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特征

2012-09-06朱业陆建新卢美

海洋预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强台风源地厄尔尼诺

朱业,陆建新,卢美,3

(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特征

朱业1,2,陆建新2,卢美2,3

(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通过研究分析1949—2011年在125°E以西近海北上,到达35°N以北登陆的热带气旋特征,总结出该类型热带气旋全部生成于125°—150°E,10°—29°N之间;出现此类型热带气旋时一般处于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弱,副高西伸脊点偏东,副高脊线位置偏北;该类型热带气旋移动到125°E附近时,西风槽位置一般维持在110°—115°E,槽底位于25°—35°N等特征。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特征

1 引言

多年来能影响到中国北方地区的热带气旋比较少,沿125°E以西近海北上,到达35°N以北登陆的热带气旋更少。2011年110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和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都是属于这种路径的热带气旋。此类型热带气旋维持的时间及在洋面上的移动的距离都较长,在自南往北的移动过程中,可以从热带洋面上吸收大量水汽潜热,给我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造成大范围洪涝、强风和风暴潮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热带气旋进行专门研究。为此本文分析了1949年以来所有在125°E以西近海北上,到达35°N以北登陆的热带气旋,总结该类热带气旋的特点,对今后此类热带气旋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资料

热带气旋路径、强度、源地等资料来源于《台风年鉴》[1-2](1989年以后改名为《热带气旋年鉴》);500 hPa天气图来源于NCEP再分析资料;编号热带气旋个数、副高各要素、南方涛动指数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再处理资料;地面气温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至2011年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温度资料;海温资料用NINO3区的SSTA资料,连续六个月大于0.5℃(<-0.5℃),就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3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特征

统计1949—2011年63年间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发现有22个热带气旋是属于在125°E以西近海北上,到达35°N以北登陆,本文将此类路径的热带气旋统称为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热带气旋路径见图1。

3.1 强度

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中,台风以上级别的有18个,占82%,其中有7个达到超强台风的级别,2个达到强台风级别;其余4个都达到强热带风暴级别。热带气旋的极值强度大都处于950 hPa—980 hPa之间,最强极值强度达886 hPa,最弱为985 hPa,见表1。

3.2 生命史

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中,最短地生命史只有6天,最长的有19天。超过60%的北上热带气旋生命史超过10天,生命史少于10天的热带气旋大多是因为生成的纬度高或者是离大陆较近。一般热带气旋越强,其生命史越长,7个超强台风生命史都超过10天,其中2个超强台风的生命史长达19天。强热带风暴级别的热带气旋生命史较短,4个强热带风暴中有3个生命史都少于10天。

图1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路径

3.3 源地

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全部生成于125°—150°E,有50%的热带气旋生成于125°—135°E之间;2000年以后的近海北上热带气旋都生成于130°—140°E之间。陈敏等[3]在对1949—1996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源的分析中,指出10°N附近热带气旋发生最多,而北上热带气旋相比较而言就较为偏北,主要生成于9°—25°N。25°N以北生成的有1个,而且是90年代近海北上的唯一一个热带气旋。

另外超强台风的生成源地都比较靠南,7个近海北上的超强台风生成源地全部处于17°N以南,而且这些超强台风都是在14°—22°N区域加强为超强台风,在22°—31°N区域减弱成强台风。以后做超强台风强度预报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强度变化关键区域。

3.4 季节分布

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全部生成于6—8月,见表1,其中8月份生成的最多,有12个,占655%;7月生成8个,占36%;6月生成2个,占9%。6月份生成的两个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都出现在2000年以后,可见此类型热带气旋的生成时间有提前的趋势。

表1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

3.5 年代际分布

上世纪50年代有2个此类型路径的热带气旋;60年代有6个;70年代有5个;80年代有3个;90年代1个;21世纪初2个;2010年至今有3个(见图2)。图中的红线为每个年代西北太平洋上编号的热带气旋个数,图上显示近海北上热带气旋个数的变化趋势与西北太平洋上编号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编号热带气旋多的年代,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相对也会多。

图2 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年代际分布

近海北上的22个热带气旋分别发生于18年中,其中1960年、1962年、1973年、2011年4年分别有两个热带气旋属于此路径。18年中,5年处于厄尔尼诺状态,7年处于拉尼娜状态,2年处于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开始年份;另外4年为正常年份,见表2。可见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出现在拉尼娜年的概率更大,推测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由于连续发生了多次厄尔尼诺事件,所以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出现的较少,20年中只出现了3个;而2010年以后太平洋地区的海温一直处于拉尼娜状态,所以这两年出现此类型热带气旋较多,两年内就出现了3个。

