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2012-08-15王晓文

山西建筑 2012年30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城市规划成人

王晓文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1 研究背景

21世纪高速的城市建设和突变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身边的一切,也正在夺走儿童可以自由游戏的空间。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儿童人口为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6.60%[1],按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推算,其中城市儿童约为1亿人;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同比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就预示着有更多的儿童生活在城市。目前,我国儿童的生存状况较之改革前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和提高,表象背后却隐藏着种种问题: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暴力、歧视等等。一个貌似健康的生活环境,却是在成人的规则和价值观里建立起来的,儿童没有了健康游戏的环境,没有了自由游戏的权利,远不及饥不果腹的父辈们活得潇洒自在。

2 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现状

现状调查采用抽样、实地考察等方法与国内外相关城市规划标准相结合分析总结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及活动空间的现状问题,呈现以下特征:

1)活动时间严重不足。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2]。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 h,而欧美等国青少年平均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为2 h~3 h。随着静态活动占据时间越来越长,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2)活动空间缺乏。无论是在住区、公园还是广场,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空间是少之又少,有的只是摆放简单的游戏设施,有的甚至没有。在感到运动量不足的少年儿童中,有将近40%的孩子认为“没有合适的场所”[3]。

3)活动空间“非合法化”。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具体的针对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4)规划缺失及设计滞后。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没有社会的认同,规划层面上存在极大的弹性空间和随意性。调查中发现,“器材—围栏—铺地”式游戏场所普遍存在,这种标准化、受管控、统一化的活动空间不仅不符合儿童心理、行为的阶段性发展,而且阻碍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3 影响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的因素

影响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的两大因素为:安全和活动独立性。在汽车全面进入家庭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儿童带来了伤害。

研究发现,未满18岁儿童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情况下自由使用公共空间的程度急速下降。接送孩子上下学和游玩的汽车及其他车辆的增加,不仅降低了儿童和成人的体育活动量,导致儿童的肥胖率上升,而且加剧了儿童对城市交通及陌生人的恐惧感。所以,增加儿童的独立活动性,在个人层面可以缓解父母对交通及陌生人威胁的担忧;而在社会层面则需要创造物质环境以鼓励儿童享受独立安全步行的权利[5]。

4 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需求研究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6]。那么,什么样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才是儿童真正偏好而为之乐不知返。国内以朱智贤先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儿童发展年龄初步划分为以下五个主要阶段[7]:

1)乳儿期(0~1岁)。至1岁末,乳儿的身高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除了吃、睡、哭等本能外并没有太多的心理表现形式。户外活动一般由家长怀抱或推车户外散步或空地上引导幼儿学步,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需要提供适当、灵活的环境以满足亲近性的需求;

2)婴儿期(1岁~3岁)。儿童平均每年增高8 cm~10 cm,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3岁时已经出现了最初的空间和时间知觉,可以分清各种基本色并且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愿望,表现在独立行走、跳、跑、攀登并有较多的模仿性的游戏。在看护人的视线范围内,可设置沙坑、草坪、椅子等静态的游戏并固定游戏器械;

3)幼儿期(3岁~6,7岁)。7岁时儿童的身体比例已接近成人,情感的稳定性较3岁前有所发展,社会情感逐步丰富加深。在游戏行为方面,基本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情节性游戏是主导。主要进行探索行为和社会游戏,好动、喜欢拍球、掘土、骑车等多样性活动,需要较大的游戏空间;

4)童年期(6,7岁~11,12岁)。身高、体重都有了显著的增加,8岁~9岁后小肌肉发育较快,情感不断丰富、深刻并且稳定性逐渐增强,道德感的形成较狭隘、模糊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活动性游戏明显增加并开始有了明显的男女差别,需要更多的独立性、社会性、探索性的空间;

5)少年期(11,12岁~14,15岁)。儿童身体比例已接近成人水平,13岁~14岁进入青春期,第二特征伴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同时出现,兴奋与抑制过程不稳定。儿童智力已接近成熟,具有鲜明的自觉性、目的性。进入青春期后,对性问题有了兴趣,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并渴望与异性接触。此阶段的儿童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活动需要日益扩大并考虑儿童的创造性。

儿童的阶段性发展从内在的心理、生理需求指导外在的行为表现,从而反映儿童对空间的需求。研究其关系可以理性、科学的研究儿童的空间偏好需求,有效的保障及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5 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策略

儿童的空间利益内构于成人利益中并处于最底层[8]。因此,保障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儿童权利的基础,研究儿童空间权利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转变国家政府对儿童权利的态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儿童活动空间以法律依据,做到实处;其次,儿童公共参与。儿童的参与,可以更新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有机的空间规划可以让城市空间分配更合理;最后,大环境的积极政策。环境污染、交通安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将威胁到儿童自主探索城市开放空间的能力。支持儿童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摆脱私家车接送、增强儿童独立活动性的方式,同时也在改善周边物质环境的安全性。

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人类的更新不只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更重要的是保障子孙后代健康、合理的城市活动空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 白 丹,闫煜涛.浅谈景观活动空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设计对策[J].华中建筑,2007,25(3):147-151.

[3] 关 颖.我国大城市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28-31.

[4] 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

[5] 卡罗琳·威兹曼.促进儿童独立活动性的政策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5):56-61.

[6]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1996.

[7] 李 妍.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8] 丁 宇.儿童空间利益与城市规划基本价值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8):15-17.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城市规划成人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成人不自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Un rite de passage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