织(ILO)共同制定了《1977年托雷莫利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旨在保证渔船具备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渔船安全,极力促使《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生效。今年10月将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旨在通过实施《1977年托雷莫利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1993议定书》协定的国际海事组织(IMO)外交大会。该协定将修正1993年议定书的技术规定并使其生效。该议定书是国际海事组织唯一专为渔船制定的技术公约。此外,国际渔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1995年STCW-F公约)将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生效。该公约规定了船长24米及以上的海洋渔船船员发证和最低培训要求。而2009年6月通过的《国际渔业劳工公约》将在第10个国家(至少包括8个沿海国家)批准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该公约主要内容涵盖了渔船上工作的最低要求、工作条件、住宿和膳食、医疗、健康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些公约的陆续出台和生效,对我国渔船装备整体性能水平、软硬件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政府机构、科研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社会公益性质为主要特色的渔船研究机构在历次改制中几乎全部转行或解散,渔船领域的专家也相继改行,一些高校也相应撤并了渔船学科,导致近十多年来我国在海洋渔业装备尤其是海洋渔船装备研发方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以玻璃钢渔船建造为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大量开展中小型玻璃钢渔船替代木质渔船的研发、推广工作,先后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淘汰了木质渔船,实现了渔船玻璃钢化。而我国同期也开展了相关的研发工作,但由于技术未过关加之缺乏连续的科研投入,至上世纪90年代该方面的研发工作基本处于停滞,只有少量的船厂在艰难维持生产,近年来这些企业虽然通过购买国外技术以及开展自主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发体系,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发达国家经验启示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海洋渔业装备的研发和创新。渔业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通过出台不同政策引导和推动海洋渔业装备的发展。

日本十分重视渔业科学研究,将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作为政府和国家研究机构的例行公事,对全球所有水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为日本发展远洋渔业提供科学依据。挪威政府早在渔业装备发展初期,即1933年就成立了挪威国家渔业银行(NFB),以优惠利率和分期偿还的形式向购买或改造渔船和购买鱼类加工设备的渔民提供贷款,挪威最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船就是由国家投资研发、设计和建造的。为支持渔业资源开发和鱼类加工技术研发,美国渔业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与私营企业合作开发鱼类速冻工艺,资助新型鱼品和鱼类加工技术的研制和开发。2009年,俄罗斯设立专门资金用于补贴渔船建造、改造以及其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政府部门正在与俄罗斯国内的造船厂商讨购买挪威先进技术建造渔业捕捞船。韩国政府计划在2013年底前投资2655亿韩元(约合2.76亿美元),用于远洋捕捞、海洋养殖、海产品加工和销售,加强韩国远洋渔业的竞争力。

为更加节能、高效、高质量地获取海洋渔业资源,同时兼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先进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渔业装备研发、设计、建造、配套等各领域中。

为优化船型提高主机效率,挪威科技工业研究所(SINTEF)启动了一个历时三年的新一代尾拖网渔船研发项目,通过应用FLUENT软件对船型进行CFD计算以获取新一代渔船开发的重要参考数据。罗·罗公司利用最先进的结构和流体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应用Papa进行稳性和性能计算,应用ShipX进行流体计算,应用Fluent等计算流体软件进行波浪阻力、球鼻设计、减摇箱研究,应用Tribon和Fotran等建模软件进行钢材、管道和其它部件的3D建模。

一些机构在新能源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如加利西亚启动的混合电力推进在小型渔船上的应用研发项目、挪威船级社(DNV)开展的LNG动力新概念围网渔船“Catchy2015”研究等。此外,西班牙公司从渔船冷藏系统着手降低渔船能耗的研究、意大利公司推出能耗监控仪器以监控渔船能耗获取最佳作业方式、挪威海洋生态声学中心(MEA)则通过开展新型声学仿生仪器研究以提高渔获物捕获量等。

由于渔业装备涉及海洋生物、船舶工业、电子信息以及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海洋渔业装备的发展更加注重多学科领域的联合研发。如,欧盟提出旨在为欧洲的渔船节能进行潜在技术研究和渔法优化的研发计划。该项目基于收集的经济数据和对节能的潜在技术开发,并综合考虑油价的走势,通过重新设计渔具和渔法、优化推进方式、改进线型、加装球鼻艏,以及一些日常维护等手段达到降低作业能耗的目的。该项目成员来自生物学、渔具技术、船舶结构和经济学等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主要参与机构包括荷兰海洋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机构、英国深海渔业管理委员会、荷兰农业经济研究院、爱尔兰海洋渔业局、荷兰经济与制度评估公司、意大利海洋科学研究所、农业和渔业研究的研究所、食品和经济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意大利萨勒诺大学、渔业和水产养殖经济研究所等。

期待国家政策给力

我国海洋渔业正经历着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海洋渔业捕捞模式,由于成本承受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过于追求经济性等特点,加之国家现有的渔业管理政策,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很难应用到现有装备中,限制了装备的升级改造。

当前,海南等主要海洋渔业省市已有部分渔民自发组建了一些合作社模式,从装备更新、风险共担、后勤保障等方面联合起来提高应对能力,但由于这些自发的模式缺乏政策的引导,以及资金、技术的支持,整体运行水平仍未有较大提高。

201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学科来推动中国的农业技术的进步;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根据中央工业反哺农业的核心思想,工业界各领域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海洋渔船装备发展。就造船界而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船舶设计、建造和配套体系,在大型商用船舶、LNG船、海洋工程船及其他特种船舶、军用船舶等的设计、建造和配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新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全球范围造船产能严重过剩。国内现有海洋渔船超过30余万艘,装备老旧现象严重,更新换代市场空间巨大。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为了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船舶行业骨干造船和配套企业对进入海洋渔船市场均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为我国海洋渔业装备发展创造了重要历史机遇。

可见,我国海洋渔业装备的发展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处于国家政策推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当前首要的任务:

一是国家从战略层面通过顶层规划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海洋渔业装备的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研发,明确海洋渔业装备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传统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的转变,实现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模式。

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装备科技变革的机会,成立国家、地方不同层级的海洋渔业装备研发中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装备研发、创新,逐步完善海洋渔业装备科技研发体系,实现海洋渔业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创新型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海洋渔业装备领域的国家级专家,扩大海洋渔业装备高端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海洋渔业渔船渔业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千舟竞发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渠道探索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