另外,1951—2011年中国年平均地面气温的变化情况(见图3),任国玉[4]和唐国利等[5]也得出较一致的结论。1949—1984年,中国地表温度呈现较小范围内上下波动;1984年以后气温迅速升高,2007年达到最大值13.8℃,之后气温呈下降趋势。1949—1984年36年间出现近海北上热带气旋14个,年均出现0.4个;1985—2007年的23年中出现5个,年均出现0.2个;2008年至今4年中出现3个,年均0.8个。由此可见地面气温快速增长的年代,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很少出现。

图3 中国年平均地面气温

4 北上时环流形势分析

4.1 副高等要素分析

分析出现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的18年中西太平洋副高各项指数、南方涛动指数等情况,发现这18年中有14年副高强度指数(以下副高有关指数全是6—9月平均)偏弱;有12年副高西伸脊点偏东;有11年副高脊线位置偏北;南方涛动指数1974年(包括74年)之前除51年其余全是正值,1979—1994年全为负值,2000年之后4年只有一年为负值(见表2)。表2很好的证实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指数之间的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反映于南方涛动指数),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表2 环流指数及海温状态

4.2 天气图分析

分析北上热带气旋500 hPa天气图(部分天气图见图4—7)发现,这种类型的热带气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带气旋在移动到125°E附近时,都处于陆上西风槽与海上副高之间,陆上的西风槽槽底大都位于25°—35°N,槽线位于110°—115°E,海上副热带高压588线西脊点位置基本都位于韩国附近,副高中心较偏北偏东。

图4 6207号热带气旋500 hPa天气图

图5 8508号热带气旋500 hPa天气图

图6 0012号热带气旋500 hPa天气图

图7 1109号热带气旋500 hPa天气图

5 结论

(1)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一般强度越强,生命史越长。7个超强台风生命史都超过10天,其中2个超强台风的生命史长达19天,为所有热带气旋中生命史最长;

(2)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全部生成于东经125°—150°E,有50%的热带气旋生成于东经125°—135°E之间;纬度上主要生成于9°—25°N,与其他类型编号热带气旋相比源地较为偏北。超强台风的生成源地较其他北上热带气旋偏南,7个近海北上的超强台风生成源地全部处于17°N以南;

(3)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都生成于6—8月,其中12个生成于8月,占55%。6月份生成的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都出现在2000年以后,此类型热带气旋的生成时间有提前的趋势。近海北上热带气旋出现在拉尼娜年的概率更大。地面气温快速增长的年代,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很少出现;

(4)近海北上热带气旋出现的18年中,副高强度指数大都偏弱;副高西伸脊点偏东;副高脊线位置偏北。500 hPa天气图有相似的特点:热带气旋移动到125°E附近时,热带气旋大都处于陆上西风槽与海上副高之间。西风槽的位置很相似,槽底大都位于25°—35°N,槽线位于110°—115°E。副热带高压588线西脊点位置位于韩国附近。

[1]国家气象局.台风年鉴[G].北京:气象出版社,1949-1988.

[2]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G].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2009.

[3]陈敏,郑永光,陶祖钰.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1):10-16.

[4]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等.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01-16.

[5]唐国利,任国玉.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91-798.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ward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ZHE Ye1,2,LU Jian-xin2,LU Mei2,3
(1.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2.Marin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enter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310007 China;3.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TCs)which move northward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since 1949.These kinds of TCs are chosen according to two criteria:(1)moving northward along the offshore region to the west of 120°E;(2)reaching at the north of 35°N before landfall.All the TCs form over the region of 125°—150°E and 10°—29°N.The TCs usually occur in the La Nina years while the Westerly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is weak,the westerly extens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int is eastward and subtropical high ridge line is northward.When these TCs move to near 125°E,the westerly trough usually maintains around 110°—115°E,with the trough bottom locating around 25°—35°N.

northward moving over the East China Sea;tropical cyclones;characteristics

book=308,ebook=308

P444

:A

:1003-0239(2012)05-0023-06

2012-04-26

朱业(197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预报工作。E-mail:zhuye97@163.com

猜你喜欢

强台风源地厄尔尼诺
淮委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
移民与文化认同:土家族民歌《吴幺姑》探析
厄尔尼诺现象横行中国
超强台风
发源地
气候变化对渭河源地水文环境影响分析与探讨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不同种源地漆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强台风灾害链情景下多部门应急联动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