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存礼教授生平简介

2012-08-15

蚕学通讯 2012年1期
关键词:嘉陵三倍体科技进步

李存礼教授生于1921年7月13日,云南省红河人,彝族,中共党员。1945年8月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蚕桑科,并留校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调至西南农学院蚕桑系,曾任桑树育种研究室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12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1岁。

李存礼教授长期从事桑树栽培及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主要担任“桑树栽培学”、“桑树育种学”等课程的讲授,先后多次自编或合编《栽桑学》、《桑树栽培学》、《桑树育种学》等教材及实习实验指导书。1979年参加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一试用教材《桑树栽培及育种学》的审稿工作。先后编写桑树栽培科普读物《桑树管理基础》等6种,有的被四川省地、县的蚕桑管理部门,采用作为蚕桑专业人员、蚕桑干部的培训教材。从1980年起,在云南蚕科所、贵州遵义地区、四川省、重庆市、巴县、江北、合川、永川、铜梁、射洪等地举办蚕桑技术培训班,讲授“桑树栽培技术”课,培训蚕桑专业人员二万人次。曾到重庆市綦江县海拔800米高的高庙乡艮盆村,支农扶贫,推广“以桑为基础,蚕、猪、粮、菜、兔多种经营”的生态农业试点,深受当地干群好评,被重庆市科协两次评为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农村科普先进个人给予表彰。撰写发表论文有“剑持、大红皮等桑品种雌芯形态特征与桑树分类问题”、“桑树三倍体植株育成初报”、“以桑为基础建立生态农业体系的探讨”等26篇。在桑树栽培、桑树分类、桑树杂交育种等方面均有所创见,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科研课题6项,其中:“6031等三个新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98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桑树品种资源染色体倍数性与镜扫描观察研究”1990年获新疆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桑树品种资源调查”198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1993年获四川省涪陵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选育出桑树品种3个,分别为“嘉陵9号”、“嘉陵新9号”、“嘉陵16号”,其中“嘉陵16号”是利用四倍体桑(雌)×二倍体桑(雄),通过人工授粉,首次育成的三倍体新桑品种,1992年送四川省第六届创造发明展览会展出,获铜牌奖,1995年“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的选育研究”项目,获四川省科技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二等奖。

猜你喜欢

嘉陵三倍体科技进步
6-DMAP和低渗诱导长牡蛎“海大2号”三倍体的研究❋
我国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嘉陵新型桑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细数你吃的那些“不孕不育”食物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竹枝词
三倍体湘云鲫2号线粒体DNA含量与其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3759米深海感念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