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城乡要素流动“瓶颈”

2012-09-07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制约瓶颈

□ 文/柳博隽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关键是要打开土地这一“瓶颈”,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以及流动强度,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着经济系统的活力和绩效。我国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打开束缚、促进要素流动的过程。

但时至今日,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仍然存在着“三大制约”。一是劳动力城乡流动制约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但在我国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了城市,要进一步转化为市民却壁垒重重;而城市劳动力流向农村,受农村就业机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等条件的制约,长期扎根农村的意愿并不强烈。这种劳动力城乡流动的不同制约,或者说“城市落不下脚、农村留不住人”的困境,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根本破解。

二是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制约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有着严格限制,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已从事二、三产业,但其名下的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等建设用地,不能随人口流动而流转到城市(土地指标),造成城市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有些已在城市买房置业,但仍占用农村宅基地资源,房屋常年闲置无人居住,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能为农业规模化经营腾出空间。在实践中,集体土地直接“入市”阻力重重,与国有土地存在“同地不同权”、“同地不同价”等问题,土地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严重扭曲,既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也不能充分体现土地的市场价值。

三是金融资本双向流动制约大。当前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现象非常普遍,商业银行收缩在农村的金融网点,上收贷款权,客观上使农村资金回流城市;即便是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也通过购买国债、存放同业和贷款给城市客户等途径,促使大量资金流向城市,加剧了城乡之间金融资本的失衡。尽管金融资本的这种偏向城市流动,是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似乎是一种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配置方式,但任何资源的单向流动本身,就足以表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更何况,这种金融资本的单向流动,是建立在诸多城乡制度不平衡的基础之上。

综观以上这“三大制约”,“瓶颈”在土地,城乡土地资源不能市场化配置,是城乡要素流动的最大制约。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已大规模转移到城市,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却由于在农村仍有“一亩三分地”,又缺乏土地随人流动而流转的制度安排,就把“根”留在了农村,可以说,是土地“绊住”了劳动力流动的脚步。另一方面,按照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与城市居民对占有资源的完全产权相比,农民在土地、林地以及各种资源的占有关系上,无法享受充分的产权收益,农村土地、房屋及农机具等资产不能用作贷款抵押,导致农村的资源、资产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增值、资本积累的金融通道也就无从建立,农民缺乏资本积累和资本运作的机会,可以说,是土地产权阻碍了农村金融资本的发展。

为此,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关键是要打开土地这一“瓶颈”,当务之急是要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即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颁证,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用益物权,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及流转机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资产的资本转化、资本增值、资本积累的金融通道。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为户口登记基本形式,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劳动力城乡之间自由迁徙、自由流动。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制约瓶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我国日间手术发展遇瓶颈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剪刀差”制约了农药制剂出口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