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天山:毛主席要我们修“天路”

2012-08-30华山周祥新叶瑞祥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7期
关键词:天路塌方天山

华山 周祥新 叶瑞祥

一提到“天路”,人们立刻会想到歌曲《天路》里所唱到的青藏铁路。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新疆天山就有另外一条用鲜血铺就的“天路”——独库公路。它的修通,使天山南北的路程缩短了1000多公里。

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凝视着中国地图上的新疆,浓眉紧蹙:占国土面积1/6的新疆(面积约166.5万平方公里),公路却不足900公里,疆内盛产的石油、棉花、羊绒等物资很难运出去;从天山北坡的油城独山子到天山南坡的库车,必须东绕乌鲁木齐或西拐伊犁河谷;戍边的部队因道路崎嶇给养保障艰难。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周总理以急件形式向毛主席速报,主席阅后,大笔一挥:“要搞活天山,可考虑让部队到新疆修路。”

1974年4月21日,风华正茂的左和鸣、陈小平、朱克吾等546名湖南茶陵小伙子与近3万名担负修筑独(山子)库(车)公路(又称天山公路)光荣任务的人民解放军一起,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天山深处,拉开了修筑独库公路的序幕。

独库公路超过一半以上的地段都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通过,要穿过4座终年积雪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冰达坂(达坂:意为冰雪簇拥的高山),路经5条河流。

左和鸣回忆,当年没有先进的施工机械,只有钢钎和炸药:“横井作业时,我们就在腰间绑根大绳、背上背着炸药爬到绝壁上,悬空吊在悬崖,一只手扶着钢钎,另一只手用游锤打钢钎。在几百米的山崖上每隔10米要砸一个小眼,边砸边爆破,一小段一小段往里推进,最后才打出二三十米深的导洞,有时候一个导洞要打一个月。”脚下是隆隆怒吼的奎屯河:“那次五班副班长刘满堂在飞线(地图上无法实地测量用虚线标出的位置)上作业,天快黑时他腰上系的绳子突然断了,大伙眼睁睁看着他掉进滚滚的奎屯河,眨眼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没了。”忆及吞噬过战友的奎屯河,左和鸣眼泛泪光,可他说2号隧道的施工才是难上加难。

2号隧道位于终年积雪的玉希莫勒盖达坂上,又称哈希勒根隧道(意为此路不通,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隧道),是沟通南北疆交通的咽喉。隧道穿过的山脊海拔3453米,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积雪期,积雪厚度最高达10米且雪崩严重,整个隧道都是冰,即使到了夏季,也不能溶化。隧道里缺氧且极度寒冷,即使是夏天施工也得穿棉袄。高强度的劳动下,战士们身上的棉袄一会儿就湿透了,一天工作下来要换三身棉袄。此外经常有塌方、透水事故发生。在长达10年的施工中,隧道塌方达1000多次,甚至在一顿饭的时间里连续发生塌方13次。

1982年,是2号隧道施工最困难的一年,全年共发生大塌方476次,时任排长的陈小平找到团长王七斤:“把恢复用钢架支撑的任务交给我,完不成撤我的职。”他带领战士们将10多米长的铁轨用电焊焊接住各处尖头,再用大锤将撞木打进岩层支撑起来,然后出渣、挑梁,重新支撑。有时铁轨刚打进去又被塌方压垮了,只好割掉重来。挑梁时由于空间太小,肩膀用不上劲,陈小平就用头往上顶,有时用劲大了,憋得两眼直发胀。苦干22天后,塌方终于被制服,中断了一个月的掘进施工继续进行。

到1983年9月,独库公路(全长562公里)正式通车时,先后有近万名官兵受伤或致残,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两公里半就有一位忠魂守护着。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仅16岁。

(责任编辑/楚文)

(电子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

猜你喜欢

天路塌方天山
神奇的天路
诗一首(4)
天山天池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新疆天山
天山的祝福
长飘带
天路无惧觉者攀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