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娥性格特点与关汉卿的儒家思想文化

2012-08-15史英新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儒家文化

史英新

窦娥性格特点与关汉卿的儒家思想文化

史英新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在善良美好的同时,又有着极其不幸的遭遇。窦娥形象凝结着儒家文化鲜明的伦理道德信念,这是由关汉卿的文化思想即儒家文化的道德修养、伦理教化,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所决定的。

窦娥性格;善良;苦难;关汉卿;儒家文化思想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既善良美好又有着极其不幸的遭遇。这一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文化,这种思想文化的本质是儒家文化。作者通过窦娥的善良表现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而儒家文化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窦娥的不幸遭遇中。窦娥3岁丧母,7岁离父,其父将之嫁给蔡婆作儿媳。17岁与蔡公子结亲,紧接着丈夫死亡。这命好苦呵,可是窦娥是一位孝顺媳妇,她孝敬婆婆,与婆婆相依为命,心甘情愿一辈子侍候婆婆,必要时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保护婆婆,她已经将婆婆视为母亲。正值20岁的青春年华,但她宁愿一辈子守空房,以保持贞节,无怨无悔无牢骚无不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当代人无法想象和坚持的。苦难还在继续,窦娥的形象也更加美好。张驴儿父子的出现打破了窦娥婆媳俩的平静生活,对张驴儿的求婚她严词拒绝,而同样生活在封建思想统治之下比她长几十岁的蔡婆婆竟能应允。窦娥对婆婆的不贞斥责辱骂、百般损咒。冤获死罪遭尽酷刑仍挂记婆婆,并将不幸归天归地归命,窦娥临刑前,起三件怨誓,感天动地。一是血溅白练,二是六月飞雪,三是天下亢旱三年。刽子手刀起头落,窦娥脖颈处,顿时鲜血激射,火红的喷泉,飞涌在半空,溅在刑场四围的白色帷幕上,竟一滴也不落到污秽肮脏的人间土地。霎时间北风卷地,白茫茫漫天鹅毛大雪,呼啸而至。她死后变成了冤魂还请求其父窦天章善待婆婆。

由上可见,窦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即是地地道道的封建儒家思想,她的思想意识、语言行为,无不体现出封建伦理道德,可以说窦娥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虔诚的信奉者和自觉的维护者,苦得不能再苦也不觉苦,因为封建思想已渗透了她的灵魂或者说是骨子里。她之所以情愿接受今生的苦难,因为她认命,在她看来,前世的命定理应顺受,至于未来的幸福生活她将之寄托于来世,因此又满怀期待。她坚信来世要靠今世之修,为此,窦娥自觉坚守贞、孝。修行善德,就能修得美好来世,所以窦娥迷信贞孝和伦理纲常竟至于完全泯灭了自我。至于窦娥形象中的反抗,笔者同意陈毓罴的看法,窦娥的反抗是被现实逼出来的结果,并未达到自觉的程度,更谈不上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高度。窦娥就是一个苦命、善良的弱女子,是封建社会千百万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张福德也认为窦娥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认为她“既是封建礼教的接受者、传播者,又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1]。所以,窦娥的性格既善良美好又遭遇不幸,至于她的反抗应该是前者的结果。

笔者认为,悲哀窦娥的性格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文化底蕴下产生的,她的忍耐与顺从,甘愿忍受苦难与不幸,是她觉得命该如此:“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2]对窦娥来说不会有丝毫的觉醒意识,逆来顺受、一忍再忍,并且以封建礼教卫士自诩,始终恪守“贞节”与“孝道”。“前世注定”和“命运安排”是她说服自己的重要依据。窦娥扭曲了人性,失去了自我,酿成了最终的人生悲剧。窦娥这一形象凝结着儒家文化鲜明的伦理道德信念,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又是由关汉卿的文化思想即儒家文化的道德修养、伦理教化、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所决定的。

关汉卿对封建传统观念的信守,必然要通过他的作品表现出来。他了解下层市民的思想生活并给予深深的同情,当然她对此也给予了深刻的表现,但他始终无法忘怀传统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及其追求,在他对下层生活的表现之中又会自觉不自觉地、难以避免地带进传统的儒家观念[1]。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定是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精神滋养的产物,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在表现为是非判断标准,外在表现为为人处世原则。关汉卿虽生活在金元交替时期,但首先说他没能离开儒家经典的滋养,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关汉卿思想意识里根深蒂固的文化精神,儒家文化精神既不同于表现为强力、挑战的草原文化精神,也不同于道法自然的道家文化精神。讲究道德修养、伦理教化、推崇理性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他对人们思想观念和处世行为的规范是极为严肃和理性的。儒家思想于汉朝之后被封建统治者尊崇为统治思想,此后它就以主流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文化心理,并以社会公理和是非评判标准的高度左右人们的意识言行,而后成为约定俗成、毋庸置疑的规范。儒家文化长期独霸的局面自成吉思汗之后被草原文化打破,多元文化进行了融合,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若干变化,但实际上儒家文化不可能很快消融的、也不可能彻底断裂。生活于交替时期的关汉卿的思想意识深处,永远抹不去儒家的思想意识。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表现着《窦娥冤》的思想基调和文化底色。坚持伦理道德思想,追求济世安邦理想,坚定以民为本意识,抨击腐败政治和无序社会是关汉卿儒家思想在窦娥形象塑造过程中始终不能忘怀的。

总之,儒家文化是积极用世的思想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功立业为儒士们的奋斗目标,实现这种人生价值已融入了历代中国文人的血液,使其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和道义感,他们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然而,“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迅速被元蒙统治者的强权政治所取代。这翻天覆地的巨变和动荡,使文人们壮志成空,甚至沉沦。调整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文人们不得不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中做出的艰难选择,他们失去了往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和优越感,然而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精神是他们永远无法割舍和放弃的精神力量,儒家文化会时常影响他们的人生情态和处世行为。从小读儒经的关汉卿,儒家文化是其文化心理结构中难逃之“结”,他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意识更是立足于儒家的文化意识。

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集中体现在窦娥善良美好的形象中,儒家文化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则是通过对窦娥不幸遭遇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在窦娥的形象塑造中,儒家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忧患意识在对元代黑暗腐朽社会的揭露控诉中体现出来。元代社会的无边黑暗是随着窦娥凄苦命运一步步展开而表现的,那是一个弱小良善难以生存的社会。关汉卿正是立足于封建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对元代社会本质作出的准确透视和把握,也是对元代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批判。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集中体现在窦娥的美好和善良上。

当然,关汉卿肯定有其局限性,无法超越他的时代和文化观念,他的理想只能对现有社会进行修补和调整,改良而已,至于摧毁封建制度的激进意识还不具备[1]。关汉卿对窦娥形象的塑造是其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1]陈友冰.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窦春蕾.从关汉卿的文化思想看《窦娥冤》的价值取向[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I207.419

A

1673-1999(2012)01-0115-02

史英新(1962-),女,山东省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000)基础部副教授。

2011-10-25

猜你喜欢

关汉卿窦娥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汉卿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窦娥冤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谁杀死了窦娥
谁杀死了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