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5年临汾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动态分析

2012-09-06杨萍果

水土保持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临汾市耕地面积总产量

杨 苗,杨萍果

(1.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1)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耕地,保持其一定数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人口与农业大国,中国耕地面积将关系到世界1/5人口的食物安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1-3]。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其数量变化往往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近年来,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的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矛盾以及环境压力、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自莱斯特·R·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之后,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学者们提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4-6]、“可持续食物安全”[7]、“农业多功能性”[8-11]等战略和理念。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必要条件,粮食产量对粮食播种面积具有较高的依赖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通过耕地相对变化率和敏感度分析模型,揭示1985—2010年山西省临汾市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南北最大纵距170km,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总面积20 275km2,占全省面积的13%。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为环山,中间平川,平川、丘陵、山地面积分别占19.4%,51.4%,29.2%。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83mm。临汾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10年末全市耕地总面积45.8万hm2,粮食总产量达到175.86万t,占山西省的15%左右,其中小麦占35%以上。全市常驻人口41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7万人,占36.4%;乡村人口265.5万人,占63.6%。现辖1区2市14县和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较长时段土地变化时,必须借助于统计数据[4]。统计数据具有系统、完整和连续性好等特点,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重要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山西省农村统计年鉴》。

2.2 分析方法

2.2.1 相对变化率 对于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可用相对变化率来进行定量分析[4]。某地区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可表示为:

式中:K1,K2——某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期末的面积;C1,C2——全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和期末的面积。如相对变化率Rid>1,表示该区域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全区域大,如Rid<1,则说明该区域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全区域小。

2.2.2 敏感度分析模型 为了度量粮食产量变化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响应,构建了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敏感度分析模型[3]:

式 中:Gt,Gt+1——基 期 和 末 期 的 粮 食 产 量;Lt,Lt+1——基期和末期的耕地面积。若β<0,表明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成反向变化,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变化不敏感;若β>0,说明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成同向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β绝对值越大,说明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度越高,即耕地面积的较小变动会造成粮食产量的较大波动。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资源的时间变化规律

由临汾市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变化(图1)可知,1985—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增加趋势,1985年耕地总面积为42.17万hm2,至2010年为49.5万hm2,增加了7.32万hm2,年平均增长0.32万hm2,年均增长率为0.75%。这期间耕地面积波动变化可分为3个时段:1985—1996年耕地总面积呈缓慢减少趋势,并且逐年递减。1985年耕地总面积为42.17万hm2,至1996年减少到40.55万hm2,减少了1.62万hm2,减少了3.85%,年均减少0.32%。1996—1997年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由1996年的40.55万hm2增至1997年的52.37万hm2,增加了1 546 hm2,年增加29.14%,为近25a来耕地面积增幅最大的一年。这主要是由于水田从522hm2增加到897hm2,旱地从405 015hm2增加到522 806hm2,新开荒面积898hm2。近25a年耕地总面积的变化趋势为:1997—2003年先增加后逐渐减少,2004—2010年基本趋于稳定略有所增加。随着农业税及其附加税的免除和种粮直补等政策的落实,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垦荒面积不断增加,耕地总数量有所增加。

图1 临汾市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变化

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和耕地总面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人均耕地从1985年的0.134hm2减少到2010年的0.107hm2,年减少率1.83%。1985—1996年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减少,1997年有所增加,1999年人均耕地面积达到最大0.139hm2。2003年至今,人均耕地面积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稳定。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居环境的变化、园林绿地、各种建筑房屋以及铺设道路等工程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耕地面积,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近年来除“九五”期间,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外,其余都呈现减少趋势。

3.2 耕地资源的空间格局

以县市行政区为单位把研究区分为西部、中部、东部,采用耕地面积变化量和相对变化率,来分析区域耕地面积的空间变化。由近25a临汾市各区域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对变化率(表1)可知,东西部山区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Rid>1),且西部6县市的变化大于东部6县市,中部5县市区耕地面积的相对变化率较整个研究区平均值小(Rid<1)。

