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技术

2012-08-15王海龙

商品混凝土 2012年9期
关键词:砂率外加剂骨料

王海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体量不断增大,混凝土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材料之一。控制混凝土质量,首先要控制混凝土标号,高标号混凝土会产生裂缝,为了保护钢筋骨架,预防产生混凝土裂缝,我们应该做到哪些?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要想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当先了解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即了解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迅速增加,同时也丧失了较大的应力松弛能力。虽然混凝土的收缩没有增加多少,甚至有所减少,但由于弹性模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收缩应力大大增加,最终造成混凝土早期开裂。要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不但要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要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提高早期应力松弛能力,而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提高早期应力松弛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2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技术措施、材料措施以及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壮大,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也会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部门所需,在体形上、功能上千变万化。尤其是建筑物的体形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建筑物就容易发生变形和位移,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设置了各种类型的构造缝,并结合建筑物自身的结构类型、设计所采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现场施工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设置构造缝,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的目的。

2.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其品种优先选择的顺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不同用途、不同环境所使用的水泥,应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例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就应选择低热水泥。

(2)掺和料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的掺和料中优先选用Ⅰ级或Ⅱ级粉煤灰。

(3)外加剂的选择。外加剂的选择与气温的高低、场地的远近以及混凝土运用的地方等有关系。选择的外加剂一定要与水泥的化学性能相适应,如选择多种外加剂时,要看各种外加剂之间的化学性能是否相匹配。

(4)细骨料的选择。混凝土中细骨料的选择即为砂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泥量、泥块含量符合要求以及颗粒级配良好的细骨料。当细骨料级配较差时,应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细骨料进行颗粒级配,从而达到良好的级配效果。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取含泥量小于 1.5%、含泥块量小于 0.5%的中砂。

(5)粗骨料的选择。粗骨料的选择即为碎石等骨料的选择,要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无论选择何种骨料,都应选择粒形好空隙率小、针片状含量少、级配良好的粗骨料。

(6)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和(或)阻裂的有机聚合物(如聚丙希、尼龙类纤维等),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2 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1)水泥用量。在配置混凝土时,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只要其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即可。通常水泥含量应符合这样一个范围: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为 150㎏/m3~450㎏/m3,高强混凝土中水泥及掺和料总量应不大于550㎏/m3。

(2)水灰比。水灰比应适当,宜为小 0.55。 如采取特殊的措施,水灰比可另行调整。

(2)改进变化环节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力度;①细化管理流程,分别从矿、科、队三级进行分类,对照变化环节性质覆盖率达到100%;②细化了组织程序,分别从时间、到位人员、组织措施均作了具体要求;③细化了奖惩标准,分步制定奖惩标准,实现奖惩平衡,突出正向激励;④建立变化环节目标化考核制度。

(3)砂率。砂率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砂率过小,流动性不够;砂率过大,会发生离析现象。配制混凝土时,在满足混凝土工作要求前提下宜降低砂率。

(4)掺和料。在混凝土中宜加入Ⅰ级或Ⅱ级粉煤灰,其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 20% 以上,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当需掺入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

(5)坍落度。坍落度的控制也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坍落度过大,容易流出浇筑,但也会因为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所以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

3 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措施

(1)混凝土配制前,应先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实验室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配制出所需混凝土强度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搅拌前,要将混凝土原材料根据施工配合比进行过磅计量,并要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大小做适当的调整;混凝土搅拌时应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配制好后其坍落度不宜过大,特别注意的是严禁在搅拌机以外二次加水搅拌。

(2)混凝土浇筑时,为了能够达到其设计强度,混凝土需要进行振捣。为了防止漏振、欠振或过振,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浇捣的位置和时间。

(3)对于楼板混凝土,为避免因早期失水出现裂缝,可以在其浇筑完毕后并赶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振捣器对混凝土再次进行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再次搓毛和抹压混凝土表面。

(4)对于相邻两构件或结构混凝土,其断面相差较大,应先浇筑较深的混凝土部分,再根据当时气候条件静停 0.5 h~1.5 h,然后再与较浅部分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6)在浇筑混凝土后浇带(缝)时,模板支撑体系一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模板松动导致混凝土位移而出现裂缝。

(7)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筋的锚固区域、门、窗、洞口的凹角、孔洞边等容易产生裂缝,还有板面、梁侧、墙面等也容易发生干缩裂缝。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裂缝产生,可以采用掺入聚胺纤维、聚丙纤维等合成纤维的方法控制 合成纤维的掺入量可为 0 4kg m3~3 kg m3,一般根据工程需要通过试验及工程经验确定。

4 养护与成品保护

(1)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就应及时洒水保湿养护。对于重要部位,应用麻袋、草袋湿润后覆盖保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面积较大的板类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进行养护;对于比较特殊的结构或构件,即无法用常用办法进行养护的混凝土,可以在其表面涂刷养护剂来进行养护。

(2)如采用暖棚法或保湿法进行冬季施工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养护尤为重要,一定要选用良好的保湿保温材料加以覆盖,使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必须处于潮湿状态。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强度未达到 1.2 MPa 前,任何人不得踩踏或者在上面进行其他的作业。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 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或进行其他作业时,严禁用利器或其他器件撞击混凝土构件。

(4)预拌混凝土构件或泵送混凝土楼板,如果是在高温、干燥、暴晒或风力较大的环境条件下浇筑的,应在浇筑混凝土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并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洒水养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混凝土的裂缝防治技术穿插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有一道环节出现失误,那么其裂缝就有可能发生。

猜你喜欢

砂率外加剂骨料
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砂率对C60、C80、C100 混凝土新拌性能与抗压强度的影响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浅析砂率对C50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