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风止痒润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分析

2012-08-18甘文权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抓痕润肤血虚

甘文权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瘙痒为主的老年性皮肤病。现代医学研究本病多由年老皮肤退行性改变,其皮脂腺,汗腺机能低下而皮肤长期干燥所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病程长,治疗棘手,往往缠绵难愈。笔者近年来自拟纯中药祛风止痒润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5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9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60~76岁,平均(67.3±8.5)岁,病程 6个月~ 15年,平均(3.95±0.68)年;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1~78岁,平均(68.2±8.1)岁,病程8个月~14年,平均(3.97±0.6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自拟祛风止痒润肤汤,药物组成:当归12 g,生地 18 g,赤芍 12 g,川芎 12 g,玉竹 15 g,白蒺藜 15 g,白鲜皮15 g,地肤子 15 g,防风 12 g,何首乌 12 g,蝉衣 10 g,乌梢蛇 15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中晚3次分服。若顽固不愈者加全蝎6 g,桃仁、红花各6 g,心烦不寐者加酸枣仁12 g,琥珀3 g;大便秘结者加枳壳10 g,火麻仁18 g。

1.2.2 对照组 氯雷他定10 mg,口服,每日1次。维生素E 0.1 g,口服,每日2次。维生素C 0.1g,口服,每日3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忌食海鲜、鱼虾、辛燥等刺激性食物,忌热水浴,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加重病情。

1.3 疗效标准

治愈:皮肤瘙痒症状消失,无新的抓痕,睡眠正常。停药6个月无复发;显效: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只是偶作瘙痒,但对生活和睡眠无影响,且停药后半年内症状未见加重;有效:皮肤瘙痒症状减轻,皮肤抓痕较前减少,对生活和睡眠有轻度影响,需持续药物治疗;无效: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治疗前后各年龄段的疗效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69岁,退休干部。2011年2月30日就诊。患者因反复全身瘙痒2年余,加重1个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曾在多家市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服中西医药治疗,中药用方不详,西药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赛庚啶、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外用了皮炎平、皮康王、无极膏、复方吲哚美辛酊等重药物,内服外用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见躯干、四肢泛发瘙痒,遍布抓痕,无风团、红斑及明显丘疹,伴见心烦不安,形体消瘦,夜间瘙痒加剧,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辨证为阴血不足,血虚风燥,治以滋阴润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方用祛风止痒润肤汤治疗,药物组成:当归 12 g,生地 18 g,赤芍 12 g,川芎 12 g,玉竹 15 g,白蒺藜 15 g,白鲜皮 15 g,地肤子 15 g,防风 12 g,何首乌 12 g,蝉衣10 g,乌梢蛇15 g,甘草 6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中晚3次分服。上方服3剂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来复诊,仍守方治疗,上方连续服用2周后,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抓痕消退,心烦便秘等症状明显改善。后患者离开本地,外出6个月,诉病情未复发。

4 讨论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常见,病程长,病因复杂,病情顽固,常规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本病属中医学“瘙痒”范畴,古代文献早有记载,《诸病源候论》称之为“风瘙痒”“痒风”。《外科证治全书》称本病“痒风”,指出其特点“遍身瘙痒,并见疥疮,搔之不止”。《病机十九条》曰“诸痛痒疮,皆属于风”。由于本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虚热内生,肌肤失却濡养所致。阴血不足,则血虚风燥,皮肤失濡养则干燥脱屑瘙痒,搔之过甚则遍体抓痕,血痕。外因则由风、燥、湿热等外邪乘隙侵袭,阻于皮肤经络,导致阴阳失和,营卫不调,病久则化燥伤阴,故“血虚风燥”乃本病反复发作之病机关键。故治疗上,自拟祛风止痒润肤汤方,集中体现了养血活血、通络润燥、搜风止痒之功效。

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润肠通便,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君,赤芍祛瘀通络、清热凉血,川芎活血行气,玉竹滋阴生津,首乌补肝肾、解毒益精血,白蒺藜疏风止痒,蝉衣祛风解痉,透疹止痒,乌梢蛇搜风、通络解毒,防风祛风止痉,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地肤子清热利尿止痒,甘草解毒清热,缓急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滋而不腻,补而不滞,全方调配适度,充分体现了“滋阴润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效,此亦切中了老年性皮肤瘙痒“血虚风燥,皮肤失养”之病机,若临床再随症加减,就更能有的放矢,收获良效。

使用本方治疗的同时,还应注重饮食,衣着四时调养,即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穿衣戴帽以棉质、天然蚕丝为佳,洗澡避免碱性皂,适当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御外邪能力,此亦为消除病根之重要保障。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5.

[2]骆伟雄.润燥止痒胶囊治疗不同年龄段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2):116-117.

[3]陈可儿.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9):592.

[4]李德梅、李敬会.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55.

[5]谢静、刘丽芳.润肤止痒乳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2009,16(6):489.

[6]李瑞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2):49-50.

猜你喜欢

抓痕润肤血虚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润肤剂在炎症性皮肤病护理中应用的文献汇总分析
手臂上的抓痕
润肤剂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血虚≠贫血
敲打
抓痕集之五
血虚≠贫血
正确对待老公背上的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