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制度层面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

2012-08-15龙大为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机制

★ 龙大为

高校汇聚了众多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历来是党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南大学统一战线成员多、层次高、覆盖广、影响大,现有7个民主党派,17个基层组织,涵盖38个支部,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从制度文化入手,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机制,使统战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首先,建立协同机制。一是建立“校院联动、部门协同”的领导组织机制。学校统战工作由党委副书记分管,成立了由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42个二级党组织都有统战委员和干事,统战部定期到二级党组织沟通指导,部分二级单位做到了统战工作进学科。建立了党委统战部与组织部联席会议制度,两个部门坚持“六个共同”,各司其职、信息互通、数据库共享。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组织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共同参与、基层落实的三级联动大统战格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合力不断增强。二是将统战工作纳入全校一盘棋,紧扣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机制保障。统战部门单设,配备专职干部5名。统战工作经费及民主党派组织、统战团体工作经费纳入全校预算,对统战组织与团体的经费、交通与活动支持都有明文规定。各校区和二级党组织都有统一战线办公室、活动室。对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学校不仅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而且为他们提供灵活的人事管理机制,在职称评定上为其设立绿色通道,出台了《海外优秀人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暂行办法》。三是搭建多种平台,实现组织与团体的互动。

其次,完善激励机制。一是规范建言机制,建立了党外人士反映校情民意“绿色通道”,引导鼓励他们围绕学校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已成品牌并延伸到二级党组织。二是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制定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互评、工作经验交流和协助新成员发展等制度,通过下发工作手册,把指标量化,组织经验交流会和外出考察等形式,指导他们开展工作。通过支持统战理论研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完善交流机制。校党委建立了《中南大学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点交友工作制度》,开展了校党委、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二级党组织三层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三级联点交友活动。

第三,变换教育机制。除了在本校的社会主义学院参加培训班学习之外,我们还创新教育形式。坚持与党外人士的职能结合,与相关专业结合,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一是创立中南大学统一战线实践基地。我校统战部积极探索统战工作新途径,在“同心同行”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摸索统战工作的新载体、新路子。建立“爱心基地”。组织统一战线代表“重走红色路”,赴延安学习考察。在延安市儿童福利院建立电教室,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继续筹措资金建立图书室、活动室,开展助学活动。通过组织“同心行动”,深入老少边穷和中西部地区开展经济、教育、法律、医卫、文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创建“校企合作基地”。发挥统战成员的工科优势,在湘潭市等地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使一大批科技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为“科技创新,贡献湖南”做出更大贡献。开办“民族宏远班”。由我校附属实验中学与民建支部承办、面向全省优秀贫困高中生而设立的民族宏远扶贫助学计划,资助额累计已达600万元,已毕业的近300名学生全部考入本科院校深造。二是配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撰写学校统战史。要求各统战组织与团体以及统战部工作人员全体参加,一方面在史料的收集撰写中了解历史、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帮助大家理解统战作为一种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开展读书活动,提高素养。

另外,创新管理机制。在管理模式上力求新颖,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如量化指标、动态管理、重心下移等。借鉴引入党内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机制,对党外人士实行动态管理,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推荐一个。无党派人士认定也采取“成熟一个,补充一个”的原则进行,从事业务的党外干部生长在学科,学科就是源头,也是他们成长的沃土,我们坚持抓源头、抓重心,把队伍建设工作重心放在二级党组织并明确其“发现、关心、培养、举荐”的统战工作“八字”职责。

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中南大学的基层统战工作目前也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战成员认真履职有作为。各级代表和委员提交议案、提案150多条,我校的6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现突出,所提交的“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工作”、“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小水利建设投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食品安全问题”等提案在全国“两会”上受到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湖南省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推进大湘西旅游科学发展”、“关注农村山塘淤积”等重要调研,分别被省政协、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采纳。刘学平被评为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民建中南大学支部杨吉凡、蒋言斌、朱红桥以及老专家彭世英教授等提出了有专利授权的“生活有机垃圾和污泥生产生物能源的装置及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高效益的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对接企业,辐射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田红旗教授的科研成果在我国高铁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卢光琇、肖红梅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成功实施试管婴儿数万例;胡军科教授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湘潭恒欣实业有限公司,创造产值超5000万;贺跃辉教授的科研成果成为岱勒新材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

二是党外代表人士助推发展有贡献。党外代表人士认真履职,积极作为,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进展,学校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拥有两院院士16名,长江学者28人,千人计划3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刘路成功破解困扰国际数学界十几年的“西塔潘猜想”,产生重大影响;5个一级学科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进入全球前1%;科研进校经费连年攀升,2011年突破12亿元,全校共有6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居全国高校第五位,其中民盟贺跃辉教授主要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民革田红旗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其成果在我国高铁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九三卢光琇率领的团队获湖南省突出贡献奖,民建张广森教授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影响因子高达30.718的论文。医疗年门急诊量突破500万人次。省人大常委、湘雅二医院谢鼎华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为数千名耳聋患者恢复听力。

三是党外代表人士在提升知名度上有影响。湘雅三所附属医院相继承办了两岸三地系列交流活动,海内外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人称“台湾刮起了湘雅风”。无党派人士杨雨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海外留学人员纷纷回国,2011年回校的41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占新增教师的23%,目前,我校留学归国人员达2000多人。发挥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先后与美国贾氏基金会创始人贾老先生(华人)香港钟健国教育基金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健国先生(华侨)合作,建立了多项医学教育、医疗服务项目(贾氏基金与钟氏基金),并设立雅礼奖学金,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先进组织与人物不断涌现。民主党派14个基层组织、18名成员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2名教授入选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2011年我校曹亚、张灼华、贺跃辉三位党外人士在全省“身边的感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同时受到表彰。无党派人士杜勇教授指导多名硕士生获得STT国际奖学金。张灼华教授在荣获“全国优秀留学人员”称号不久,又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机制
第十三届“中南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获奖名单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倪江东教授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