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学雷锋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2-08-15胡红梅

关键词:价值体系学雷锋雷锋

胡红梅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将近半个多世纪学雷锋历史生动地说明了:学雷锋活动不仅仅是“学雷锋,做好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它更是在雷锋榜样形象的感召和示范下,雷锋精神全民范围的发扬光大。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进学习活动常态化。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在将学雷锋活动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借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的历史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将学雷锋活动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动实践中,这是学雷锋活动在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将学雷锋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契合,从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有力探索。

一、学雷锋活动的50年历程

50年以来,我们党对雷锋的宣传一直经久不衰,雷锋成为了几代人学习的榜样。学雷锋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尽管经历曲折,时至今日仍以各种形式表现着雷锋精神的青春与活力。学雷锋活动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革”前。雷锋生前,他是在学习革命理论中初展风姿的,1958年,在学习毛泽东著作中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从1960年底,雷锋所在的部队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雷锋同志逝世后,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掀起了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第一次高潮。“从塞北到江南,从军内到地方,‘跟着雷锋的脚步走,照着雷锋的样子做’,‘遇到困难想雷锋,忘我劳动比雷锋,艰苦朴素赶雷锋,助人为乐学雷锋’,全军和全国青年很快就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热潮”,[1]整个社会道德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阶段是“文革”期间,学雷锋活动倍受干扰和摧残。雷锋精神曾一度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被林彪、“四人帮”所歪曲和亵渎。他们诋毁雷锋是“黑修养”的标本,“驯服工具论”的典型。认为雷锋“念念不忘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型,把雷锋捧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代勇士,甚至“神化”雷锋,企图把学雷锋活动引入实用主义的歧途。但是,良知终究不会被强权泯灭,雷锋精神依旧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十周年,各大报刊都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在湖南、辽宁等地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纪念和表彰活动,还涌现了诸如于庆阳、麦贤德、曲啸、张志新等雷锋式的英雄人物。

第三阶段是1976年—1997年,是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恢复、新的考验下新的探索时期。邓小平在1979年10月强调: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立高度的精神文明。学雷锋活动从此纳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形成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为标志的全民学雷锋高潮。学雷锋活动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一致中得到了较好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学雷锋活动也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雷锋的无私奉献”、“追求物质享受与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自我实现’与‘螺丝钉’精神”产生的冲突,使得人们对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产生了质疑;[2]同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学雷锋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第四阶段是十五大以来新局面新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并在2001年下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雷锋活动在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中呈现出新的勃勃生机。2002年以来,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使得学雷锋活动的持续性有了更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经常化和制度化的机制。时值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的常态化”,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再一次突出学雷锋活动的意义,这就为学雷锋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契机。

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彰显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是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最为明确的表述。雷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

(一)雷锋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邓小平曾为雷锋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共产主义精神,雷锋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雷锋在他有限的生命力,不管每天工作多么劳累,都要挤时间读书,如饥似渴地接受革命理论。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3]58雷锋正是以顽强拼搏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革命理论,逐步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修养;更重要的是,雷锋在实践中也是按照毛主席著作中教导的那样做的。他把革命理论比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做到言行一致。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地位的生动诠释。雷锋似毛泽东著作如“方向盘”,如“粮食”,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理应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武器”、“航标”。

(二)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凝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一个没有共同理想的民族是缺乏向心力的,是没有希望的。社会理想是共同理想中最根本的内容,中国人民在历史中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中国人民现阶段奋斗的主题和共同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雷锋精神所包含的集体主义的广阔胸怀和“螺丝钉”般的奉献精神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过程中集体与个人的统一。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3]46所以,他甘当“傻子”,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他愿意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革命需烧木炭,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堵枪眼,就去做黄继光”,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集体与个人的统一为我们当今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做了很好的探索,也是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必然选择。

(三)雷锋精神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正是雷锋这样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通过他的共产主义的品格、社会主义的坚定立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准则体现和发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雷锋精神在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过程中也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昭示着它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也已经不仅仅是雷锋的个人品质,而是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4]雷锋精神既满足了60年代全国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抚平了“文革”后带来的人们的思想伤痛,同时也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对集体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渴求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向往,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实现了精神上的对接。它不是一个僵化的道德符号,是始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永久的精神资源。

