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区警务铺就油气安全之路

2012-08-26李祖诗通讯员王高明廖关华

中国石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油区江汉治安

□ 本刊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王高明 廖关华

江汉油田建立企地警联防联治机制,构建了覆盖全油区的警务网络,涉油案件大幅度减少,实现了“零打孔”。

全国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企业大要案频发,有关部门连续10年组织开展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但江汉油区1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省部级督办案件,实现了“零打孔”,涉油案件大幅度下降。这与油田构建覆盖全油区系统的油区警务体系密切相关。

警务理念深入人心

陆上油田勘探开发区域分布于旷野之中,工区都在乡村农林业的粮棉果蔬种植区和水产业养殖区,油田企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工厂。由于少数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油田从“工区”到“油区”的生产建设过程中,治安秩序混乱。不法分子在工区或油区内挖路、拦车、大肆盗窃、哄抢原油及生产物资,盗卖贩运原油,阻挠和破坏油田生产,甚至殴打岗位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建设。

2002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一场规模空前的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展开,一直延续至今。2004年,国务院批准13部委联合成立了全国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专门机构,形成全国性长效机制。

和全国其他油田一样,江汉油田成立了以湖北省江汉油田公安局为主力军的油区整治专班。全体参战人员卷起行李进驻油区,在潜江和荆州两大战区开展破案会战。经过集中整治,江汉油区生产治安秩序不断改善。

“过去,油区整治是乱了治,治了乱的恶性循环,如何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油区生产长治久安?我们借鉴当时的农村警务模式,在全国油气田公安系统率先推行油区警务工作机制。油田勘探开发到哪里,我们的警务工作就跟到哪里。”油田公安局局长郑和告诉记者。

□ 江汉油田护油队员踏着夕阳巡逻在井场。王洪江 摄

油区地上种粮棉养鱼虾,地下出原油和天然气,油田勘探开发总是和村民处在同一块地里。少数村民认为地上地下都在我家门口,搞点油卖了没啥。这对企业和岗位工人来说,不仅仅是被盗抢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干扰破坏和阻挠生产,影响油气生产任务和油地经济发展。

采油女工余慧群,在采油队上班20多年,亲历了上世纪90年代王场油区村村烧有土炼油,条条管线有打孔,口口油井有放油的十分混乱时期。“10年前不敢上夜班,开展油区警务,不断整治后,我们女工上夜班不用提心吊胆了。”她爽快地对记者说。

负责钻井一公司生产运行、工农关系协调的汤主任说:“原来搬迁井架受阻一两天是常事,最长十天半月,延长建井周期,不仅影响勘探效益,还直接影响原油产量完成。现在重要的搬迁有民警在现场,一有纠纷就现场协调解决了。”

2002年以前,江汉油区年发案400多起。油区警务机制运行以来,发案逐年下降,如今年发案几十起,发案率下降90%以上。油区警务因此深得油田干部职工的欢迎。

优化油区治安环境

4月25日,2012年“整治油区治安、共建油区平安”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在江汉油田召开。从2002年开始,类似这样的部署会每年召开一次。“利剑”“必胜”等打击行动一个接一个,重点打击哄抢、盗窃原油、破坏电力通信设备等犯罪活动,下发方案,组织专班,强力推进。

打击、整治、宣传三个专班齐上阵,一举侦破多人相互勾结、组织盗窃、哄抢、贩运、销售原油“一条龙”的13人两个团伙案件,刑拘8人。破获哄抢、盗窃原油案件60余起,涉案金额30余万元。

针对土炼油炉不断向油区周边蔓延扩散、且隐蔽发现难、取缔更难的实际,江汉油田常年开展“除瘤”专项行动。2002年以来,共出动车辆667台次、4100多人次,辗转湖北江汉平原、山区,联动当地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先后依法取缔捣毁土炼油厂点196处317座,取缔收油点25处。破获各类涉油、涉气刑事案件126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75人;查处治安案件1293起、处罚438人。拦截贩运原油车辆323台次,缴获原油2200余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900万元。“除瘤”专项行动扩大了油区整治战果,有力打击了非法炼油活动,有效掐断了非法盗运、哄抢原油的销赃渠道。

建立企地警联防联治机制

油田地震、钻井、试油、压裂、采油等作业区远离城镇和基地,过去一旦发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公安机关难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接处警的时间差,有时使一些小的纠纷上升为治安案件,甚至质变为刑事案件,导致停工、停产,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现在,这种被动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

江汉油田以工农共建和企地警联防联治为抓手,形成了定期联席会制度,确立了“服从大局,统一领导,协同作战,互为一体,领导出面,就地解决”的工作原则和联心、联谊、联防、联治、联动,共建、共安、共兴、共荣、共赢的“五联、五共”工作模式。通过与当地政府召开社会治安联防工作会议,及时调整了78个企地三级社会治安联防指挥部和600名成员。

他们建立了油区治安研判体系,对存在突出治安问题的油区,企地双方集中人员、集中时间,进驻油区开展整治。先后对王场油区、老新油区、谭口油区等重点油区进行整治,对各油区出现的拦路堵车、干扰生产、哄抢落地原油等问题,采取提前介入、冷静观察、调查了解、协调沟通、依法调处的“五步调解”法进行防控和整治,确保了油区生产的正常进行。

油田公安局坚持警务跟着施工走,警务围着项目转。2006年谭口稠油会战,民警带着行李与油田保卫部门一起住进野营房,现场调解纠纷、查处案件、保会战秩序,一驻就是半年。

通过10年的实践,油区警务从无到有,在江汉油田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即建立专门的油区警察队伍,向油田生产一线投入警力,使民警扎根一线,服务生产,保卫油区,实现与油田生产建设的“零距离”接触。在湖北省境内有执法权的油区设立派出所,在重点油区布设“油区警务室”;在省外油区或省内重点涉油单位建立“公安特派员室”;在局层面有一名副局长专管油区治安,在治安支队设有油区警务办。派出所有油区刑警队、油区治安队、油区警务队,联动地方公安和涉油单位保卫力量,开展侦查破案、治安案件查处、查处涉油厂点。以油区警务室为平台,将阵地建到油田生产一线,将警务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涉油地方的村组,实行“挂队包村”制,强化油区治安管理,调解工农纠纷,加强治安防范,搞好工农共建。

油区警务内涵外延的不断实践与延伸、丰富,使江汉油田治安环境得以稳定。

猜你喜欢

油区江汉治安
江汉英美术作品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Me & Miss Bee
江汉英美术作品
望江汉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深化机制 整合资源 创新推进油区治安巡逻工作
艺术百家 江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