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发展定位研究——以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为例

2012-08-18田时中李世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8期
关键词:企业化勘查内蒙古

■ 王 伟/田时中/李世祥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据统计,2000年到2009年,内蒙古GDP年均增速达18.7%,是西部12省区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远远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增速。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被业内人士惊呼为“内蒙古模式”。在内蒙古模式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地勘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以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为代表的地勘企业,在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走上了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的发展定位。通过对内蒙古模式的诠释和对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追溯内蒙古模式下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指出内蒙古地勘企业应从经营方向、特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和“走出去”战略等角度进行发展定位。

1 “内蒙古模式”诠释

1.1 宏观经济层面

从宏观层面看,一些人认为制度变迁是内蒙古模式形成的因素,内蒙古自治区制度的建立是促成内蒙古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创新、机遇和人才是形成内蒙古模式的主要原因。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月忠(2009)研究指出,内蒙古发展模式是基于内蒙古近年来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创造了内蒙古发展模式,是对独具特色的内蒙古成功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它包括具有内蒙古发展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生态发展模式等[1]。

我们认为,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内蒙古模式就是内蒙古人民在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过程中,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完善的工业体系,充分发动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生产活力,极力提高科技实力,重视人才,创建品牌,使内蒙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2 地勘行业层面

1.2.1 内蒙古地矿模式

方克定先生(2009)曾这样定义内蒙古地矿模式:“内蒙古地矿模式”的要义是体制改革创新,事企职能分开,资产整合重组,回归主业经济[2]。高岭(2009)认为内蒙古地矿模式的内容是,“剥离了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实行了事企职能分开,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资产整合重组,地勘单位开始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更新了思想观念,理清了发展思路,回归主业并突出了主导产业优势。其重点是以产业化带动企业化改革,以矿产为主线,以矿业权为调节,促进商业性地质矿产工作探、采、选、冶、深加工一体化发展。”[3]

1.2.2 内蒙古模式与云南、浙江、安徽模式比较

表1 内蒙古模式与云南、浙江、安徽模式比较

自国办发[1999]37号文提出要求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改革以后,全国各地的地勘企业加大了改革与发展力度,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行业特色的模式。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地勘单位的发展模式与基本做法(见表1),以便与内蒙古模式做出对比。

1.3 评价内蒙古模式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的内蒙古模式是地勘行业的内蒙古模式形成的时代背景,地勘行业的内蒙古模式充实了宏观经济层面的内蒙古模式的内涵,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在内蒙古模式背景下,内蒙古地勘单位不失时机地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改革,把地勘单位全部推向市场,迎来了地勘行业发展新的春天,造就了内蒙古地勘模式。

2 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发展态势

2.1 地勘企业的由来

地勘单位是生产性事业单位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指专门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组织,是地勘行业的基本单位。其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各省级地勘局及其领导下的地质队。这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具有典型的政事、政企不分的特征,具有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地勘企业是指地勘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向企业转化、改制而形成的企业。地勘单位通常改制成地勘企业,包括国有地勘企业、商业性地勘企业等。

2.2 内蒙古地勘单位企业化改制

2.2.1 改革背景

2005年3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将内蒙古地矿局、有色地勘局和煤田地质局列入经营性和从事有偿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企分开和事业单位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实行转企改制的改革试点。2005年4月12日,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关于自治区地勘局、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推进企业化改革的意见》,从而启动了三个属地化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的进程。2006年5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地质勘查工作走上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的发展轨道。

2.2.2 改革概况

(1)内蒙古地勘单位改革总体要求。将三支地勘队伍所属学校的人员、资产、经费,下划到所在地管理;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经费分开管理;在职人员经费包干,自负盈亏;扩大用人自主权;地勘单位内部要实行企业化管理,整合优良资产,发展优势产业;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对地勘单位的领导和管理。

(2)内蒙古自治区地勘单位改革措施。自治区政府组织推动、直属地勘系统全员参加企业化。实行事企分开,采取转让、拍卖、租赁、兼并、关闭等多种形式,实现主辅分离,同时建立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

(3)改制后内蒙古地勘企业经济水平。通过改革,内蒙古逐步形成了“资源就地转化”为核心的“重化工+深加工+大国企”经济发展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内蒙古三大地勘局有42个地勘单位,职工26793人,总收入7.68亿元,利润0.077亿元,经营性收入3.38亿元,2008年,三大地勘集团已经完成收入67.5亿元,实现利润8.68亿元,经营性收入62.64亿元。内蒙古三大地勘集团近5年经济发展情况见表2。

