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2012-08-15袁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成才理想信念师生

袁航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1)

略论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袁航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1)

理想信念是高校青年的重要精神支柱.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文化背景,注重分析其特点和成因,并就如何加强高校青年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理想是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撑,构成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对于高校青年师生来说,科学的理想信念,不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指引着方向,更为其克服困难,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高校青年肩负着祖国与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目的是要引导高校青年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正确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为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1 当代高校青年理想信念形成的特征分析

当代高校青年在理想信念方面发展的现状如何?许多人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悲观的.例如,有人认为高校的“80后”(主要是青年教师)、“90后”(主要是大学生)基本上可以用“三个一代”来形容:即“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认为这些所谓的“新人类”、“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另类”,他们是“小资”、“愤青”,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啃老族”.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是他们的主要文化生存方式,由于从小在分数、游戏、物质享受中长大,因此“冷漠”、“自私”、“叛逆”、“自我”等等几乎构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显然,这是一种充满了悲观论调的消极认识,绝非是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的结果,与事实也完全处于不相符合的状态之中.如果我国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都处于这种消极的状态之中,那就无法解释我国高校文化繁荣、科学昌盛、民主进步尤其是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也就一笔勾销了多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全社会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及其取得的丰硕成果,对高校继续加强对青年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将构成不利的影响.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青年理想信念发展的现状?归根结底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高校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坏节.[1]例如,高校青年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大多数青年师生能关心时政,具有较强爱国主义情感等,网络政治参与面相对比较广泛,显示出较高的政治素质.他们成才的渴望普遍比较强烈,青年教师几乎人人都在进修,参与或独立承担项目,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能在学历、能力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考研、考证、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普遍比较高,表现出了一种昂扬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其次,高校青年在理想信念方面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少数青年教师功利性目的过于强烈,在一些人身上出现了一种缺乏职业操守、漠视崇高的趋势.这些人之所以渴望成才,其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了尽快满足对车子、房子、票子等的强烈渴望.有些人所谓的“政治上要求进步”,并非是出于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而是希望把自己的才能直接转换为一官半职,以为有才不一定能有为,惟有位才能有为.所以他们可以不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进和方法的完善,却会拼命地上课挣钱;重视科研项目和论著,但目的只是为了评定职称、享受各种荣誉称号,显得心浮气躁,甚至急功近利、轻视师德,诚信失范.

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发展状况虽然各有千秋,但总体上仍能找出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时代感较强,责任感较弱,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体的体验和主体存在的价值,个性相对比较突出.二是认同感比较强,对于爱国主义、共同理想等都能形成正面的认识,渴望接触社会,渴望全面发展自己,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拈轻怕重、眼高手低的特点,实践能力比较弱.三是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深度思考少.如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政治鉴别能力,他们虽然拥有较多的知识,思维能力也比较强,但人生阅历毕竟浅薄,缺乏实践的锻炼,因此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往往不能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常有不负责任的言行出现.四是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比较弱,自私自利.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逃避责任、轻易转嫁责任的不良意识和习惯,表现出人格方面的某种缺失.五是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意志品质差.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拈轻怕重、眼高手低的特点,实践能力比较弱.六是知识面广,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精神弱.七是追求微观体验强,宏观把握能力弱,崇尚物质享受等.

2 当代高校青年理想信念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代高校青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既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又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社会转型的亲历者,特殊的时代自然造成特殊的禀赋,其理想信念因此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2.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高校青年基本上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全家人的希望的寄托.一方面他们在“6+1”的关怀中甚至是在溺爱中成长,家长在引导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的困难上持放任态度、在引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上持放纵态度,由此妨碍了他们的人格健全和道德成长,从而使他们逐渐习惯于注重自我,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中索取,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他们缺少兄弟姐妹,特别是有些父母或出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上的某种心理优越感,经常限制甚至阻止他们与他人交往,使他们错失了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使他们成人后极度希望与社会沟通,但又缺乏起码的素养,因而往往会受到挫折和失望.

