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西部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2012-09-06马彩珍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高校课外

马彩珍,王 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高校在教育质量、规范办学、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课程属于公共课范畴,特别是课外体育又属于课外教育,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处于次要地位。民办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其组织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一些与公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不同的特点。本研究试图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影响中西部普通公办和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1.2 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山西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西安外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在籍大学生640人,体育教师100人。

样本抽样方法:在每所高校1-4年级的每一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的16名学生(男女各8人),每所学校抽取64人,随机抽取每所学校的10名体育教师,共发放问卷740份。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先后阅读了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体育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图书馆及网络查阅并搜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及学术论文。

1.3.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理论界的专家、教授以及各高校体育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为问卷设计、研究方法以及课题总体设计提供依据。

1.3.3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及问卷内容。依据社会学调查问卷编制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案、组织程序等要求,在征询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并制定出专家调查问卷,对部分体育界的专家和知名教授进行了两轮调查征询,最终形成教师问卷、学生问卷。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为94份,有效率为96.6%;发放学生问卷640份,回收615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为586份(民办294份、公办292),有效率为95.2%。

(3)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效度:对从事体育理论的专家教授进行了指标内容效度两轮调查咨询。第一次发放专家问卷25份,有效回收23份,有效回收率92%。根据专家教授反映意见,重新整理问卷并进行第二次效度检验,发放专家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回收率90%,各指标认定率都在80%以上。

信度:本问卷的信度检验运用了重测法,随机抽取山西师范大学及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各25名学生进行了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为20天,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用Excel软件处理得出可靠性程度高。问卷的信度符合调查要求。

1.3.4 数理统计法 将所得的全部有效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所有资料、信息和数据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体育理论界专家的访谈及对学生、学校的体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归纳得出对大学生体育参与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体育课教学、学习压力、体育场地与设施、指导者、体育氛围、练习伙伴、体育技术特长、活动组织、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其他。运用频数分布统计其每项的选择率,而后对结果进行排序(见表1)。

表1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按选择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前八位的依次是:体育场地与设施、体育氛围、学习任务压力、专人指导、组织、体育课教学、练习伙伴、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影响公办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位于前八位的依次是:体育场地与设施、组织、专人指导、体育氛围、练习伙伴、学习任务压力、体育课教学、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2 影响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分析

2.2.1 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是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的物质保证。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与合理布局,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而教学环境的优化又是激发大学生学习情感、创造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强化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既是引导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活动的方式,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保障。由表2可知:民办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数量上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民办高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愿望,但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的不足,外加社会的场地设施较少,严重影响了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尽管公办高校较民办高校的场地设施条件优越,但仍未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体育场地设施人均拥有量的标准。表1显示,有53%公办高校大学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民办和公办高校有个共同特点:一是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投入资金不足;二是因为近几年高校扩招造成原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这一点应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表2 民办高校场地设施调查

表3 公办高校场地设施调查

2.2.2 体育氛围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影响体育氛围是指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情感。体育氛围作为一个外界刺激因素,对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体育是融竞争、对抗、合作、娱乐等特点于一体的一种活动。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如果缺少群体氛围,往往难以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当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缺少体育群体氛围时,多数学生会对体育缺乏热情,对体育产生淡漠的情感,体育活动行为也会降低。

体育氛围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影响,表1显示民办高校为43.3%,公办高校为30.9%,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分别排列在第二和第四。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渴望了解体育、认识体育。但是,由于高校宣传体育知识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方面,忽视了体育其他方面的宣传、教育作用,并且部分学校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中,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体育竞赛氛围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因素。完善的竞赛制度和激烈的竞赛场面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开展体育竞赛的频率较低,没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比如举办各种类型的运动竞赛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在此方面,民办高校应加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2.3 体育参与指导者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多数大学生是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的,同时他们渴望得到体育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锻炼的自觉性,需要有人去引导和督促,需要体育教师的悉心指导,根据个人的爱好、体质及身体素质状况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

据调查,民办高校仅有1.2%的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指导,且多是偶尔进行指导。这说明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民办高校没有把体育教师分配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作为指导员,而公办高校的有许多体育教学计划虽然安排体育教师安排去指导,但是都留于形式,使得很多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盲目练习,锻炼效果不佳,达不到目的,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2.2.4 制度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体育科学化、制度化和终身化特征日趋明显。[3]这就要求课外体育活动在管理思路和制度落实上符合上述趋势。有序化的制度要与学生自发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使每个学生在一定的管理制度下,经过反复的身体锻炼,逐步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其课外体育行为变为积极主动地锻炼过程,进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调查显示,在中西部民办高校中,本科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发开展进行的。中西部公办高校中有32%的学校有单项体育俱乐部,其中11%的俱乐部平时安排体育活动。虽然组织体育俱乐部的学校仅为现实公办高校的三分之一,俱乐部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次数也比较少,但反映出公办高校已经积极地加入到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中。

2.2.5 教学评价指标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使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调查显示,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普遍缺乏责任感,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读研究生,二是公办高校退休的老教师,三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专职体育教师。由于民办高校无职称评定权,未建立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诸多原因,多数专职教师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民办高校对专职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的工资福利较低,而分配的工作量却异常繁重。因此,缺少有效的物质激励也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上缺乏合理性,负荷密度大,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强烈的体育参与意识、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更无法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的考核中,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定方面,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不能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使学生的进步得不到认可和表扬。因此,该教学评价对学生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2.2.6 体育兴趣对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倾向。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体育具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社会感情功能和教育等功能,体育运动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健身性、对抗性、娱乐性、竞争性以及竞赛结果的即时性、不确定性和公开性等因素。这些功能和因素的存在很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佳动力。

从表1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没有兴趣的比例都达到22%以上,这说明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竞技体育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近期效益,忽略了对学生体育素质如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运动技能、体育人文知识等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虽然体育考试及格、达标,但体育素质低,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不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更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提倡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强化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能力,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 结语

高校体育的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要对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从组织管理上根据学校实际,在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人力资源等配备上周密地安排,合理地整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组织的作用,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由大学生中的体育积极分子牵头,带领大家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的理念。

[1] 钱杰,蒋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26.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84.

[3] 冯胜刚.课余体育锻炼与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5~48.

[4] 何秋华.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2,5(9):60 ~61.

[5] 王华倬,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90 ~91.

[6] 周文军,等.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4,6(2):92 ~93.

[7] 吴秋林.华东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J].体育学刊[J],2001,7(4):79 ~81.

[8] 姚峰.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1,3(1):91 ~92.

[9] 雷军丽,等.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微观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5):208~209.

[10] 苟定邦等.陕西民办高校体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3):38 ~39.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高校课外
小满课外班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