近25a来西部6县耕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永和县耕地面积增加最多;东部6县市耕地面积除翼城县略有所减少外,其余均有所增加;中部5县市区除洪洞县外其余县市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因为2000年临汾市的吉县、乡宁县、蒲县、隰县和永和县5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截至2010年底,临汾市退耕造林5.02万hm2。减少的耕地主要为分布在中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为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近年来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数量有限,大量荒地被开垦种植,从而增加了耕地的面积。但是,工业建设、“房地产热”等造成的“圈地运动”占用了大量耕地,加上生态退耕还林还草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从而导致了耕地的锐减。

3.3 粮食安全分析

由于临汾盆地易遭受旱灾,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都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为3.5a。1985年粮食总产量为131.65万t,2010年增加至175.87万t,增加了44.21万t,平均每年增产2.01万t。

表1 近25a临汾市各区域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对变化率

粮食总产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1985—1987年呈下降趋势,1987年粮食总产量为93.6万t,为25a来最低点,因1986年降雨量最小,仅380mm。1987—1990年呈上升趋势,且1990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50万t,1991年粮食产量有所下降,而1992年战胜了干旱和虫害,实现了粮食增产,成为临汾历史上第6个高产年。1998年战胜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171.50万t,创历史新高。2000年因种植面积减少和1999年旱灾的影响,粮食产量仅120.85万t,2000—2004年粮食产量逐年递增,至2004年达到最高值,产量为172.52万t。2005年受2004年旱情的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仅135.65万t。近年来临汾市粮食总产量总的变化为增加趋势,且与上一年的降雨量密切相关。

由图2可以看出,临汾市近25a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与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85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17.18kg,2008年为407.84kg,减少了9.34kg。国家发改委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目前的消费结构,预测出我国未来30a人均粮食需求量2010年为402kg。由于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及未来食物营养的发展趋势,预计谷物人均直接消费量可能持续下降,肉类、蛋类和奶制品、水产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加。这种对粮食和动物蛋白反向需求发展的现象,增加了谷物粮食的间接需求。

图2 临汾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

4 结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临汾市耕地资源经历了缓慢减少,再增加,然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总体呈增加趋势;但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总量虽有少量增加,但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变化与耕地总面积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从1985年的0.134hm2减少到2010年的0.107hm2,呈减少趋势。

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耕地相对变化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东西部山区相对变化较大,耕地数量增加,而中部平原区相对变化较小,耕地面积减少。山西“十年九旱”,生态环境脆弱,旱灾是导致粮食减产的重要自然因素。耕地—人口—粮食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重视基本农田保护,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数量。在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度高的地区,严格实行耕地“补占平衡”政策,将耕地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提升耕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区域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

[1] 刘彦随,李裕瑞.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0,65(12):1602-1613.

[2] 刘旭华,王劲峰,刘明亮,等.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5,35(11):1087-1095.

[3] 刘彦随,王介勇,郭丽英.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269-4274.

[4] 刘笑彤,蔡运龙.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4):132-140.

[5] 杨忍,任志远,徐茜.宁夏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变化的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2):47-50.

[6] 耿艳辉,闵庆文,成开魁,等.泾河流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与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68-73.

[7] Gómez Sal A,González García A.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use systems in Spain 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ve model[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7,120(1):82-91.

[8] 张素娟,赵先贵,任桂镇,等.江西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及预测[J].土壤,2009,41(1):142-146.

[9] 朱会义,吕昌河.近30年延安市耕地变化的政策背景及其作用机理[J].地理研究,2010,29(8):1510-1518.

[10] 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35-44.

[11] 朱健宁,吴群.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无锡市为例[J].土壤,2008,40(2):193-199.

猜你喜欢

临汾市耕地面积总产量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
临汾市城市形象塑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