2.2 信息环境的影响

这一代高校青年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对于高校青年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意志、动机、价值观等的塑造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网络不仅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思想和表达方式,同时也给他们搭建了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快捷的平台,一方面给他们传递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对他们造成了负面信息的密集轰炸,放大着社会的丑恶,诱导着他们对社会、人性的错误认识.例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各种矛盾的高发期,高校青年师生由于政治上的相对不成熟,因此他们最容易成为遭受负面政治信息密集轰炸的群体,互联网上大量关于官员腐败、司法不公、政府和官员缺失诚信等负面政治信息的获得,必然使一些青年师生对现实政治活动的正当性、合法性,对法律的正义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乃至于产生一些过激的政治思维,从而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2.3 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

当代高校青年是在一个文化多元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这种独特的背景,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信仰的纯粹性,好处是不容易产生盲从,形成思维定势,从而避免走向固执和保守;坏处是难以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精神中心,缺乏执着的理想信念的支撑,使得他们自主的主体意识处于某种缺损的状态之中.[2]总的来说,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当代高校青年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明显快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立性与多样性亦显示出了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就为高校强化对他们的理想信念的引导提供了机会.

3 强化对高校青年理想信念引导的对策思考

进一步确立并巩固青年一代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当前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落实在青年的理想信念上,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高校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高校青年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名了努力方向.要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关键的一条,是要让理论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只有让理论立足于社会现实及青年师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理论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帮助青年师生有效形成思想、价值观层面上的共识.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例:一个来自于西方世界的一百五十多年以前的理论体系,何以让广大青年师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关键要把这个理论所包含的时代价值能够阐发出来,这就要求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从现存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深刻揭示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例如,由于受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极权专制统治的影响,很多青年师生误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极权专制的政治文化体系,因而对之存在着本能的反感和排斥,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方面特别强调平等、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公正、公平、公开、男女平等、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生态保护、男女平等的,中国社会现有的各种尖锐和复杂的矛盾,恰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过时,反而理应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现阶段出现的问题,非但不是由马克思主义带来的,而恰恰是因为没有很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在政党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对于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相对于党内现阶段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腐败问题,其现实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甚至对青年师生的个人成长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它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青年师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指针,也是青年师生实现社会成熟的重要指南,它要求青年师生能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以普遍联系的眼光、矛盾的眼光、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展望未来,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和包容.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阐述,只有紧密结合于当下的社会实际和青年师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回归到青年师生的科学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才可能真正收到效果. 3.2加强大学精神教育

高校青年师生是一个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的群体,但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光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精气神儿.这是因为只有精神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才是支撑高校青年师生追求幸福、自由、文明和真、善、美的支柱.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的缺失、办学功利化、学术世俗化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这样的文化背景,是非常不利于高校青年的成长的.大学不仅仅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她更是一个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她应该是一个有利于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能容纳自由探索因而思想开放、学术勃发的圣地.因此,高校如何为青年师生营造出一个严肃、从容、崇高的文化氛围乃是当务之急.首先,高校应注重青年师生的人格的塑造.大学精神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青年师生的自觉,高校应该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为此,要通过课堂教育、党团活动、业务活动等各种各样的途径,结合本校的实际,结合青年师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引导青年师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确立榜样的作用.尤其是学校领导、中老年教师等应该率先垂范,在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自觉践行大学精神,通过现身说法,为广大青年师生成才成功的路径选择指名方向.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理想信念的教育虽然主要是观念层面的东西,但仍离不开一定的制度保障.高校应该通过健全制度建设,使一切道德失范、行为不端、学术不端、乃至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不能蒙混过关,并通过严格的制裁以达到扬善抑恶的作用,从而为青年师生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养成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

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在日益开放的今天,不仅关乎青年的形象,也将是一个民族的形象.高校青年是否奋发有为,将是我们党立于市场而不腐,中华民族立于世界而不衰不竭的力量之一.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但只要头脑清醒,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有所建树.

〔1〕瞿振元.继承五四传统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光明日报,2009-05-07.

〔2〕张兴华,陈燕.高校学生管理如何“更新换代”.中国教育报,2009-2-9.

〔3〕王庆环.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光明日报,2009-2-4.

〔4〕张才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唯实,2008(5).

G 645

A

1673-260X(2012)10-0154-03

猜你喜欢

成才理想信念师生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麻辣师生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