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棘栽培技术

2012-08-15

山西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沙棘枝条种子

孟 翔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沙棘栽培技术

孟 翔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沙棘具有耐寒、耐旱、生长迅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优良特性,是干旱风沙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笔者简要介绍了沙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在山西省的分布状况,又从采种、播种、育苗、栽植、树形几方面介绍了沙棘的栽培技术。

沙棘;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1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据有关资料报道和生物分析研究,沙棘鲜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葡萄糖、果糖、脂肪,尤以维生素的含量最高,可被加工成果冻、果酱、果汁、果酒、罐头等,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食用佳品。沙棘油是一种很贵重的工业及医药、化妆品原料,也是高级食用油。在希腊、罗马、中国、蒙古等国的古老医学中,沙棘果可用来医治肺病、肝病、肠胃病,及关节炎和各种皮肤溃肠、皮肤烫伤、烧伤等,还可以用来治疗早期胃癌。

沙棘植物具有耐寒、耐旱、生长迅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特性,是干旱风沙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在山西省西部及雁北一带进行飞播造林或人工繁殖,成效显著。沙棘根富含根瘤菌,可改变土壤结构。果实及叶片是一些鸟类和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发展沙棘,对改变山区生态结构、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布

沙棘在山西省各地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于海拔800 m~2 000 m的山坡、河谷、河流或漫滩,尤以1 400 m~1 800 m半阴半阳、中等湿度的土石山区生长为好。在针叶林、阔叶林内可作为林下灌木,在一些山脉地带也常生长为优势灌丛或者小乔木林。山西省有沙棘林约33.3×104hm2,沙棘果产量达6×108kg/a,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

3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3.1 形态特征

沙棘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自然生长时有极少数直径可达20 cm,但不成材。叶子披针形,通常近对生,但也有互生或三叶轮生,长3 cm~8 cm,宽约1 cm.花黄色,花瓣4瓣,花芯淡绿色,花苞球状,嫩绿色。果实圆球形,直径4 mm~6 mm,橙黄色或橘红色。种子小,黑色或黑紫色,有光泽。花期4月至5月。雌雄异株,自然分布雄株占60%以上。雌雄植株各自斑块状分布,相同或相接。在总状花序上可开10朵~20朵花,风媒花。雌株每个花芽一般可结果1个~6个,最多可达12个。沙棘为单株结果,一般为0.5 kg/株~2.0 kg/株,最多可达10 kg/株以上。果实成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依成熟时果实的颜色可分为3个类型:红果型,成熟较早,结果少,分布零散,长势较差;桔黄果型,属中晚熟,分布广,结果性能强,味酸,果大;桔红果型,多中熟,果大而整齐,分布极广。

3.2 生物学特性

沙棘是喜光树种,能生长于疏林下,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很强,抗严寒、抗风沙,耐空气干燥和高温,耐下湿、盐碱,耐土壤干旱、瘠薄,能在pH 9.5重碱性土壤及含盐量高达1.1%的盐碱地上生长,但不耐过于粘重的土壤。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年降水量应在400 mm以上,但不喜积水。对温度要求不严,极端最低温可达-50℃,极端最高温可达5℃.沙棘幼苗期比较娇嫩,畏强光、高温和曝晒,也畏积水。一旦苗根伸展开,则适应性增强。沙棘根系发达,须根较多。通常3 a开始结果,5 a进入盛果期,约维持4 a~5 a,之后枝条部分干枯,内膛空虚,树势转弱。再3 a后,枝条更新,树势转旺,进入新的结果盛期。沙棘单株产量随各地条件不同变幅很大,盛果期产量为2 kg/株~5 kg/株。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育苗

4.1.1 采种

一般沙棘在种植后4 a~5 a开始结果,9月至10月果实成熟,长期不落,采种期较长。采种方法有两种:剪下果枝后,用石滚子将果实碾过,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揉去果肉、果皮。再用清水淘洗1次,除去杂质,晒干贮藏。或是在严冬,果实结冻时,用棍将果实打落,收集后捣碎果皮,加水搅拌,过滤晒干即可。果实出种率一般为7% ~10%,种子千粒重9 g~10 g,种子发芽率可达93%以上。

4.1.2 播种育苗

沙棘种子小,皮厚且硬,并附油脂状棕色胶膜,妨碍吸水,顶土能力差,育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宜选择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作育苗地,切忌土壤粘重。旱地育苗需提前深翻整地,做好蓄水保墑工作。

2)一般以4月播种为好。当土层5 cm深处温度达9℃ ~10℃时种子即可发芽,14℃ ~16℃时最为适宜。春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用40℃ ~60℃的温水浸种24 h~48 h,再混沙处理,待有30% ~4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

3)播前灌足底水,精细整地,种子覆土厚2 cm~3 cm.条播行距20 cm~25 cm,播种量75 kg/hm2~90 kg/hm2.

4)当年间苗1次~2次。第1次在幼苗长出真叶后拔去并株,第2次在第1次间苗后15 d~20 d进行定苗。

5)1年生幼苗灌水4次~5次,及时松土除草,每年秋施基肥,春、夏追施速效肥。

4.2 扦插育苗

3月中旬至4月上旬从健壮枝条上剪取长约20 cm,粗0.5 cm~1.0 cm的插穗,在流水中浸泡4 d~5 d后进行扦插。1年生插穗的成活率较低,以2年生~3年生的为好,成活率可达98%.

种子繁殖由于株间变异较大,所以,商品生产上不可采用。近年来一些地区仍采用硬枝扦插繁殖,此法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另外也可以采用根蘖繁殖或压条繁殖。

4.3 栽植

春、秋季均可栽植,由于沙棘苗发芽较早,春季宜早栽,一般土壤解冻20 cm~30 cm深时即可进行。苗木不宜过大,以1年生~2年生、高0.3 m~1.0 m的苗木为好,根长保留20 cm~30 cm.宜适当深栽,埋土一般要比原土印深约5 cm,也可栽后进行截干。

4.4 树形

据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观察,在放任生长的条件下,雌株沙棘树形大体上有3种。

1)宝塔形。主干直立健壮,沿主干螺旋上升的众多分枝无明显层次。在疏林地段或边缘产量较高。在密林中因光照不足,下部枝条枯死,结果部位上移;冠紧密,内膛空,结果部位外移。果小,橙黄色,1粒/柄~5粒/柄。产量低,采果困难。

2)伞形。主干上分枝较高,在短距离内分出3个~5个主枝向四周扩展,主干优势不明显。树高一般为2 m,枯枝极少,结果较多。果枝下垂,果大且繁,橙黄色,1粒/柄~8粒/柄。产量高,采果方便。

3)丛生型。2株/丛 ~4株/丛,株距小于20 cm,相互向上挤长。外部枝条生长旺盛,内部遮阴处枝条枯死。形成内膛空虚,外部结果。果小且繁,淡黄色,1粒/柄~7粒/柄,产量较低。

沙棘树形宜采用自然纺锤形,高度控制在2 m以内。由于沙棘芽密,节间短,萌芽力强,1年抽枝3次,成花率高。所以,修剪时要采用短截勿放的原则,及时清除根蘖苗,维持原定母树的生长势和结果能力。

[1]王立民.沙棘栽培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6(S1):109-110.

[2]马志利.沙棘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1):5.

[3]李博涛.沙棘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7):23.

S793.6

B

1007-726X(2012)03-0042-02

2012-06-11

孟 翔(1978— ),男,山西繁峙人,1999年毕业于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沙棘枝条种子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桃种子
闪光的枝条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可怜的种子
绝句
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