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情境牡丹鹦鹉鸣叫的特征及节律研究

2012-08-16叶晓阳高益询林婉纯陈晓珠韦美佳李东风

关键词:鸣声雄性鹦鹉

李 兰,叶晓阳,高益询,林婉纯,陈晓珠,韦美佳,汪 滢,李东风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

随着生物声学的兴起,鸟类声学研究不断发展[1].20世纪 40 年代,Cornell大学的 BRAND 首次将鸟声转换为短波来记录海鸟的鸣声[2].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对鸟鸣声研究,借助于傅立叶分析仪可以对声音信号进行多参数的定量分析,包括时间、声强、频率之间的二维和三维关系,使得对鸟声的研究进入了智能化阶段[3].鸟声研究涉及到分析鸟声的时间差异、地域差异、种间和种内差异,鸟类系统分类和鸟鸣识别机制,鸣声与鸟类行为的关系等[4].

目前对于鸟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鸣禽类,很少有关于亚鸣禽类的研究.而鹦鹉属于亚鸣禽,其发声学习记忆与鸣禽有很多相似之处.杨红振等[5]研究了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鸣声发育的5个阶段,为进一步揭示鸟类发声学习记忆的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声学证据.

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针对成年牡丹鹦鹉在不同情境下的鸣叫特征及节律开展研究,为成鸟的鸣声行为提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成年牡丹鹦鹉15只,雌雄不拘.90~120 d龄,购于广州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牡丹鹦鹉的饲养选用金属笼,长宽高各为40 cm.每个笼舍养1只.

mp3、佳能数码相机、电脑、声音处理软件Cool edit2000和声学分析软件wavesurfer.

1.2 实验方法

实验分为3个小组:单雄组、单雌组、雌雄组,并设重复组,保证2组所处的环境基本一致.

每天录音分为 3个时间段:08:30—10:30,12:30—14:30,18:00—19:00,一天持续时间 5 h.每一小段录音为20 min(单雄或单雌,独处)和10 min(雌雄一起,共处)一次,保证录音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组和重复组的录音时间分别为7 d.

录音期间观察鹦鹉行为,记录叫声和对应的行为.录音结束后,对其进行解剖,鉴定雌雄.

1.3 声音分析

对鸣声的分析从时域和频域2个方面展开.

时域分析主要是指脉冲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声强图、语图和波形模式图中分析主要参数:音节库的数量和组成,声长(sound length,SL),间歇(interval time,IT),每单个音节的脉冲个数(pulse group,PG),脉冲持续时间(pulse duration,PD),脉冲间隔时间(interlude of pulse interval,IPI).从声强图中了解鸣声的间歇起伏情况.语图能读出音节组成和数量,直观的得到陪音等参数,颜色深浅表示能量带的大小.波形模式图能计算和测量出音节声长、间歇时间,可将单个脉冲展开,计算每单个音节的脉冲数、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时间等参数.

频域分析主要是指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频谱图描述了鸣声的频率结构及频率与该频率鸣声幅度的关系.功率频谱图分析主要参数: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FR),主频率(principal frequency,PF),主频最大值(main peak frequency,MPF),相对幅值(relative amplitude,RA).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鸣声结构分析

鹦鹉的一次鸣叫为一个音节,而音节是由数目不等、强度不同的脉冲组成,脉冲是鸣声结构的基本单元,多个音节构成音节组(音组).脉冲、音节、音组可以说明不同种类的鸣声以及同种不同类型鸣声的结构特征.

分析同一只鸟3种不同类型的鸣叫特征,并对时域和频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图1是牡丹鹦鹉鸣声中最常见的3种脉冲图.间为106 ms.音节中只有基本音(BS),且频率范围在0.6 ~5.6 kHz,能量较高的主要集中在 2 ~4 kHz,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频域特征:能量主要集中在2~3个能峰上,频率范围为55~16 021 Hz,基频f0为55 Hz,相对幅值为-27 dB,主频为2 846 Hz,相对幅值为 -19.4 dB.

