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市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2-09-05许奋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吕梁市枣树红枣

许奋明

(吕梁市林业局)

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五果”。吕梁市属黄河中游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尤其适宜枣树的生长,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一年栽植,多年受益,故有“铁秆庄稼”的美称。吕梁市红枣主要分布于兴县、临县、柳林、石楼等沿黄一带,涉及66个乡镇1 300个村的70多万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长300 km、宽20 km的沿黄13.33万hm2的红枣林带,是山西省最大的优质红枣生产基地,也是沿黄一带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枣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经济效益日益显著。近几年来,无论是栽培品种、种植面积、果品产量及质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替代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从2006年开始,吕梁市全面启动实施了经济林“三大覆盖”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市、经济林富民”,具有吕梁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工程实施多年来,红枣产业开发快速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1.1 品种数量增加

20世纪50年代,吕梁市红枣品种主要有木枣、牙枣、油枣等10个品种,通过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现已发展到60多个品种,其中,木枣、油枣、骏枣、梨枣是山西省十大名枣。“金昌一号”、“赞皇大枣”、“冬枣”等一批全国名枣在吕梁表现优良,产量和质量均较稳定。

1.2 种植面积扩大

50年代,吕梁市红枣面积仅为0.67万 hm2。1978年发展到1.2万 hm2,2000年发展到10万hm2,2011年发展到13.33万hm2。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78-2000年的23 a。

1.3 产量逐年提高

1949年,全市红枣产量仅0.65万t。1978年达到1万t,2004年达到11.2万t,2011年达到28万t。吕梁市历年红枣产量情况见表1。

表1 吕梁市沿黄四县历年红枣产量统计 单位:万t

1.4 品质不断提升

在市场引导和政策推动下,枣农强化了提升红枣品质可增加经济效益的思想观念,强化了红枣产品的品牌意识,采取资金上高投入、管理上标准化、产品上精品化、营销上市场化的科学经营办法,提升了红枣品质,增加了红枣产值,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机红枣(无污染的天然红枣)园区的建设,使红枣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临县启动了2万hm2有机红枣园区建设工程,打造“中华有机红枣第一县”。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全市现已建起红枣加工企业300多个,年加工转化能力8 000万kg,增值2亿元。现已生产打造出枣汁、贡枣等30多种系列产品。

1.5 管理越来越标准化

20世纪50-70年代,农民对枣树放任不管,红枣处于自生自长状态。70年代后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和红枣价格的不断提升,枣农才逐步重视起了红枣的管理,但多是简单的施肥与修剪,属于粗放经营。直到近几年来,全国红枣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吕梁红枣走向集约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之路,实施了红枣园区建设,狠抓了枣树管护,采用工程队和个户管护、集中管护和分户管护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高了管护水平。

2 存在问题

吕梁市红枣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投入不足

地方财政没有把红枣基地建设资金列入预算,缺乏长效投入机制。特别是近几年来,苗木价格较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单位红枣林投入增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红枣林基地建设的速度,还影响工程建设的标准质量。加工企业缺乏资金扶持,在规模扩大、产品升级、市场开发等方面受到制约。

2.2 优良品种比重较小

目前,吕梁市有60多个红枣品种,品种数量较多也比较混乱,没有主打品牌。优良品种的面积仅占全市的20% -30%,70% -80%的红枣仍是老品种—木枣系列,品质较差,价格偏低,发挥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

2.3 重栽植轻管护抚育

个别地方只重视栽植而轻视管理,缺乏严格的管护办法,缺少专门的管护人员和经费。抚育管理不到位,致使枣树生长不良,病虫危害严重,达不到预期产量与高品质。

2.4 集约化经营水平仍然较低

农民科技意识不高,技术推广应用率低,管理不精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红枣品种混杂,品牌效益不高,使得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2.5 红枣抗裂果技术难题仍未彻底解决

在红枣生产中,裂果技术难题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枣农避灾能力弱,如果成熟季节遇到连续降雨,轻则损失30% -50%,重则绝收,严重制约红枣产业的稳定高效发展,农民发展红枣林的积极性受挫。

2.6 龙头加工企业牵动能力不强

全市每年初级加工6 000万kg,深加工2 000万kg,年销售量2.5亿 kg,加工量仅占销售量的32%,且以销售原始红枣为主,转化能力严重滞后。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 发展对策

目前,吕梁市适宜红枣栽植的沿黄一带已基本实现枣树覆盖,今后红枣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是稳定面积,提升品质。在规模上,仍然保持目前的13.33万hm2面积,不宜再新发展成片林。重点是通过实施品种改良和精加工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红枣品质,增加经济收益。年总产量应稳定在28万t以上,年总收入突破20亿元,枣区农民年人均收入起码达到2 000元以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3.1 建立良种采穗圃

2011-2012年,建设红枣良种采穗圃13.33 hm2,年出圃3 000万个优质接穗,按1 hm2嫁接用接穗4 500个计算,年出圃接穗可满足6 666.7 hm2枣树的高接换优。采穗圃品种以当前市场畅销、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吕梁栽植的优良品种为主,品种数量以20-30个为宜。优良品种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选育近几年引进通过试验表现优良的品种,另一方面是继续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良品种加以引进和试验,以提供品纯质优的接穗。

3.2 规模开展品种改良

在建立良种采穗圃的基础上,对全市的红枣老品种进行改良。改良要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和一乡一村规模发展特色红枣的原则,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一县2-3品的红枣特色优势。吕梁市现有老品种—木枣系列面积10万hm2,在未来15 a里,采用高接换优办法,分年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品种改良。在品种改良中,政府要积极宣传引导,出台优惠政策,并进行必要的资金扶持。林业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做好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枣区每村建立改良示范户,每乡建立改良示范村,每县建立改良示范基地,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品种改良工作全面开展。

3.3 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品质

品质的好坏是红枣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吕梁市红枣品质提升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搞好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利用国家高端人才和试验室,在临县、柳林等地建立中试基地,搭建集科研、推广、咨询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平台,培养本地人才,占领国际、国内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阵地。围绕制约红枣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在良种选育、红枣抗裂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在乡村两级成立红枣专业合作社,提高枣农的组织化程度,实施红枣技术人才培训计划,做到一户有一名红枣管理明白人。

二是抓好红枣园区建设和山区枣树管理。红枣园区是为红枣的标准化生产和加工而划定的特定区域,主要特点是集约化种植程度高、标准化管理技术高、产业化发展水平高,因此,园区红枣产量高、品质好、价格高。所以,在红枣产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搞好红枣园区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山区枣树的管理。吕梁市的红枣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以一家一户为主分散经营,缺少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容易造成红枣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受损。在山区枣树的管理上,要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常年服务于田间地头,做到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储藏的“四统一”要求,以提高红枣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三是狠抓精细加工,创建优质产品和知名品牌。对现有红枣产品,要从色、味、营养以及包装等方面着手改进,要求好看、好闻、高营养和亮包装。同时要积极研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

3.4 积极筹措红枣建设资金

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红枣产业的做大做强。要整合农业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财政红枣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投入经济林产业开发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吕梁市枣树红枣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一颗大红枣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我爱家乡的红枣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分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