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适时“示弱”的广东

2012-09-06费潇

浙江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浙商着力山区

□ 文/费潇

学习适时“示弱”的广东

□ 文/费潇

既要勇于“示弱”,有不以速度论英雄的战略勇气,更要善于学习,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量质协调发展格局

近年来,江苏经济总量有赶超广东的势头。有人预测,江苏有望在2017年超过广东,坐上GDP总量的头把交椅。对此,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我们现在不打这个仗了,你愿意超就超吧,我们首先要把结构调整好”。汪书记的主动“示弱”,值得当下仍以经济总量为发展目标的诸多地方政府好好总结学习。

与广东情况相似,浙江也遇到了发展瓶颈。2012年浙江或将遇到比2011年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也可学习汪书记的主动“示弱”,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努力确保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

浙江“三十年如一日”的产业结构,虽然为浙江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成为浙江经济进一步提升的束缚。面对当前各种发展挑战,我们既要勇于“示弱”,有不以速度论英雄的战略气魄,更要善于学习,练好发展转型的硬功,着力壮大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量质协调发展格局。

要辩证看待发展速度放缓的两重性。一方面,保持一定增速是硬道理。浙江的经济增长同全国一样,是典型的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和高投资支撑的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老百姓生活并不十分富裕。如果经济无法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如何能及时改善生活水平。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增速放缓或能更好地暴露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如果说高速驰骋的经济列车,既容易掩盖发展中的问题,也等不急我们慢慢调整,那么趁着现在经济列车放缓的间歇,我们或可学习汪氏“示弱”的态度,主动调整运行轨迹,着力针对暴露出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牺牲暂时的“速度”,确保浙江的经济列车能保持长期稳定运行。

当然,我们不是为了“示弱”而学习“示弱”,汪书记的“示弱”并非消极逃避,而是为区域未来发展拓展更大空间。我们更需在着力抓好实体经济投资、努力拉动居民消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之外,立足浙江实际,做好以下工作:

——推进“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互动。大量浙商“走出去”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双刃剑”。一方面“走出去”发展是浙江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发展要素制约下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业与落后产能,为优化提升发展腾挪空间。另一方面,浙商大量“走出去”势必削弱对省内的投资。浙江在经济总量、工业增长上与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的差距逐渐拉大,与河南等后起省份差距越来越小,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总量被赶超。

——加快以“浙商回归”为重点的“引进来”发展战略时不我待。“浙商回归”能带回大量资金、人才等要素,有利于省内扩大实体经济投资;“浙商回归”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资金回流或低水平重复投资,是浙江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提升产业层次的一个重要机遇;“浙商回归”有利于区域均衡化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山区以及农村地区外出闯荡有所成就的浙商,对家乡更具感情,从而有利于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加快发展。

——切实做好“海陆并举”两片文章。积极利用山海两种资源,突破发展瓶颈束缚。开发山区低丘缓坡资源和沿海滩涂资源,拓展浙江发展空间,深入开发山区与海洋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各类相关新兴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陆海联动”,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人才与产业等优势,着力发挥海洋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山区资源要素向城市集聚配置,沿海工商和人力资本向山区拓展,形成沿海和内陆山区联动发展模式,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供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浙商着力山区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山区
着力打造智能石化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外部激励因素对浙商政治参与动机的影响及其途径分析——基于五个地区浙商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