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艺术

2012-08-15丁伟国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丁伟国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 金坛 213200)

巴班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巧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教师之间会形成最佳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会进行得自然、流畅、生动且和谐,最终让教师教得轻松而惬意,学生学得愉快而扎实。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运用各种导入艺术,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学枯燥、单调乏味的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想品德课中导入艺术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和钻研。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的激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其特定的课程地位及其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特点,造成了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教得乏味的尴尬局面。巧妙的课堂导入艺术能在课堂的第一时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沟通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思想品德课堂中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许多学生对新课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恰当的课堂导入艺术能够增强新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和活跃的思维。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难度,而且能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敬佩感,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3.体现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课堂的导入,犹如路旁的路标,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经验及有关的知识积累潜移默化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内容比较系统有序,教师通过导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新的知识情境,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求,又能引导学生沿着教师对本节课的预设逐步深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井然而有序,使得课堂内容明确而清晰。因此,巧妙的课堂导入能鲜明而有效地体现了教学的意图。

4.体现课堂教学的铺垫作用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在立足于已学的知识基础上,巧妙地设计导入,并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使新的知识在这基础上不断地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的积极的“连锁反应”,既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也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5.有效地进行反馈

教师积极地运用导入艺术,在导入中让师生的行为或精神进行双向互动,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初步了解学生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及性情偏向,从而把握课堂的主动权,及时调控好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课堂的导入不仅仅是教师在一节课开始的铺垫或引导,而且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反馈信息,更好地调节教学。

二、思想品德课中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1.用文艺作品导入

文艺作品导入主要包括小品导入、诗歌导入、音乐导入等。如在学习《我国多民族大团结》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来进行导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激扬。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在情景陶冶中自然地领悟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文艺作品导入除了有让课堂形式新颖、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其最大优势就是让空洞的说教变得具体、生动,让学生乐于接受。

2.用生活实例导入

在教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我用投影展示了以下材料:“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2级大地震,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在余震不断中亲临第一线指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我又提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体现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例?”学生们踊跃举手,议论纷纷。由于所用的导入材料贴近生活,使得学生们能够快速地理解这一概念,因而在讨论中都能有感而发,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能透彻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3.用时事新闻导入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新近发生的时事新闻,不仅符合了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要求,同时也能将新鲜有说服力的材料引入课堂,增强说服力,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如,在学习《坚持“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时,我就从互联网上及时摘录一条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特首选举的一条消息,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学内容。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去了。

4.用故事导入

适当地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巧用故事,可以让本来平淡的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升能力。在学习《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节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影视资料或历史图片来展示或讲述一些爱国英雄的事迹,从而导出中国人民历来就有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的优良传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情景的感染中不知不觉地领悟了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用设问导入

斯宾塞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设置和制造悬念,精心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氛围中来,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兴奋和激情,在兴趣中思考问题,学习新知识,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提升。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一课时,我用Flash动画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他方面的一些成就的材料制作后展现给学生,然后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一导入一些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他们议论纷纷,最后一致认为“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的结论。

三、思想品德课中导入艺术的注意点

1.导入要有趣味性

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情趣。导入过程具有了情趣,就能让学生自觉地排除各种外界因素和自我心理因素的干扰,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迅速地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重视在“趣”上多下功夫,尽可能生动、活泼、有趣,具有启发诱导作用,使学生爱学、想学。

2.导入要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证明,疑问、矛盾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由此,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运用设置悬念、揭露矛盾等方法,引导学生生疑、质疑,往往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3.导入要形式多样

一件再华丽的衣服,如果长年累月地穿,也会让人看腻;某一教学方式再灵,用久了也会不灵。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方式单一,只有具备多样的、独特的方法,才能避免刻板,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你的课堂多姿多彩。因此,导入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导入的方式,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4.导入要简明扼要

导入环节仅仅是“开胃酒”,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和思考的,并不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导入不能喧宾夺主。导入的内容不宜繁琐,要能切中要点;导入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应在两三分钟之内。同时,初中思想品德课本来就是要将深刻的理论通过浅显的语言让学生接受,因此,导入的语言不能复杂高深,要简洁明快,让学生一听就懂。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