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2-08-15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舞台舞蹈艺术

张 帆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00)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艺术教育,是地方普通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来说,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信心理的强化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以及学生乐观开朗情绪的养成和健康心理的建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地方普通高校的生源日益紧张,一些舞蹈专业的学生多来自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量来自于职业高中及中等艺术专业学校,也有个别属于社会人员入学。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舞蹈专业类学生的舞蹈基础素质与水平直线下降,甚至毫无基础,只凭一些自身的基础条件与意愿即入学;另一个结果是,相当多的学生对接受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够,甚至认为是“附庸风雅”,缺乏对舞蹈艺术的足够的热爱。这些,使他们在面对较高强度而又稍显枯燥单一的训练时,缺乏必要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参与意识,极容易产生厌倦、烦躁、无力、紧张等消极情绪与不良反应;个别基础好的学生,又可能因自我感觉良好而陷入自满、懈怠与慵懒的陷阱之中。[1]这一切,无疑都会给舞蹈教学的良好开展设置很多意想不到困难与障碍。

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况,舞蹈教学的良好开展只能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因材施教,即基于每个学生因基础与认知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不同问题,在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下,注重其差异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与侧重点,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每名学生端正认识,了解专业属性,找准专业定位,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为其自主学习铺好路,奠好基石。

二、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舞蹈基础的差异性与认识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控制与主体开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

“口传”是指舞蹈教师的口头讲解,是直接来源于教材的理论教学;“身授”是指舞蹈教师的动作表演与示范,是与舞蹈直接相关的来自于教师的教材之外的实践。二者的有机结合,要求舞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化的语言准确地讲解与描述舞蹈动作及其步骤分解,并以丰富而艺术化的语言,使每个学习者充分感受到每个舞蹈动作所要表达的淋漓的意境与其中蕴涵的丰沛的感情。由于舞蹈艺术的人体韵律性运动特点,在语言不能尽情传达意义之处,就需要教师的示范与表演。成语“手舞足蹈”的本意即是此意。光说不做,手不舞、足不蹈,这样的舞蹈课算不得是一节成功的舞蹈课。所以,“口传”与“身授”的良好结合是舞蹈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也就是理论与实践要良性互动,边讲边做,边做边讲、边体会。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舞蹈教师在面对问题多的舞蹈学习者时,更要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同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变老师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个人所有,并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挖掘潜力,提升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体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尽心、尽力、尽情,并激发出对舞蹈的无限热爱。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参与”。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敬业精神与高超的专业技能,在自身不厌其烦、诲人不倦地讲解与标准化示范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例如,对于一个具体动作,在做表演与示范时,既要讲解清楚身体、头、手、脚、腰等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要领,又给每一个学生多次、多角度地示范、呈现具体的动作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知印象,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通和飞跃,进而规范学生的动作练习,帮助学生严格按训练步骤去做,准确掌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2]示范性动作中注入的抒情性训练,也会帮助学生培养、丰富自己的舞蹈语汇,浓化自己的舞蹈情感。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舞蹈教学的手段也日益更新。一些视听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视频及一些电教软件等均可以拿来使用,使之服务于舞蹈课教学。这些电教手段,融声音、光色、情景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其中,对于舞蹈实习课程和舞蹈艺术鉴赏课程来说,光盘是最为方便实用的教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影像设备,引导学生学会实习剧目、学会欣赏和分析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典型舞蹈作品,对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艺术鉴赏力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灵活运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舞蹈实习课中,倘若没有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学生无法看到自己的实时表演状况,包括动作是否规范、表情是否合乎表演要求等。而仅仅借助于教师的评价也很难对自己的表演状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准确而客观的评价。这时,如果可以借助一些同步摄录设备,加上教师的指点与帮助,就可以使学生随时发现自己表演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这对于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优化学习能力,以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都是非常有效的。

(三)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俗语有“人心齐,泰山移”之说,其意即如现代社会所倡导之“合作”一词。在学生中间讲合作,主要是讲学生集体(即如“团队”)中,各位同学之间的相互间的自主学习与帮助。这种合作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场地设施情况、时间安排等)灵活掌握,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院系级合作等等。

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态度,以及基本的社交技能与合作能力。在这一点上,舞蹈教师要视情况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分层次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以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与合作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合作学习方式带来的好处也是明显而巨大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积极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对于帮助学生完成诸如创编、表演等团体性任务,提升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与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舞台能力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表明他就一定会在现实的舞台表演中表现优秀而出色。所以,舞蹈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是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要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与驾驭能力,鼓励他们根据、运用已有的舞蹈基本知识,自选适宜的音乐,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节目,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强化他们对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创新实践中感悟美、体会美和表现美。[3]因此,每一名舞蹈教师都要为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机会而努力创造条件,以提升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和舞台经验。

例如,每年院系内举行的大大小小的艺术节以及节日晚会,尤其是元旦晚会,都可以是学生们参与表演的舞台,也都是实践的机会。学生们多次参加这样的艺术表演,会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逐渐克服掉紧张、害怕、无所适从等不良心理,培养出自己的舞台适应能力以及熟练应对舞台上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每逢有这样的机会,我都会大力向学生们宣讲这样做的好处,并请一些舞台经验较为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经授道,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多上舞台表演。甚至包括一些社会组织,如电视台、影视公司等举办的文艺类比赛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都会鼓励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去参加,以广闻、博识、提技、炼能。

总之,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广大舞蹈教师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这一主导作用,积极探寻舞蹈教育的规律和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高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其创造有意义的个体价值和实现社会目标。

[1]余丹.高职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教育的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23-25.

[2]田润静.职教舞蹈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05):160.

[3]许霓.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7,(08):29-30.

猜你喜欢

舞台舞蹈艺术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