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2012-08-15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湖南长沙410013肖松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后壁核分裂肉瘤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 (湖南 长沙410013) 王 欢,肖松舒,曾 飞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 (湖南 长沙410013) 王 欢,肖松舒,曾 飞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足月产1次,无早产,孕4个月引产1次,流产3次,现有子女1人。因自觉腹部包块1年,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半年于2010年7月5日入院。妇科检查示:子宫前位,增大如孕4+月大小,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清CA125、癌胚抗原 (CEA)、甲肿胎儿球蛋白 (AFP)水平正常。妇科彩超示:子宫前位,11.5cm×8.8cm×11.3cm,后壁探及大小为8.7cm×8.5cm×9.2cm高回声结节,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双附件未探及明显异常。CDFI示:子宫后壁高回声结节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2010年7月7日行宫腔镜检术,宫深8cm,宫腔形态正常,内膜薄,腔内见一节育环。2010年7月8日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瘤体位于后壁肌壁间,直径约10cm,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术中剖视见子宫后壁约一直径10cm肿块,灰白色,质软,黏稠胶状,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晰;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增生活跃,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多灶性坏死,核分裂像约1~2个/10HP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ct(+),平滑肌动蛋白 (SMA,+),Vimt(+),普通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抗原 (CD10,-)。术后给予顺铂联合阿霉素静脉化疗共6个疗程。患者现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2 讨 论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肉瘤,1982年由King首次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外报道29例,国内仅有7例,本文作者报道1例。文献报道本病发病年龄从20~79岁不等,首诊多因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或盆腔包块,可伴有阴道排液;大小多为2~30cm,本组患者1年前自觉有腹部包块,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现包块半年后出现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术前患者血清CA125无升高,但B超提示有丰富血流信号。子宫平滑肌肉瘤诊断取决于3个标准,即核分裂相 (≥5/10HPF)、细胞不典型和浸润。但黏液性平滑肌肉瘤核分裂相少或无细胞异型性,组织学外观良性,而生物学行为却高度恶性;一些患者术前可有血清CA125增高,但其重要肿瘤标志物尚不清楚。该患者手术前后CA125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须与子宫肌瘤黏液样变性相鉴别。后者发病率高达13%,而前者极罕见。两者鉴别主要是子宫平滑肌瘤黏液样变性无浸润和细胞异型性。本病易误诊为平滑肌瘤黏液样变性,因此术中冰冻切片对手术无指导意义,这将导致手术不完善和增加再次手术机会。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多数报道位于子宫肌层,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切面呈黏稠胶冻样,灰白色;镜下间质内见大量黏液样物质及少量细胞,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少 (<5/10HPF)。该病罕见,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手术治疗以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多见,术后可行放疗及化疗。但低有丝分裂率和丰富的细胞间黏液提示肿瘤可能对放化疗无效,故该病患者术后需密切随访。

猜你喜欢

后壁核分裂肉瘤
超高速撞击球形压力容器后壁损伤破坏试验研究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开放式手术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组织填充乳突修复耳道后壁的临床效果观察
病理性核分裂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