图1 牡丹鹦鹉常见叫声示意图Figure 1 Normal call signals of Psittacula agapornis

2.1.2 双脉冲鸣声(double-pulse call,DPC) 时域特征:单个音节包含了2个脉冲数,且第1个脉冲较大,第2个脉冲较小,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128ms和62 ms,脉冲间隔时间为56 ms,所以听起来是大小声.音节中每个脉冲只有基本音(BS),且频率范围在0.3 ~5.0 kHz,能量较高的主要集中在 1.6 ~4.5 kHz,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频域特征:鸣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3~5个能峰上,频率范围为55~16 691 Hz,基频 f0为 55 Hz,相对幅值 -28.4 dB,主频位于3 237 Hz,相对幅值为-18.4 dB.

2.1.3 多脉冲鸣声(multiple-pulse call,MPC)时域特征:单个音节包含了20个脉冲数,脉冲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相差不大,分别为40~50 ms和45~55 ms,每个脉冲大小和形状相似.音节中每个脉冲只有基本音(BS),且频率范围集中在2~4 kHz,基本音的能量呈中间大两端低的趋势.频域特征:鸣声的间歇起伏比较有规律,鸣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个能峰上,频率范围为242~16 554 Hz,基频f0为 44 Hz,相对幅值 -31.6 dB,主频位于 2 472 Hz,相对幅值为 -17.6 dB.

2.1.4 3种不同鸣声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比较

3种鸣声的时域呈现不同特征.其中单脉冲鸣声的脉冲持续时间最长,双脉冲鸣声其次,多脉冲鸣声最短.单脉冲鸣声的脉冲持续时间接近于双脉冲鸣声的第1个脉冲,多脉冲鸣声的脉冲持续时间接近于双脉冲鸣声的第2个脉冲.

3种鸣声的频域特征基本一致,差异不大,说明牡丹鹦鹉的叫声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2 雄性与雌性鸣声比较分析

雄性和雌性的鸣声存在着差异.在多脉冲鸣声中,雄性的脉冲数在10~20个左右,而雌性的脉冲数一般是在10个以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一次叫声持续的时间不同.在频域特征上,主频的相对幅值雄性高于雌性,听起来雄性的鸣声响亮,声带比较宽,强度大,雌性的鸣声清脆,声带比较窄,强度小.

在鸣叫的过程中,雄性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单、双、多等3种,其中多脉冲鸣声出现次数较多,持续时间久,一般是与单、双脉冲鸣声交替进行.雌性鸣声种类比较少,包括单、双2种,偶有多脉冲鸣声,持续时间短.

2.3 鸣叫节律分析

实验设独雄或独雌(独处)、雌雄混合(共处)2种情境,鸣声的分布呈独雄>独雌>雌雄混合,雄性的鸣声最多,雌雄混合的鸣声最少.在一天早、中、晚3个时间段中,鹦鹉的鸣声呈早>中>晚分布(图2).

图2 牡丹鹦鹉早中晚鸣叫节律Figure 2 Call rhythms of Psittacula agapornis

2.4 独处与共处鸣声结构分析

独处时的鸣声和共处时的鸣声大部分是相似的,只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脉冲持续时间.在独处时,雌性和雄性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83、89 ms,比较接近;在共处时,雌性和雄性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71、153 ms,差异比较大.所以,表现出来的鸣声特点为,雄性的声音响亮有力,强度大,雌性的声音清脆略带沙哑,强度小,类似于双脉冲鸣声的“大小声”,但脉冲的间隔时间不一样.

3 讨论

3.1 3种不同鸣声结构与相应的行为特征

牡丹鹦鹉的鸣声主要包括3种:单脉冲鸣声、双脉冲鸣声和多脉冲鸣声.时域存在明显的差异,频域几乎相似,与鸣叫时的行为有关,与自身的发育程度有关[6-7].

单脉冲鸣声行为特征:脖子略微向前,上下喙张开,时间比较短暂,张开的幅度越大,叫声越大,是牡丹鹦鹉叫声中常见的一种.所以单脉冲鸣声听起来响亮,每声清脆有力,即发出“qiu”这种声音.

