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港市档案局合力演奏服务民生“交响曲”

2012-09-10张家港市档案局江苏张家港215600

档案与建设 2012年9期
关键词:交响曲档案馆民生

孙 静(张家港市档案局,江苏张家港,215600)

馆长接待日

张家港市档案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决战2012,确保在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目标,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理念,大力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着力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打造真心真情、高效便民的档案部门形象,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一、构筑全面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高地”,确保民生领域档案齐全完整

近年来,市档案局确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发展方向的资源建设战略,不断加强对全市民生档案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努力把档案资源体系覆盖到民生各个领域。

1.抓源头,注重前端控制。一是做好民生档案的摸底调研和登记、排查工作,通过调研,不断将涉及民生利益的基层二级单位、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一些新领域及家庭档案纳入监管范围,实现有效监管;二是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精神,进一步健全各单位民生档案的归档机制,完善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民生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2.抓监管,强化行政指导。加大对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档案资源的指导和监督,实现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全覆盖,不留盲点;逐步建立档案分级监管制度,对需要永久保存的重要档案、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及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档案,进行重点监管;通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人大调研、政协视察和档案年检、星级测评等活动,全面提升各单位民生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并确保这些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保存和有效利用。

3.抓基层,延伸服务触角。将档案工作重心下沉,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家庭,把惠及民生作为行政村和社区、家庭建档的第一要义,实现档案信息的完整收集、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以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创建为契机,规范行政村民生档案。将创建活动纳入镇、村年度目标考核,通过先行试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市75%的行政村档案达到了省级标准,其中永联村率先在全省建成了首家村级档案馆。一些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土地经营权承包、土地流转、农民建房、折迁补偿、新农合、农保转城保、救济补助、村务公开、换届选举、农民合作组织、土地股份改革等民生档案得到了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另外引导各村建立“政策超市”,将土地改革、征地补偿、农民医疗保险等现行文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里全部公开,让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到自己所需的文件。

以星级测评为抓手,规范社区民生档案。随着社区管理职能的变化,市档案局调整思路,引导各社区从注重单一的文书档案向整个社区档案资源的整合利用转变,全面规范了低保、困难补助、再就业、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管理、物业管理、居民健康、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等民生档案,并建立了社区档案数据库,全面整合了辖区内人文、社会、自然等各方面信息。目前全市80%的社区档案工作达到了省级标准。社区档案已成为社区民主管理的依托、社区经济发展的参考,成为社区居民维护权益、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工具。

引导家庭建档,服务和谐社会。和妇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家庭建档的通知,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基础较好、有代表性的家庭率先建立起家庭档案,起到了现身说法、示范引导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建档示范户20多家。家庭档案的建立,为留住家庭记忆、维护家庭利益、服务家庭生活、促进社会和谐、造福子孙后代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我市社会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

4.抓规范,突出制度保障。与人社、教育、卫生、国土、房产、计生、民政等有关部门配合,共同研究、建立和完善涉及民生档案工作的相关业务规范,提出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努力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

5.抓整合,丰富资源内容。调整馆藏建设思路和收集导向,扩大开放度,突出了民生档案在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共文件和民生专门档案、部分基层单位的涉民档案,使档案馆为民生服务有了更加充足的资源,档案的专业服务优势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调整收集导向,扩大接收范围。提前接收民生档案,增加馆藏民生档案比重。2004年,会同市民政局,将分散在各镇和有关部门的退役士兵共4446卷档案全部接收进馆;2005年,将分散在各镇的 6598卷婚姻档案全部接收进馆;2006年,会同市国土局,将散存在各镇国土所、村建办的农民建房、拆迁补偿的村镇建设档案共4600卷全部接收进馆;随着企业转改制工作的展开,接收、寄存国有(集体)转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约3万卷,为下岗工人维护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起,将一批具有行政职能性质的二级单位全部纳入进馆范围,先后将5万多卷涉民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年内又确立了全市首批8万多份人口出生证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接收进馆的目标。目前,市档案馆围绕多元化馆藏体系建设,将退伍军人、知青、农转非、干部任免、录用和婚姻、独生子女登记、村民建房、拆迁补偿、公证、学籍等档案接收进馆。这些档案为维护百姓权益、协调各方面利益、加快民生政策的落实和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大现行文件接收,助推政务信息公开。市档案馆十分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2005年市档案馆被市政府指定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局馆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信息公开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报送工作机制;二是加大硬软件投入,进一步完善场所建设;三是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丰富服务方式,方便百姓查阅利用。近年来,全市政务公开信息的报送率和查全率不断提高。截止到2012年6月,市档案馆已接收94个单位3.05万份政务公开信息纸质文件。目前,政务信息文件中心已成为政府诸部门整合信息资源、扩大民众知情权的重要平台。

