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教育不应是“普世”的

2012-08-16

环球时报 2012-08-16
关键词:普世竞技传统

刘仰

国民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近日,这个很普通的词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中国局部地区成为热门话题,关键在于对国民教育的理解,尤指对国民教育内容的理解。

以往我们对于国民教育的内容很少明确化,比较多地关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分科设置。对于每一分科的内容,以及国民教育的整体目标缺乏清晰界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关。

国民教育的内容首先关系到对本国历史、传统的认定。这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不是问题,充分肯定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是每个国家国民教育的必然。对于中国来说,过去这方面也不是问题,但是到了近代以后,西方中心论占据了主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思潮甚嚣尘上,因而在国民教育这部分的内容上就出现了混乱。要么是不提某些重要的历史内容,例如孔孟之道;要么是删去某些重要的历史内容,例如岳飞;要么是以西方中心论来错误地评价中国历史和传统。于是在国民教育的内容中,似乎只留下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尊师重道、孝敬老人等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也常常处于次要的地位,以至于《三字经》这种古代蒙学知识,如今需要大学教授在电视上以娱乐的方式来讲解。虽然可以把它看成是亡羊补牢,但毕竟反映了国民教育内容在对待中国传统问题上的长期轻视和混乱。

国民教育中也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不大的,例如体育教育。我们现在的体育教育除了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几乎都以竞技体育为模板。广泛开展竞技体育的好处当然很多,但对于国民的健康而言,可能更容易受益的是日常能够坚持的群众性健身运动。另外,多教授一些能使人终身受益的健康知识,应该成为体育教育的内容。

国民教育中,以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当意识形态出现混乱时,这方面的内容也容易混乱。有人提出国民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普世”的,但以“普世”来规范国民教育的内容,对于各国来说都不太可能。国民教育的内容一定是由本国自己决定的,恰如每个国家包括小语种国家在内,最基本的语言教育还都是本国的语言,而非“普世”的英语。

当前有人提出国民教育的内容问题。但提出这一问题的人,他们所希望的解决方式并非国民教育真正的内容规范问题,而只是狭隘的意识形态分歧。这使得他们提出正确的问题,却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作者是北京知名学者)

猜你喜欢

普世竞技传统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少年力斗传统
普世价值论
花与竞技少女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国须参与全球价值体系重建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