双脉冲鸣声行为特征:脖子略微向前伸展,上下喙张开,第1声张开幅度比较大,结束后上下喙闭合,在没有完全闭合时发出第2声,有时伴随着翅膀和尾羽的抖动.所以双脉冲鸣声听起来节奏有变调,大小声.即发出“qiu qiu”这种声音.

多脉冲鸣声行为特征:脖子斜向前伸长,上下喙张开且幅度比较大,全身随叫声而颤抖,有时伴随着翅膀和尾羽的抖动.所以多脉冲鸣声听起来节奏平稳有周期性,鸣声高锵,清脆响亮,短急而匀称.即发出“qiu qiu qiu qiu qiu”这种声音.

3种鸣声在时域上存在差异主要与牡丹鹦鹉上下喙张开的幅度有关.单脉冲鸣声,喙张开幅度最大,时间最长;双脉冲鸣声,第1个脉冲时张开大,第2个脉冲时略微闭合;多脉冲鸣声,喙一直保持着半张半合的状态.

3种鸣声在频域上几乎相似,没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牡丹鹦鹉年龄是在90~120 d之间,处于完美鸣声期,鸣声趋于完美状态[5].

3.2 鸣叫节律

实验设独雄,独雌或雌雄混合3种情境.鸣声的分布呈独雄>独雌>雌雄混合,雄性的鸣声最多,雌雄混合的鸣声最少.一般来说,雄性主要靠鸣声来吸引雌性,有利于繁殖后代,所以雄性的鸣声比较多且复杂.单独放置时的鸣声比混合放置时的鸣声多,主要是因为单独一只时,有孤独和不安全的感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需要依靠鸣声来召唤同伴,所以此时的鸣声又叫召唤声.当雌雄混合放置时,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这种声音又叫对鸣声.鸣叫时,一般是雄鸟在前,雌鸟在后,2种声音交替进行.与其相应的行为也比较一致,比如一起啄食,一起喝水,一起抖羽,一起攀爬等.

在一天早、中、晚3个时间段中,鹦鹉的鸣声呈早>中>晚分布.在18:00—19:00这个时间段中,在前30 min鸣声还比较多,但到后30 min鸣声明显减少,几乎没有,导致晚上这段时间的鸣声偏低.这主要因为18:30开始,天色逐渐变暗,鹦鹉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所以鸣声数量明显减少.

国内外学者在鸣禽类鸣声的研究方面有较多的报道[8-10],但有关亚鸣禽类的研究较少.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有关亚鸣禽类鸣叫特征及其行为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1]刘如笋,俞清,雷富民,等.鸟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DOUPE A J,KUHL P K.Birdsong and human speech:Common themes and mechanisms[J].Annu Rev Neurosci,1999,22:567-631.

[3]雷富民.鸟类鸣声在鸟类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初探[J].动物分类学报,1999,24(4):461-466.

[4]雷富民,王钢,尹祚华.鸟类鸣唱的复杂性与多样性[J].动物分类学报,2003,28(1):163-171.

[5]杨红振,李东风,蒋锦昌.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的鸣声发育[J].生物物理学报,2006,22(2):101-109.

[6]王爱真,雷富民,贾志云.雌性选择与雄鸟鸣唱的进化[J].动物学研究,2003,24(4):305-310.

[7]姜仕仁,丁平,诸葛阳,等.白头鹎繁殖期鸣声行为的研究[J].动物学报,1996,42(3):253-259.

[8]韩轶才,姜仕仁,丁平.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04,25(2):122-126.

[9]韩联宪,杨岚.白腹锦鸡的声谱分析[J].动物学研究,1988,9(2):127-132.

[10]雷富民,赵洪峰,王爱真,等.中国大杜鹃的鸣声[J].动物学报,2005,51(1):31-37.

猜你喜欢

鸣声雄性鹦鹉
聪明的鹦鹉活得长
小鹦鹉
口袋(外一首)
自制乐器
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熟辣烘鹦鹉
扬子鳄幼鳄求救鸣声声谱特征及个体签名
笼中的鹦鹉
萌物
饲料无酶褐变对雄性虹鳟鱼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