广泛开展征集,满足社会各方对档案资源需求。为全面推进社会记忆工程,建立由基层档案人员、文史机构人员、社会收藏与文史爱好者组成的档案征集网络,广泛开展社会征集,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特色档案资源的需求。一是围绕完整反映张家港历史,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入手,努力将散存于社会的反映全市沧桑巨变和发展轨迹的社会历史档案征集进馆;二是立足市情,把握地方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开展名人名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档案的征集。2012年,围绕全市人民的传家宝——张家港精神,开始筹建张家港精神档案全宗,为全市上下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决战现代化任务目标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三是为实现全市图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管理,充分满足各行各业对图片档案的利用需求,加快推进“张家港市图片中心”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首期10万张图片的征集。

二、构筑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高地”,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

围绕“大档案,心服务”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整合档案馆各项服务功能,打造以档案查询窗口、政务信息公开文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网上查询为载体,以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为依托,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评判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民生利用

召开征集顾问会议暨捐赠仪式

1.擦亮窗口,真情服务。为充分实现档案的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价值,市档案局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使档案这种公共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一是倾听诉求,为民解忧。建立“局馆长接待日”,局馆领导班子轮流担任接访人,每周一上午接待群众来访,面对面直接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档案信息网、政务微博、QQ群,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以人为本,细节服务。建立和健全首问负责制、行为规范、工作流程、收费标准和利用指南等规章制度;实行服务零距离,采用开放式办公模式,让群众坐下来面对面接受服务,对情况特殊的群众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使档案服务更加公开、透明;开展电话、信函查询、网上查询、节假日预约等多种查档服务,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强化公众评议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沟通、评判渠道,制定并实施了群众对本单位服务满意度的测评机制。这些人性化的做法,有效拉近了档案馆与民众的距离,为档案的有效利用和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活力,并明确了方向。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扩大免费群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对享受低保成员、特困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革命伤病残军人、法律受援人、70岁以上的退伍军人等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查档手续,免收查档费。

四是启动“专家会诊”制度,实现查档零差错。在接待利用过程中,也有少数百姓未能查询到相关信息,针对这部分没查到的,市档案馆启动了查档“专家会诊”诊疗制度,聘请已退休、查档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进行集中会诊,并将会诊结果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反馈。该制度的启用,基本实现了查档工作的零差错、零失误,实现了为民服务再上台阶。

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

五是编制“查档地图”,减少群众奔波之苦。为避免群众走冤枉路,联合社保、民政、房产、国土等部门,根据百姓需求,编制《张家港市便民查档手册》,将市区重点档案资源分布与查阅途径整合进去,形成张家港市的“查档地图”,在服务窗口免费发放,市民有了这份“查档地图”,查档轻松搞定。

通过服务形式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市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至2012年6月,市档案馆共接待各界利用者3.5万多人次,提供档案4万多卷次,创下了民生档案利用的新高潮。

2.搭建平台,高效服务。为全面推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进程,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进程。依托数字档案馆平台,加快档案全文数据库、目录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目前市档案馆已建成30个民生专题数据库,完成362万多条目录数据库和500多万页全文数据库建设。海量的条目数据和原文查询的检索速度达到了“毫秒级”。全市691家单位安装专业软件,92家单位建成了数字化档案室,逐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管理科学、利用便捷、馆室联动、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网络。

二是不断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建设。2005年初,市档案馆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县级档案馆中建立了电子文件中心。2007年成为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的分会场,国家档案局局长对电子文件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中心已采集电子公文13万份,累计访问达7.7万人次,已成为全市政务信息公开的又一平台和全市电子文件的备份基地。

三是加大馆藏档案的划控开放力度,编制了满30年和未满30年提前向社会开放档案目录,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目前共向社会开放档案19613卷。

3.挖掘馆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以服务民生为导向,深度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涉民档案信息产品,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需求。一是打破档案“锁在深闺人不识”的状况。以举办展览为抓手,拉近档案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吸引社会各界走进档案馆,使档案馆真正成为一个保存城市记忆、展示城市发展变迁和发展成就的“大客厅”。近年来,先后独立举办、联合举办各类主题展览13期,市民与档案文化亲密接触,充分发挥了档案史料的育人功能,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起到了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二是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围绕服务民生,拓宽选题思路,积极借助“外脑”,加强联合开发。近年来,推出了《张家港旧影》、《张家港碑刻选集》、《港城荣誉》、《张家港题咏》等10多种高质量的编研产品,把“死档案”变成“活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需求。三是通过设立网上展厅、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档案咨询等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猜你喜欢

交响曲档案馆民生
村庄交响曲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色彩交响曲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