3 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定位

3.1 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88年,正式经营于2000年,注册资金1850万元。起初公司业务仅局限于工程勘查和地基基础施工,2003年以后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2005年开始进入地质勘查市场。公司由地勘工程项目起家,在煤炭勘探项目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公司产值为3亿元,利润及节余为3000万元,利润率为10%。2007年公司产值为2.8亿元,利润及节余为2500万元,利润率为8.3%。2008年公司产值为4.5亿元,利润及节余为4000万元,利润率为8.9%。

借助于内蒙古模式的东风,得益于区位优势、人才支持和政策支持,该企业才能够在地勘行业中迅速崛起。

表2确内蒙古三大地勘集团近5年经济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1)依托区位优势,该公司在加大区内地质找矿力度的同时,积极介入周边国家的资源勘查和开发。2008年公司投资4000万元参股了阿尔及利亚ELEBA TE铜矿,投资200万美元在蒙古乌兰巴托市注册了阿尔泰兴安有限责任公司,使公司的效益和影响力上了一个台阶。

(2)利用内蒙古模式创造的人才优势,公司2008年初招聘了32名地质、物探、水文、计算机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的加盟使公司的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并逐渐成为公司地勘技术中坚力量。截止2009年8月30日,公司员工总人数342人,在编59人,占17.3%,注册人员97人,占28.4%,聘用183人,占53.5%,实习生3人,占0.9%。其中,男员工282人,女员工60人。

(3)抓住政策机遇。例如,公司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坚持走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一体化路子,稳定发展工勘岩土施工业””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增强公司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3.2 未来定位

通过对内蒙古地勘单位改革和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内蒙古地勘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位。

3.2.1 经营方向定位

经营方向定位常常包括单纯生产型,或生产经营型,或科技、生产、贸易一体化集团经营型,或搞连锁超市经营、特色经营、夫妻店坊、预约经营,等等。内蒙古地矿局改制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集团后,其经营方向相当明确。重新组建的矿产勘查开发研究院负责矿产勘查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由四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的地勘单位经营,探矿工程队负责探矿工程施工,地矿勘查开发研究院则负责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测绘工作由同样有地勘单位属性的内蒙古地质测绘院负责。而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从地矿局独立出来,实施企业化改革,不再保留地勘单位属性,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

3.2.2 特色经营定位

特色经营上,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2006年完成煤田地质勘查项目12项,合同金额1.75亿元。在矿业开发方面,公司力求从“打工者”身份尽快转变为资源的真正拥有者,实现“勘探、开发、采选、冶炼综合发展”。因此,内蒙古地质工程总公司未来的发展定位就是继续保持公司的特色,维持“工程勘查稳定、地质勘查扛大旗、矿业开发是未来”的基本方向。在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内蒙古资源型企业的特色,依托矿产资源,但又不依赖矿产资源,走特色经营之路,在地勘企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经营的地勘企业。

3.2.3 可持续发展定位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从本质上来看,内蒙古地勘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是需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才能快速成长的企业。基于大部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企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谋求本企业的可持续性、永续性发展,追求综合效益,以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需要由追求单纯利润增长向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转变,构建企业闭环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这样,地勘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壮大,持续发展。

3.2.4 管理模式定位

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有多种,如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或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或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方式,不管如何选择都应有明确的定位。在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找准管理模式,还应该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例如,企业管理综合性创新,企业某一管理领域中的综合性创新,管理方法手段等综合性创新,综合性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如前文提到的云南、浙江、安徽以及内蒙古在地勘单位改制过程中各自形成的云南模式、浙江模式、安徽模式以及内蒙古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创新。

3.2.5 “走出去”战略定位

自然资源对于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无可替代,自然资源的多少以及禀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成长。地勘企业除了从自身出发,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开采率、利用率以及三废的再利用之外,还可以从世界市场中寻求资源以支持企业成长。对于地勘企业来说,“走出去”战略定位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可行的。“走出去”战略定位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也是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因此,在内蒙古模式下,地勘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应着重“走出去”战略定位,以最终实现地勘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国际化经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4 总结

内蒙古模式为地勘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内蒙古地勘企业应牢牢抓住机遇,把握政策,做好经营方向、特色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定位,同时定位好地勘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只有做到这些,地勘企业才会借内蒙古模式的东风,迅速成长、壮大。当然,地勘单位无论采取何种定位,都应恰如其分,既不可好高骛远、水中捞月,也不可谨小慎微、裹足不前,应将前瞻性与发展力紧密结合,勇于攀登,才能达到可望可及,真正实现地勘企业产业化发展、可持续成长、国际化经营等战略目标。

[1]姜月忠.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思考[J].北方经济, 2009(1):22-23.

[2]方克定.“内蒙古地矿模式”总结[N].地质勘查导报, 2009-07-09(7).

[3]高岭.关于内蒙古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14):10-11.

[4]王希凯.地勘单位改革与管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企业化勘查内蒙古
《自由》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