(四)雷锋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3]95雷锋就是在不断地追问中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的。他“出差行程一万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二字已经成了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的代名词。60年代,在群众学雷锋活动蓬勃兴起的时期,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旗帜鲜明地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涵盖了人生态度和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雷锋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的楷模,雷锋精神以其具体生动的内容为社会主义道德践履指明了方向,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光荣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新道德风尚的创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雷锋精神不仅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契合,而且与社会主流价值相一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元素,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内涵上是相通的。

三、发挥学雷锋活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如何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践行是现阶段最关键的问题。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雷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时代楷模,50年的学雷锋活动也使雷锋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以雷锋精神为依托、以雷锋形象为榜样、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以及全社会践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以雷锋精神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认知

学雷锋活动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磨难。“文革”时期,雷锋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型,被诬蔑为“驯服工具论”的标本,认为雷锋是“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代表。商品经济的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条件下,雷锋精神“过时论”、“超前论”在全社会泛滥。这都深刻地说明了:科学领悟、正确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学雷锋的前提。也经验地说明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它是从不同的层次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和相互关系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必须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凝练,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雷锋精神则以其生动可感的、易懂可信的特点,立体地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尽管它无法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但是它以鲜明可感,贴近生活的具体实际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使人们从具体中增强了对抽象理论的认知。加强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是学雷锋活动逐渐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建立雷锋精神学术研究的常态化机制,就是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雷锋精神学术研究的新成果,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

(二)以雷锋为榜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以其可亲性、可信性、可学性的特点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刘云山在2012年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指出:雷锋是永远的榜样,永远的丰碑。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契合性,雷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格化代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榜样资源,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以雷锋为榜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人民群众在“雷锋叔叔”这一精神偶像的感召下,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灵感知、思想共鸣和内心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民大众。

雷锋在成为中华大地道德榜样的半个多世纪里,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榜样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毛主席在给雷锋同志题词时曾说到“学习雷锋,不是学习他哪一两件事迹,也不只是学习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6]但是在学雷锋活动的早期,局限于“学雷锋,做好事”简单模仿的现象则非常普遍,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榜样教育就要深刻领会和领悟榜样精神的实质,将学榜样与实际工作、岗位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精神的魅力;榜样也是与时俱进的。在60年代有诸如欧阳海、王杰、焦裕禄等雷锋式的榜样,70年代有于庆阳、麦贤德、张志新一样的雷锋式的英雄,现代社会条件下出现了“当代雷锋”郭明义。雷锋精神内涵不断丰富,雷锋式榜样也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楷模也要在贴近人民生活中应运而生。

(三)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社会践行

学雷锋活动是宣扬雷锋精神的实践载体,在50多年的学雷锋活动中,人民群众创新了许多形式,比如学雷锋基地的建立、学雷锋活动日的确立、在“五讲四美三热爱”中掀起群众学雷锋活动的高潮,包括“岗位学雷锋”、“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的开展。雷锋精神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中得到发扬,做一名“活雷锋”成为了很多人人生价值的标榜,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学雷锋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载体,学雷锋活动的不断深入也必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学雷锋活动中,人们也有过这样一些负面的口号:“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雷锋精神好是好,凡夫俗子学不了”等,这都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学雷锋活动长期性的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成为了学雷锋活动深度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所要解决的全新时代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的常态化”,这是将学雷锋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民践行的重要举措。首先从学雷锋活动内容本身来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平凡和一贯。要通过学雷锋活动这种人人可学,人人参与的形式,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履者;从学雷锋活动开展形式来看。学雷锋活动以多种形式常态化地开展,也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偶尔践履成为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凝聚人心,成为人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

[1] 高炜.论雷锋精神的时代特点与学雷锋活动的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7).

[2] 刘巨才,等.时代潮——中国学雷锋活动30年简史[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1:236.

[3] 总政治部.雷锋日记选[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

[4] 王易.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03-0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学雷锋活动四十年[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30.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接过雷锋的“枪”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