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

2012-09-06蒋宁杨健科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男女生态度维度

蒋宁,杨健科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主体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主体对体育的参与性,并影响其对体育的参与结果和效能[1]。体育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态度,其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指向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体育态度形成之后又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会对某些体育项目活动需求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反应倾向,成为习惯性的反应,且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态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所接触的重要人物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体育实践活动。学生的体育态度,不仅体现其体育价值观念,而且影响其在体育运动中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主动积极的态度会提高学习效率和动作练习效果,有助于克服困难,忍受挫折。

本研究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旨在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确立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云南民族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一年级和三年级各抽取160人作为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心理测量法 采用《体育活动态度量表》(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简称 ATPA。ATPA模式提出: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测验编制。一种肯定的态度,是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别人进行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态度。积极或消极参加体育活动很容易在ATPA试题中识别。ATPA从社交、身心健康、追求刺激、审美、精神解脱、自我磨练等六个方面考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根据问题是正向问题或负向问题,分别赋值1至5分或5至1分,然后将每个维度的得分加在一起,单独记分,得分越高,说明这一维度的态度倾向越肯定。六个维度的不同得分,反映不同的体育活动态度及其结构。

凯尼恩对体育活动态度六个维度的分类假设在因素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迄今为止,众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了通过对这六个维度的测量能够充分甄别积极与消极的体育态度。

1.2.2 统计分析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框架,首先对调查对象的自然特征情况进行常规统计;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和实验结果的数据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一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

《体育活动态度量表》各维度试题个数及总分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所以在各维度分数比较时,未直接采用平均数(M)及标准差(SD),而是将平均数(M)及标准差(SD)均除以相应维度的题目数后进行比较,分别用M1和SD1表示。

从图1、表1中可以看到,一年级学生在体育态度的各个维度倾向上由高到低排列,男生依次为:社交、身心健康、追求刺激、审美、精神解脱、刻苦训练。女生依次为:身心健康、社交、审美、刻苦训练、追求刺激、精神解脱。男女生区别在于:男生对于社交和身心健康这两个维度的态度虽然社交在前,但却与身心健康基本持平;女生对于身心健康的认知明显高于排在第二位的社交。说明男生在注重体育活动身心健康作用的同时,同样注重体育活动的社交功能,而女生则不然。男生把追求刺激排在了第三位,审美排在了第四位,女生把审美排在了第三位,把追求刺激放在了第五位,说明男生多追求体育运动中的刺激,充分体验体育活动中兴奋和紧张及其特殊的快感。女生体验到更多的则是体育活动的审美能力。刻苦训练和精神解脱这两方面,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加认可体育需要刻苦训练的内涵。精神解脱男女生都排在较后或是最后的位置,可见这方面的体验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并不充分。

图1 一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示意图

表1 一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各维度得分(M±SD)

2.2 大学三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

从图2、表2中可知,三年级学生在体育态度的各个维度倾向上由高到低排列:男生依次为社交、身心健康、审美、追求刺激、刻苦训练、精神解脱。女生依次为身心健康、社交、审美、追求刺激、刻苦训练、精神解脱。男女生区别在于:在社交、身心健康上,男女生的排列位置恰好相反,且男生对于社交和身心健康这两个维度的态度,虽然社交在前,同一年级男生类似与身心健康水平基本持平;女生对于身心健康的认知也明显高于排在第二位的社交。说明虽然存在年级差异,但这可能是性别因素造成的。三年级男生对于体育活动审美和追求刺激功能的位置,审美略高于追求刺激,说明经过两年的成长,男生对于体育活动审美作用的认识已有所提高。排列在最后两位的男女生都是刻苦训练、精神解脱,这再次提示,即便是经过了两年的大学学习与生活,三年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也是一种作为宣泄和磨练意志的身体活动这两方面的价值认知还未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图2 三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示意图

表2 三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各维度得分(M±SD)

2.3 不同年级男、女生体育态度比较

从表3至表6可知,三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相比,乡村男生在精神解脱维度出现明显下降,女生在身心健康维度、追求刺激维度都有了提高,并且城市女生三年级和一年级相比在较多维度上都有提高,但这与预计的经过了两年的体育课程教育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各维度的认识应普遍有所提高还相差甚远。

表3 不同年级的城市男生体育态度各维度平均分的比较(M±SD)

表4 不同年级乡村男生体育活动态度各维度平均分的比较(M±SD)

表5 不同年级城市女生体育活动态度各维度平均分的比较(M±SD)

表6 不同年级乡村女生体育活动态度各维度平均分的比较(M±SD)

三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相比,对体育活动态度各维度的认识在均分的比较上大多有所下降,未发现明显的动态性升高的变化,说明三年级学生还未养成较自觉地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对体育活动态度也未达到同化阶段甚至内化阶段,其原因可能与需要的满足与否有关。

态度是人对对象的一种反映倾向,受个人需要和愿望趋使,凡能满足个体愿望的对象或能帮助个体达到目标的对象就必然产生喜爱的态度。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一切感到新奇,亦有较强的求知欲。体育作为必修课,有关内容、技能必须达标和考试,为了达到目的,态度必然比较积极。而到大学三年级,体育课一旦结业,又由于有较重的专业课学习,内心压力增多,致使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3 结论

(1)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得到学生普遍认可,身心健康在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特征得分中位居前列;(2)大学生体育态度有明显的性别主效应,表现为男生更注重社交、追求刺激,女生更注重审美;(3)对跨年级学生体育态度纵向比较显示,不同年级学生,除女生组个别维度均分三年级高于一年级外,其他各组三年级和一年级相比,普遍有下降趋势。总体情况表明三年级学生体育态度不及一年级学生积极。其原因可能与体育课仅在一、二年级设置有关。

[1] 李书玲.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2] 杨彦龙,许晓明.高等学校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7.

猜你喜欢

男女生态度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学校费心防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